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点说明】“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这一能力点近几年在高考的复现率为100% ,尤其是对“以”“之”的考核。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为15个 :而、乎、其、且、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高考命题的特点是 :①扣准“在文中的用法”单独命题 ,而且大致表现为常见用法 ,不涉及特殊用法 ;②结合文意 ,考查虚词的比较用法。同现代汉语一样 ,在文言句子里 ,一个文言虚词的词义是受其词性限制的 ,同时一个词可能有多个义项。虚词通常起到组合、连接、辅助实词而成为完整的句子的作用 ,来体现不同的意思 ,抒发不同…  相似文献   

2.
文言虚词有的只有一个意义,可以称为单义虚词,如“甫”、“恭”、“赖”等;有的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可以称为多义虚词,如“乃”、“其”、“以”等。有的文言虚词只属于一个词素,一词一性,可称作婆性虚词,如“必”(副词)“耳”(语气词)等;有的文言虚词分属几个词素,一词多性,可称作多性虚词,  相似文献   

3.
2006年的17套高考试题中,有13套直接设题考查文言虚词这一考点,两套全国卷、上海卷和湖北卷把它暗含在翻译题中考查。虽然《考试大纲》上要求考生掌握的虚词数量很少,但掌握起来却很困难,因为虚词的使用频率高,用法非常灵活,和现代汉语相比,变化也比较大,可它的作用非同小可,实词常常要靠虚词的帮助(组合、连接、修饰、辅助等)而成为完整的句子,从而显示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意思,抒发不同的情感,所以掌握文言虚词的用法是读懂文言文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文言虚词的考查特点1.考查范围所考查的虚词均为常见的,一般不超出大纲规定掌握的范围,即“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等18个虚词。在这些虚词中,又以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如对“以”“之”“而”“其”“乃”等虚词的考查次数为多,像在今年的高考中,有8套试题考查了“以”,5套试题考查了“而”“其”,4套试题考查了“乃”“之”。2.题型设计高考中对文言虚词的考查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以选择题的形式直接出现,一是放在句子翻译题中综合考查。选择题一般只要求比较判断不同句子中相同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异同,与在翻译题中要求指明其意义相比,...  相似文献   

4.
文言虚词是高考大纲明确规定的考查对象,因此,文言虚词也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往往充满着争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与文言虚词有关的问题也时常出现。我在执教人教版《先秦诸子散文选读》时,对课本中几处“而”字的注释颇感不解。  相似文献   

5.
文言虚词是指那些词汇意义比较抽象,绝大多数不表示明确含义,却能组织实词完成句子结构的词类,它是构成文言文句子不可缺少的部分。文言虚词的数量不多,但由于用法灵活,与语法结构密切相关,掌握起来并不容易。文言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几大类。此外,文言中一些代词、副词也具有调整句子结构、表达语气等作用,一般也划入虚词范畴。学习文言虚词,要注意三个相关的问题:一是确切分辨每个词的词性;二是掌握每个词在句子中所起的语法作用;三是“今译”问题。高中语文课文中较系统地介绍了40多个单音节和双音节虚词,由于虚词使用频率高。是表示词法的一种手段,各个实词是靠不同虚词的组合、连接、修饰、辅助而成为一个完整句子的,因此,要读懂浅易文言文,掌握一定量的虚词十分必要。请赏析两篇短文。  相似文献   

6.
【考点精析】文言虚词在2006年的高考大纲中明确为“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而2007年则为“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这就说明“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十分重要。所以,复习文言虚词,—般不要求死记硬背虚词的义项,而是在文言文阅读材料的上下文中确定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作用。文言虚词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鸿门宴 【一课一法】文言虚词学习法 文言虚词是文言语汇中与文言实词相对应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总数量虽然远远少于实词,但就单个与单个相比,尤其是那些常见的文言虚词,其使用频率之高,在古文中出现次数之多,往往为常见实词所不及。因此,如何学好文言虚词,对掌握文言词汇、提高古文阅读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言虚词学习法”是一种兼顾语言客观特点和人的认识规律两个方面,对文言虚词作总体把握的一套综合性学习方法。其要领可概括为四句话:  相似文献   

8.
由于对文言虚词在文中的作用认识不足,致使教与学的方法不当。如此学习文言虚词,对“体会文章精神内涵”“增进对文化价值理解”并无效果,也影响对文章的审美体验。那么根据课标精神及多年的教学总结,建议在学习文言文时,针对虚词这一重点的学习,可以尝试采用比较、归纳异同及熟读培养语感的学习方法,再细琢细磨、探究品味其在语气与情感方面的作用,来更好地辅助对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文言文的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地提出了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的要求。高考复习大纲还对文言文的阅读具体地提出了以下四点:一、掌握古汉语中常见的句式,特别是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二、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的作用,并且知道跟这些文言虚词相当或相近的现代语虚词是什么。三、  相似文献   

10.
文言虚词相对文言实词来说比较少,与文言实词相比还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文言虚词的用法比实词灵活,往往一个字就有好几种用法,好几种解释,甚至分属好几类词;二是文言虚词的使用频率比实词高,许多常用的虚词在一篇文章中会多次出现;三是文言虚词的语法功能比实词强,实词往往要靠虚词的组合、连接、辅助才能成为完整的句子,体现不同的意思,抒发不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语气;  相似文献   

11.
古汉语教学,一般少不了文言虚词的内容。有的学生特别害怕文言虚词,认为文言虚词变化莫测,不易掌握其规律。同一个虚词在不同的篇目中,或在同一篇的不同地方,它的含义不同,词性不同,或表示的关系不同。有的虚词有五、六种意思,有的有七、八种用法,有的甚至多达十多种用法。这对初学者来讲,确实增加了不少困难。为解决学生学习文言虚词的困难,我摸索了一些方法,具体做法是在教一些古汉语常识以及讲读一些古文的基础上,给学生系统地归纳一下文言虚词的用法,为了便于记忆,还编了一些“顺口溜”,即所谓“口诀”,学生们觉得有意思,学起来有兴趣。实践证明,效果较好。为了不断充实和完善这些做法,我将这些“口诀”整理出来,让同行们批评指正,也可供有兴趣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代词。代词在现代汉语中归入实词,在文言文中归入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组合、连接、辅助实词而使之成为完整的句子,从而体现不同的意思,抒发不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语气。因此,文言虚词的学习若不落到实处,就会严重影响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怎样使文言文虚词的学习落到实处呢? 首先,要了解各虚词的特点。文言虚词相对于实词而言,数量少,因此它常常是一词多用。如“何”,既可用作疑问代词,表“什么”“哪里”“什么原因”,又可用作副词,意为“怎么”“多么”“为什么”。又因为虚词用法的灵活,有些相似的语言环境中就可用不同的虚词来表示。如表示“怎么”的意思,既可用“安”来表示,又可用“何”来表示;表“并且”的意思则可用“以”、“而”、“且”等不同的词来表示。对于以上这些特点,在学习时首先要理解把握。  相似文献   

13.
文言虚词的教学不等于文言虚词词义的解释。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教师不能只让学生知道某个虚词在某个语句中“是什么意思”,更应当让学生知道它在所有文言文中的一般使用规律,知道它们的一般语法作用。也就是说,应当使学生既知其然,更明其所以然。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师生进行思想信息交流的过程。信息交流的渠道不畅通,就会立即影响  相似文献   

14.
技击指津 对文言虚词的考查是高考必考的内容。高考考试大纲对文言虚词的考查有一个明确的要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对此考纲要求,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把握:1.“常见”一词明确了考查的范围,一般情况下,近几年高考考查的虚词常见的有18个:  相似文献   

15.
朱庆和 《新高考》2007,(Z2):25-27
【考点精析】对文言虚词的考查,2006年《考纲》明确为“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而2007年为“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这就说明“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十分重要。所以,复习文言虚词,一般不要求死记硬背虚词的义项,而是在文言文阅读材料的上下  相似文献   

16.
文言虚词是构成文言语句不可缺少的部分,对文言虚词的用法、意义掌握得不好,就会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产生负面影响。高考考纲要求考生掌握的虚词不多,但由于虚词用法灵活,要弄透弄懂也不容易,因此有必要认真探讨。一、考点解读《考试大纲》在“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的总体要求下,对文言虚词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这也是读懂文言文的基本前提。所谓“常见文言虚词”,是指在文言文中经常使用的虚词,即2005年《考试大纲》明确划定的18个。对于文言虚词的考查,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张伟明先生在其《语文高考和教学改革》一文中指…  相似文献   

17.
一、对文言词语的准确判断1.掌握文言虚词的规律。如“之”字,它的规律藏在它的特定位置中,不同位置就有不同的意义与用法;“盖、夫、其”等虚词若在句首,则应考虑是否有实义;“于”只作介词,其义取决于所引出的内容等等。同时,要注意文言虚词中的三类特殊现象。一是兼词,主要有“诸、焉、盍”;二是连用,如“其可怪也欤?”要注意连用时所表达的语法意义的侧重点;三是复音,如“然则”“已而”“虽然”“以及”“何况”等,意义一般比较固定,但也有部分多义现象,如“于是”“所以”等。2.重视文言实词的推义方法。①根据语…  相似文献   

18.
汉语中有许多长期为人们习用、结构较固定、言简意赅的词组或短句,叫成语。构成成语的词,主要是实词,但也有一些文言虚词,特别是那些历史悠久的老成语,保留有更多的虚词。象“之乎者也”、“何其相似乃尔”、“不宁唯是”,全由文言虚词构成。有的四字成语,三个字是虚词,如:“忘乎所以”、“如此而已”。也有些成语保留了文言的句式特点,如“不亦乐乎”、“唯利是图”、“何去何从”。因此,了解成语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作用,对准确掌握成语的含义是颇有关系的。  相似文献   

19.
正高中文言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能阅读浅易文言文,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特殊句式。近年来,文言文虚词的考查日益受到重视,众多的模拟卷、高考卷根据新"考纲"精神将原先的对人物形象的考查题改为文言虚词题考查,就是对文言虚词采用直接考查的办法进行。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除了对"考纲"规定的"高考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进行学习之外,还加强了学生做文言虚词题能力的训练。在文言文虚词教学中,笔者遭遇到的最大尴尬就是"虚词多解",即课文中同一处虚词的用法,不同资料、不同  相似文献   

20.
文言虚词是指那些词汇意义比较抽象,绝大多数不表示明确意义,却能组织实词完成句子结构的词类。它是构成文言文句子不可缺少的部分。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和兼词。文言虚词数量比实词少,但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在汉语的发展中变化较大。近几年高考试题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呈稳定趋势,而且仅限于常见虚词和一般用法。但由于虚词使用频率高,是组织句子的一种手段,各个实词是靠不同的虚词的组合、连接、修饰、辅助而成为一个完整的句子的。因此,要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学习掌握一定量的文言虚词,是十分必要的。根据我们学过的文言虚词,从词的用法方面整理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