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台湾的妈祖信仰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与大陆存在着十分密切的互动关系,主要表现形式是福建民间信仰通过分灵、分香、漂流等途经传播台湾后,台湾分灵庙则定期到福建祖庙进香谒祖.妈祖信仰在海峡两岸及世界华人间维系着相互认同的神缘关系.它不仅对宗教民俗学等学科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同时在实践的层面上具有文化交流、和平统一、和谐发展等多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始于宋代的妈祖信仰,发源于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历经几代的发展,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沿海地区,妈祖拥有着诸多的虔诚信众。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共有5000多座妈祖庙和2亿多妈祖虔诚信众;随着华人的足迹传播,妈祖信仰不仅从福建传播至台湾地区,而且还走向世界各地。1.妈祖信仰有利于构建现代和谐社会。作为辛勤、责任、救死扶伤  相似文献   

3.
指出近20多年来,福建的妈祖信仰在传承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特点,而莆田在福建妈祖信仰中占有特殊地位。福建妈祖信仰新特点也给台湾民众和社会带来了若干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自宋朝以来,妈祖就是闽南人最崇信、最虔奉的神祗。自宋代随着大陆移民的东渡,妈祖信仰被带到了台湾。现在妈祖信仰在台湾民间信仰中,比其他任何一种民间信仰都更深入人心。随着两地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妈祖信仰逐渐渗透到两地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民间大众心灵的重要支柱,继而凝聚为两地的共同传统和精神力量,形成了两地较稳定的社会习俗,构成了以渔民为主的妈祖文化区,妈祖则成为两地区域文化认同的标志。妈祖信仰的普遍性和广泛性为海峡两岸的统一奠定了良好的思想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5.
台湾妈祖信仰起源新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通过发掘史料,论证台湾妈祖信仰起源于大陆移民。其中澎湖最迟在明万历前已有天妃宫。明末随大陆移民入台的妈祖被称为“船仔妈”。1661年随郑成功军队入台的妈祖则被称作“护军妈”,由此可证,妈祖信仰清代之前已植根台湾。  相似文献   

6.
妈祖信仰作为一种海神信仰,明清时期在位于浙西南山区的处州地区广泛传播。福建籍移民和福建籍处州地方官对妈祖信仰在处州地区的产生和传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妈祖信仰在传入处州地区后又进行了"本土化"演变,从单一的海神信仰,逐渐演变成为具有多种功能的综合信仰。  相似文献   

7.
《嘉应学院学报》2016,(4):18-22
台湾客家民间信仰中的神灵大多源自大陆,如公王、伯公、妈祖、关帝等。以两岸客家虔信的定光古佛和惭愧祖师的渊源及其传播台湾为例说明两岸客家,神缘一脉。  相似文献   

8.
阐述台湾妈祖信仰与大陆妈祖信仰的一些不同特点,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当代妈祖信仰进行客观分析,认为妈祖信仰的本质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许多特性,是祖国统一大业的有力促进因素,并探讨了当前的相关任务。  相似文献   

9.
简述妈祖信仰在澎湖的传播以及近年澎湖与大陆的妈祖文化交流.探讨澎湖在闽台文化、经贸文教等交流中的链接作用,提出澎湖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中的定位观点,而弘扬妈祖文化,将有利于这些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指出随着福建民众的海上生产和文化交流活动,妈祖文化在南海周边国家传播开来,成为南海周边国家民众的主要信仰之一。基于妈祖文化在南海周边国家的传播现状以及南海妈祖文化圈的形成,分析南海妈祖文化圈建设具有的机遇、存在缺失,探讨在南海周边国家建设妈祖文化圈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福建时指出:“妈祖信仰深深扎根在台湾民众的精神生活当中,福建要充分利用这一丰富资源,在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中更好发挥作用。”总书记的讲话不仅为妈祖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大力弘扬妈祖文化提出了要求。作为一名妈祖故乡的思想品德课教师,我们应当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大力弘扬妈祖文化,挖掘这一宝贵的资源。  相似文献   

12.
简介台湾行郊和郊商研究现状,以台湾一批妈祖宫庙现存的相关碑刻为主要资料,阐述台湾妈祖信仰与行郊这一商业组织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试从商业组织与妈祖信仰关系这一视角,来分析妈祖信仰与台湾社会发展存在的多种联系。  相似文献   

13.
当前"妈祖热"已经成为不争事实,除了庙宇大规模的重建、扩建、新建外,妈祖信仰在整个民间信仰体系中一枝独秀,沉寂多年的民俗祭典、分灵进香、绕境巡安等重新在民间热烈展演,并出现了台湾民俗、信仰回传福建的新现象。2009年妈祖信俗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把"妈祖热"推向了另一个高峰。经济发展、政策宽松、传统驱使、政府支持和寻根谒祖热的刺激共同促成了当前了"妈祖热",政府、民众和庙堂也要"妈祖热"的现状中反思自身在构建和谐宗教、和谐社会中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相似文献   

14.
指出在台湾广泛传播的妈祖信仰,已逐渐内化为台湾民俗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介绍了台湾妈祖信仰的发展轨迹及相应的民俗风尚,并阐释妈祖信仰在台湾发挥着精神支柱、人格调适、社会整合、文化认同等特殊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
石美莹 《林区教学》2008,(12):45-47
保生大帝作为北宋时期享有盛誉的名医,曾救助无数的黎民百姓,历来为当地民众敬仰,后被尊为神灵崇拜,并流传到台湾地区,与妈祖信仰、关帝信仰、开漳圣王信仰一起构成了闽台地区四大信仰,在闽台地区拥有大量的信众,是闽台地区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信仰文化。近年来,台湾民众到大陆寻根问祖的活动日益频繁,加强民间信仰文化的交流是其中重要的活动内容,因此,由两岸共同举办的保生大帝信仰的文化活动方兴未艾,逐渐成为促进闽台交流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品牌,必然在维系祖国大陆与台湾的血脉关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描述分析1946—1987年期间台湾相关宗教政策对民间信仰的影响,以及这一时期台湾妈祖信仰呈现出的几个主要特征,并以北港朝天宫的转型和妈祖电影、戏剧的出现为考察中心,探讨现代台湾妈祖信仰的多元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7.
简述妈祖和陈靖姑在海内外的传播效应和信仰力量,指出其传播学研究价值。从传播策略的角度比较妈祖信仰与陈靖姑信仰存在的异同点,并分析差异的原因,探讨借鉴妈祖信仰,陈靖姑信仰的大众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8.
由于明清时期福建及台湾地区自然灾害发生频繁且破坏严重,促使发端于宋代莆田湄洲岛上的妈祖信仰更加兴盛,并对其属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多元化、人性化及信仰主体的“分身”等。  相似文献   

19.
王见川 《莆田学院学报》2006,13(1):76-79,89
描述分析1946-1987年期间台湾相关宗教政策对民间信仰的影响,以及这一时期台湾妈祖信仰呈现出的几个主要特征,并以北港朝天宫的转型和妈祖电影、戏剧的出现为考察中心,探讨现代台湾妈祖信仰的多元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20.
妈祖信仰对台湾社会文化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在台湾早期由移民社会向定居社会转变进程中,妈祖信仰对于凝聚以地缘群体聚落移民间的关系方面曾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在台湾沦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地的50年间,妈祖信仰对于凝聚民族精神、抗拒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奴化进程具有很强的作用。在当代,妈祖信仰已发展成为维系两岸骨肉亲情、增进相互了解、文化认同的重要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