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习语变异是一种语言现象,在广告语篇中广泛存在。本文将在模因论的框架下,探究中英文广告中的习语变异现象,旨在解读习语变异的产生和结合文化影响力解释其现象在广告中盛行的原因。研究表明,模因论对广告中习语变异的产生有强大的解释力,习语变异因习语模因复制传播而产生;模因论为研究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文化影响习语变异在广告中的产生及运用:习语变异继承了习语模因中的传统文化,同时习语为了达到特定的广告目的而产生变异。  相似文献   

2.
李晓红 《海外英语》2011,(5):276-277
模因论是以崭新的视角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理论。其核心概念模因作为文化信息单位,通过语言得以复制传播,同时也促进语言的发展。该文采用语言模因论对谚语模因的形成和传播加以分析,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解释了谚语变异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3.
广告语言模因作为广告文化的复制因子同样遵循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规律,其在复制传播过程中会出现变异,这些特征和顺应论的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特征相符,故此,本文结合模因论和顺应论分析广告语言的传播,认为成功的广告语是以语言模因的形式存在的一个不断选择与顺应的模因变异的产物,即广告语言模因是为达到交际效果而顺应交际宿主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智世界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模因语言的应用不仅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且早已被纳入到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广告语中成语、谚语、名言、诗词名句正是应用了模因语言的缘故。所以既能达到传递信息。又能到起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的功效。本文介绍了模因的概念,着重分析了基因型(genotype)广告模因和表现型(phenotype)的广告模因,通过对广告语言中模因语言现象的探析.以期为人们打造广告语言中的强势模因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广告与成语的有机结合是历史的必然产物和语言精华。本研究以模因论和顺应论为基本理论框架,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探讨了汉语广告语中成语的运用,提出了广告语中成语模因成功传播所具备的五种属性以及从认知、情感、文化三方面分析此类广告语是如何得到受众的认可,从而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6.
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其中的模因实际上指文化基因,它靠模仿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也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很+名词"这一语言变异现象,从开始遭到批判,到人们使用的增多,再到人们普遍地接受、复制和传播,成为强势模因,说明语言的变异是不可避免的。语言正是语言模因经过不断变异而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7.
广告语在传播和演变的过程中,其发展受到语言模因的影响。从模因的角度分析广告语,其模因传播的方式是多样的,最主要有两种复制传播类型:复制内容相同、形式不同的基因型模因和复制形式相同、内容不同的表现型模因。广告语首先在形式上要给大家眼前一亮的视觉效应,其次在人们的心理和精神层面上应实现广告的模因复制传播的效应。因此,广告语的设置在很大的程度上和语言模因的特性及表现形式有紧密关系,在实际运用中不能为了追求其广告语言模因的华美而忘了其本质,广告语应从其产品的根本特性做出宣传,从而创造出相应的广告语言模因。  相似文献   

8.
成语因其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而被大量应用于广告语中。从模因论的角度看,语言本身是一种模因,因此,模因论能对广告语中成语的偏离使用作出合理的阐释。作为语言模因,成语在广告中的偏离使用有好坏的区分。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广告与成语的有机结合是历史的必然产物和语言精华。本研究以模因论和顺应论为基本理论框架,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探讨了汉语广告语中成语的运用,提出了广告语中成语模因成功传播所具备的五种属性以及从认知、情感、文化三方面分析此类广告语是如何得到受众的认可,从而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0.
语言变异是社会语言学的一个热门话题。从模因论的角度对语言在词汇、句法和篇章等层次上的变异现象进行分析,可归结为模因保留、选择、传播、变异及模因创新复合的结果。应该说,模因作用下的语言变异有利于语言的发展,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相似文献   

11.
根据模因理论,结合广告语言的模因筛选标准,选取一些成功的广告语作为典范,从修辞与文化等方面探究了广告语言怎样适应这些机制以求生存与发展,及模因在广告语言中的复制与传播,为人们创作广告语言提供一些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模因在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它们的复制、传播为丰富网络流行语提供了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本文介绍了模因的概念,以模因的周期理论,说明成语、俗语、名言、名句等模因在网络流行语中成功复制和传播的原因,着重分析了基因型(genotype)的网络流行语模因和表现型(phenotype)的网络流行语模因。文章以模因论为基础,通过对网络流行语言中的模因现象的探析,为人们打造网络流行语言中的强势模因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模因在广告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介绍模因概念的基础上,对广告中的模因进行了分类:基因型模因和表现型模因。通过分析,为打造广告语言的强势模因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模因论是从新的视角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本文利用语言模因论的观点探讨英语习语的变异现象,指出习语模因在复制和传播过程中能够通过重复与类推的方式产生变异,从而使英语语言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模因是一种文化复制因子,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作为一种语言模因的谐音广告成功地经历了模因复制和传播的四个阶段:同化、记忆、表达和传递。它促进了广告语言的发展,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但模因的自私性和危险性可能会使谐音广告对社会的和谐发展造成危害。文章认为,在深入了解模因的特点和复制传播规律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应对策略,有助于降低谐音广告模因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网络语言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一种语言变体,最能体现这一语言变体特色的是其词汇变异。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规律的理论,它为研究网络语言成功复制和传播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视角。文章从模因论的角度阐述网络语言词汇变异的表现,进而从求简求快心理、叛逆创新心理和从众时尚等方面探讨它们得以复制和传播的社会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7.
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语言是一种模因,现代外语教学理论认为,外语听说教学过程与语言模因密切相关。语言模因的模仿形式、生命周期、复制和传播的形式,可为外语听说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模因(meme)源于一种解释文化的理论——模因论(Memetics).作为一种在中国新兴的理论,模因是文化传播单位、文化模拟单位,或是一个自我复制的思想.那么,模因的这种特殊的“传染性”,使它自己与广告具有一种天然的联系,这也使对广告模因中互文性产生机制的分析成为可能.因此,运用模因理论尝试对中国广告模因的创造性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语篇的强势模因顺应性可以分为顺应认知、顺应情感和顺应文化.而且广告模因中,情感及文化的顺应影响着互文形式的选择与应用,并决定其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6,(96):73-74
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该理论认为,模因是文化传播单位,也可以说是复制模仿单位。模因论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而语言模因,作为模因的一种表达方式,它的复制、传播为丰富人类的语言提供方便、快捷的途径,也为外语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语言中任何字、词、句、段落乃至篇章,只要通过模仿得到复制和传播,都有可能成为模因。本文依据模因论这一理论,着重探讨该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认为该理论对听说及写作教学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语言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语言发展和传播规律的一种新理论,为"高级英语"修辞教学和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丘吉尔《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讲话》一文中修辞手法丰富,使演讲词气势磅礴感情充沛,令人信服。语言模因论对文中的反复修辞进行分析,重点探讨主旨模因反复、同词模因反复和异词同义模因反复,指出:充分运用修辞是丘吉尔演讲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修辞模因传播对于演讲主旨模因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