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刚 《网络传播》2008,(5):44-45
在2007年似乎人人都在谈论一部“让人心脏从喉咙里跳出来”的美剧一《越狱》(Prison Break)。这部在美国收视率早已跌出前20名之外的电视剧意外在中国受到新生代网民的狂热追捧。在互联网上掀起了一股壮观的收视潮流。它的流行虽有诸多非理性与不便言说之处,但它以互联网为核心,通过P2P传输技术向广大网民层层传播辐射的过程,却昭示了网民的强大力量。那么《越狱》为什么会在短时间内迅速风靡互联网?  相似文献   

2.
陈婧薇  申林 《传媒》2016,(3):48-50
我国的电视综艺节目发展至今,已成为电视媒体的主要收视保障.据2015年CSM50城1-11月数据显示,2015年综艺节目的收视比重已上升至13.1%,全国各类电视台综艺节目总量超过200档,各类优秀综艺节目掀起一轮又一轮的收视高潮,如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第四季的平均收视率高达4.850、《奔跑吧兄弟》第三季平均收视率4.208、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第三季平均收视率2.262、东方卫视《极限挑战》平均收视率2.118;爱奇艺的《奇葩说》平均播放量2789.3万次,这些节目都成为2015年的现象级节目.  相似文献   

3.
美国电视剧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地吸引观众,是因为它形成了一套成熟完善的制作理念,即“按季制播”。这种编播方式实质上是以受众为中心,体现了受众本位意识的回归,有助于保持观众的忠诚度,提高电视剧的收视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本文对美剧的制播方式进行了简单的阐释,并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分析了美剧“按季制播”方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搏客     
《新闻实践》2014,(2):6-6
@新京报张国庆很少有一部美剧能让人们如此期待,不仅奥巴马早早惦记着看《纸牌屋》第二季,就连国会里的领导人都忍不住要吐槽。我在《媒体话语权》中还特别总结了美剧火爆的7个原因,供人参考,希望国产剧有朝一目能成吸引世界眼球的文化产品。作为美国政治“潜规则的艺术化教材”,  相似文献   

5.
王睿文 《传媒》2015,(7):44-45
美剧从“美国电视剧”的简称发展到代表美国文化的符号,它像一股火焰,燃烧着整个中国大陆,让多少的青少年如痴如梦地沉醉在它的世界里不能自拔.因美剧而产生的字幕组、 “粉丝”群以及各种关于美剧的百度贴吧也越来越多.人们在观赏美剧的同时,也在互相交流和讨论着美剧及美国文化.中国观众对美剧的狂热程度是显而易见的,甚至在一集美剧刚刚播出之后,微博上就会立即出现关于这一集的各种评价和讨论. 美剧到底有什么魅力让中国观众对它如此着迷?  相似文献   

6.
张慷 《传媒》2014,(10)
正季播模式是美国电视剧普遍采用的播出模式,热播的美剧播出时间一般都可以维持至少3年以上,有利于广告商持续追加广告投入。季播模式是一种成熟的商业模式,值得我国电视行业借鉴。但同时也必须认识到,我们学习美剧的季播模式,本质上是在学习如何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向特定的目标观众传递合适的节目内容",而不是简单地学习一年播出20集电视剧的季播表象。美剧季播模式的优势"季播"模式就是美国电视巨头依据电视产业特点和美国观众收视习惯而采取的播出形式。美剧季播中的"季"并不仅仅是自然意义上的季节,同样也暗示了美剧的生产周期和  相似文献   

7.
《视听界》2009,(2):17-18
作为国内首部以“边拍边播”形式引进的海外热播剧、《丑女贝蒂》在中国的克隆版、处于众多国内精彩大戏打压下的《丑女无敌》,自2008年9月28日放映后,收视率在全国同时段排名第二,28日、29日两日平均收视份额6.35%,10月20日收视率达到9.3,创下湖南卫视4年来最高收视率。而随着1月12日《丑女无敌》第二季的播映,“丑女”收视热潮被再次掀起。  相似文献   

8.
美国电视网打造热播剧的“九部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镜 《声屏世界》2006,(11):63-63
美国电视网成功打造电视剧的例子不胜枚举:NBC在1994年9月22日开播的情景喜剧(SITCOM)《六人行》播出之后迅速走红,收视率连续10年高居排行榜十佳;1996年CBS推出的情景喜剧《人人都爱雷蒙德》,其热门程度直追《六人行》,连续热播9年;2000年,当情景喜剧“垄断”荧屏时,CBS推出的侦探剧《犯罪现场调查》迅速窜红,至目前仍居收视率榜首。除以上例子外,ABC在2005年演季推出的《绝望的主妇》和《迷失》也很快走俏。面对这些成功,我们一定会问:美国电视网为何频频打造热门剧?是一种什么样的机制在“孕育”并不断“生产”一部接一部的热门…  相似文献   

9.
曹羽 《传媒观察》2016,(4):30-32
在全球化背景之下,大众文化已实现更大范围的跨国家、跨民族传播。影视作品作为大众文化的典型,也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迅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纸牌屋》是美剧在中国实现跨文化传播的典型代表,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该剧第一季到第二季在中国的网络点击率已经突破了2.7亿次。本文以美剧《纸牌屋》为例,对美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进行了剖析,进一步探究美剧在中国流行的原因,总结美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成功的经验,为华语影视作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美国电视剧播出季的营运特点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电视剧的走势强劲,正处于发展的黄金年代,电视剧工业甚至超越了技术主义泛滥的好莱坞电影。有专家统计,美国控制了世界上75%的电视节目,每年向其他国家发行的电视节目总量时长达到30万个小时,这其中,卖得最多的就是电视剧。探究美剧流行和成功的原因,除了在创作上的成功经验外,其经得住市场考验的播出季营运模式更是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1.
唐蔚巍 《视听界》2002,(1):42-43
2000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以一档精心制作的游戏节目,使全美7000万观众足不出户,津津乐道地聚焦于电视。这个节目就是《幸存者》(SURVIVOR)。《幸存者》使2000年全美电影票房在最重要的暑期大幅度下降,并在全球掀起一场“电视真人秀”的热潮。它不仅在美国电视发展史上创造了一个收视率和  相似文献   

12.
自2010年开始,各大卫视纷纷推出电视相亲交友类节目,掀起了我国电视相亲节目的第三次热潮.在这些节目中,以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最为火爆.《非诚勿扰》自2010年1月15日开播以来,迅速击败其他卫视同类的相亲节目以及其他收视冠军节目,成为新的收视率“黑马”.  相似文献   

13.
詹未  唐善蓉 《视听界》2005,(6):93-95
美国很多电视节目都是按季播出,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电视系列剧、真人秀类型的电视节目,如我们熟悉的《老友记》、《绝望的主妇》、《幸存》、《学徒》等,播放的进度都是以“季”来计算的。《幸存》第10季在2005年5月份播出尾声部分,平均收视观众达到2080万人,在家庭中的收视份额达到67%,在18-49岁的人群中收视份额达到43%,收视率排名也仅次于《美国偶像》、《犯罪现场》和《绝望的主妇》。  相似文献   

14.
冷凇 《声屏世界》2009,(11):18-19
新世纪以来,通过网络等新媒体传播方式,美国电视剧在中国内地青年受众群中掀起了一股收视热潮。中国本地市场上亦日渐形成了一股模仿美剧题材和创作手法的翻拍趋势。其中极少数是借中国版美剧之势扬名,如《士兵突击》在热播后被某些媒体炒作为中国版《阿甘正传》,更多则是对剧情和人物设置全方位的模仿和抄袭。  相似文献   

15.
谢金华 《声屏世界》2013,(11):52-53
2013年7月12日,《中国好声音》第二季“王者归来”。从追赶别人到被人追赶.这对浙江卫视来讲既是一种荣光.也是一种考验。《中国好声音》不负众望,第一场就以3.516的收视率傲视群雄,而且还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一个《中国好声音》节目竟然收获20个亿,创下了综艺节目首播收视、市场份额、到达率、忠诚度等多项全国新纪录。《中国好声音》≥20个亿,这一奇迹是如何创造的?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收视率成为新闻传播学研究的热点命题,尤其是从2005年开始,伴随着电视娱乐节目的升温。各电视台末位淘汰制度的全面展开,对收视率的讨论尤其是批判迅速升温。在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播音主持委员会举行的“珍惜受众信任,树立健康形象”主题座谈会上,崔永元语出惊人。称“收视率是万恶之源”,一时间应者云集,人们纷纷批判收视率的各种弊端。正是在一片批判声中。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提出“绿色收视率”命题。并很快得到了业界和学界的肯定。笔者认为,无论是“收视率是万恶之源”的论断,还是“绿色收视率——叫好与叫座的双赢”的阐述。都缺少基本的理论命题的严谨和科学。既是对收视率的内涵与功能的严重误读,也是对绿色收视率的理论建构和操作可能的盲目乐观,在理论发展和媒介实践层面都不会有明显助益。  相似文献   

17.
刘进 《新闻界》2007,(1):71-72,17
中央电视台提出了“绿色收视率”理念:“重视收视率、收视份额,但对收视率、收视份额不是绝对化,不是单一、片面追求收视率,更不是所谓的‘收视率为王’。央视作为国家台承担社会导向义不容辞,在去年的一年改革中,在‘绿色收视率’的指导原则下,倡导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是央视上上下下大家都认可的一个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8.
樊海峰  郭忠云 《传媒》2015,(10):50-51
“撕名牌” “奔跑家族”这些词伴随着大型户外体育竞技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的开播迅速在全国走红,同时这种将体育竞技与娱乐相结合的节目形式一时间得到大众的认可.在“跑男”第一季的余温还未退却之时,第二季就在受众的千呼万唤中火热开跑.尽管不断攀升的收视率难掩节目播出后凸显的一些问题,但无论是第一季还是第二季,《奔跑吧兄弟》节目组都通过精心的策划将富有创意的环节设置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场景和文化融入到游戏中,为促进我国该类节目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周炯 《今传媒》2005,(3):49-49
很少有一个电视节目能够连续播出35年不倒并为几代人所共爱。它拓宽了新闻视野,重释了新闻本质,它的成功不仅影响着新闻本身,成为新闻业的旗帜,更成为客观公正的新闻品质的象征和时代精神的标榜。它就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60分钟”,美国历史最悠久的收视率最高的 10个节目之一,连续22年高居收视率前10名。其中5次成为美国收视率第一的电视节目。 “用好的方法讲一个好的故事”是“60分钟”节目成功的核心所在,也正是抱定了“节目观=好的故事观”,好的节目就是用好的方法讲一个好的故事,“60分钟”才得以品质优异,长盛不衰。 简单地说,…  相似文献   

20.
废都大爆炸     
《废都》出版啦!消息自京城辐射。霎那间轰动了全国。这是贾氏继《浮躁》获美国“飞马奖”,三毛绝笔书赠平凹之后,海内外掀起的又一次贾平凹热的狂风。有人把此称为贾平凹滚动的“第三次浪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