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生在1911年的武昌起义是加速清王朝覆灭的关键,促成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建立。为纪念辛亥百年,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近日推出了一部以图片为主的纪念性书籍《1911》。  相似文献   

2.
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推出马勇新作《1911年中国大革命》,并邀请作者马勇为社科文献大讲堂第二期的主讲嘉宾,为读者讲述晚清民国史,主讲题目为“用温隋和敬意重评辛亥革命”。  相似文献   

3.
王婷 《新闻实践》2011,(10):56-59
1911,辛亥。2011年距离1911年,正好100个年头。从百年的这一端遥望那一端,浙江日报在长期酝酿准备后,于2011年2月9日拉开了纪念辛亥百年的“辛亥这一年”大型主题报道的序幕。这一场新闻报道的“遥望”,也恰如“辛亥”是一个年份一样,从酝酿到推出几乎花费了一整年,而报道的跨度也有半年多之久,至今还没收尾。  相似文献   

4.
日前,杭州市档案局(馆)征集到一份辛亥革命时期《全浙公报》,这份报纸由杭州出租车司机金剑平无偿捐赠,报纸发行日期为辛亥年十月初九(1911年11月29日),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     
1911年中国发生了一次推翻清朝(1644—1911)封建专制统治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由于这一年按中国传统的纪年方法是“辛亥”年,所以叫做“辛亥”革命。这次革命是由“铁路风潮”掀起的。1911年5月9日,清政府颁布“上谕”,实行“铁道国有”政策。18日,任命满州贵族端方为“督办粤汉、川汉铁路大臣”,要他去强行接收川、鄂、湘、粤四省的商办铁路公司。20日,与英、美、德、法四国签订了《湖北湖南两省境内粤汉铁路,湖北境内川汉铁路借款合同》,向这四国组成的银行团“借款筑路”。这一卖国行为立即遭到四省人民  相似文献   

6.
七集电视连续剧《平民大总统》集中反映了孙中山于1911年武昌起义获胜之后在南京创建民国的伟绩。在众多影视作品中这一题材尚属首例,可以说填补了辛亥革命题材文艺创作的一个空白点,这是值得赞许的。关于孙中山创建民国的伟绩,从毛泽东同志到江泽民同志  相似文献   

7.
《1911》     
《全国新书目》2013,(10):32-33
重温辛亥百年风云 再现世纪历史现场 发生于1911年的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开天辟地的历史地位。作为推翻千年帝制、唤起民族觉醒的实践发端,在希冀与幻灭、新生与腐朽、成功与挫败的剧烈交织中,在近代政治制度和民主思想、政体样式和民生诉求以及重建近代社会道德体系等关乎民族前途的重大问题上,中华民族经历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全民思想启蒙运动。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西藏的战争》、《宋词排行榜》、《杨振宁传》、《中国国家地理博物百科丛书》、《漫画中国历史》……1月9日,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在北京图书订货会现场举办的"双推计划"新书推介暨2011年度优秀图书表彰大会上,28种2012年重点新书吸引了众多关注。大会上,《古炉》、《1911》等10种图书获"中国出版集团公司2011年度优秀畅销书奖"《,推拿》(插图本)、《囚徒天子光绪皇帝》、《现代中国的历程》等20种图书  相似文献   

9.
新书档     
《大观周刊》2011,(3):28-29
晚清民国大变局 1911年,岁在辛亥,10月10日夜的零星枪晌,将一个疲态尽露的老大帝国摇晃得如泰山之崩。武昌发生的那些事,是一场意外,意外里的意外。  相似文献   

10.
晚清政府在洋务运动时期已建立海军,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海军起义反清,配合岸上的陆军起义,为革命的成功补益良多。张怿伯所著《辛亥海军举义记》,记载了海军起义的过程。作者当时为北洋海军海琛号巡洋舰的正电官(电台台长),因受革命思潮的影响,策动舰队官兵起义,担任了号召、策划、联络的角色,是整个起义的灵魂人物。本书写于1940年,封面为牛  相似文献   

11.
1912年2月12日,农历腊月二十五日,离辛亥年结束还有5天,南方已是春风拂动,京城仍然寒风料峭。这一天清晨,隆裕太后携6岁小皇帝溥仪在紫禁城养心殿举行最后一次朝见仪式,颁布了退位诏书。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仅仅4个月的时间,大清帝国就彻底灭亡了。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时期最被人注意的革命报刊之一,是在汉口出版的《大江报》。半个世纪以来,不少有关辛亥革命和报刊史的专著,都提到这个报纸,盛道它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贡献。《大江报》之负此重名,并不是由于它的刊期长,它创刊于1911年1月3日,半年后就被迫停刊了。也并不是由于它是文学社的机关报,文学社当时还是秘密的革命团体,其影响也仅及于湖北一带。其所以受到重视,乃是由于发表了《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这篇著名的评论文章的缘故。  相似文献   

13.
1911年6月,成都爆发保路运动,引鄂军入川弹压,造成湖北防务空虚,诱发武昌起义并燎原为辛亥革命而推翻清廷。正如孙中山先生后来评价:“四川保路同志会与保路同志军实为吾党辛亥革命军兴之始,如果没有四川人民的保路运动,武昌起义或要再迟一年半载。”本文通过大量档案文献考据指出,1911年的四川通省农业学堂(四川农业大学最初的前身办学机构),在保路运动中不仅涌现出了曹笃、朱国琛等重要领导人和组织者,辖属农事试验场更是保路运动中极具戏剧色彩的“水电报”发送地。  相似文献   

14.
新书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2011,(35):79-79
《亲历中国革命:1911—1912》作者:[英]埃德温·J·丁格尔出版:浙江大学出版社定价:30元本书以一名外国人的视角,完整记述了1911年10月发生在中国武昌、汉口和汉阳那段人所共知的革命历史。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在此期间,国人也掀起了第二次办报高潮(第一次是在戊戌变法时期),即资产阶级革命派办报高潮。它是从孙中山先生1900年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开始的,此后,革命党人在海内外创办了大量的革命报刊。近代武汉是国内的一个经济文化中心,受革命思潮影响较早,从而成为了辛亥时期与上海、岭南并立的国内三个宣传中心。而当时武汉最有声望的报纸首推《大江报》。(一)《大江报》的前奏1905年武汉地区最早具有革命倾向的报纸《楚报》在汉口英租界创刊。1905年冬,《楚报》因揭露清政府出卖主权…  相似文献   

16.
傅德华 《中国索引》2008,6(2):37-40
1990年,笔者参与主编的《辛亥以来人物传记资料索引》(以下简称《辛亥索引》)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后,受到中外学术界的广泛赞誉,并获得了1992年全国首届社科情报优秀成果三等奖。日本亚细亚大学卫藤沈吉前校长在此书出版之时发来的贺电称:“它的出版为中外辛亥革命史的研究,做了件功德无量的好事。”两年不到,市场上即销售一空。之后不断接到海内外学者及图书馆发来的电函,请求代购或要求重版。  相似文献   

17.
谢旭 《大观周刊》2012,(38):11-12
武昌起义后,孙中山先生首倡武昌首义,并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向全体国民昭示。中华民国政府独尊武昌起义为辛亥首义,是因为起义的导火索及成功点在武昌。而在《荣县志》(1993年版)中却出现了"荣县首义"的说法,这在史学界造成混乱现象。为严格忠于辛亥首义史实,文章利用《孙中山全集》、《中华民国史》、民国《荣县志》及碑刻等史料,对辛亥首义进行详细考证,依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来认识世界。  相似文献   

18.
漳州地处福建南部九龙江平原,与厦门隔海相望,是福建和广东之间的交通枢纽之一。1911年9月11日漳州光复后,才开始有民办报刊,就是漳州图书仪器社出版的《录各报要闻》。这实际上是一份文摘报,不久就停刊了。1913年2月2日《漳州日报》创刊,以后又出现《漳州旬报》。这两份报刊,均因  相似文献   

19.
1911年(辛亥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新军在湖北武昌举行起义,并取得成功.接着,各省热烈响应.迅速形成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清王朝在全国革命的打击下,很快土崩瓦解.  相似文献   

20.
为积极筹备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武汉市档案局一方面加强辛亥首义档案史料的收集整合,另一方面通过编辑画册、汇编史料等形式主动参与有关筹备工作。日前,市档案馆收集到一批与辛亥首义相关的档案史料177件,不少档案文献弥足珍贵,填补了武汉市有关辛亥首义文献空白。此次收集到的文献有:光绪二十八年、二十九年(1902、1903年)出版的《汉口日报》;光绪、宣统年问的《湖北官报》(含1905年创刊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