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达在建党前理论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在战斗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在建党前马克思主义论战中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对研究系的假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第二国际和第四国际等思潮的批判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出了思想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2.
李达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一九二0年夏他从日本回国后,就立即投入了一系列建党活动,如参加发起建党,主编《共产党》月刊;批判反马克思主义思潮,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扫除建党的思想障碍;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代理党的上海发起组书记,筹备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担任党中央第一届宣传部长,开辟和发展党的宣传阵地,等等。  相似文献   

3.
李达作为党的领导人,同时体现在理论贡献上,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播火者",实际主持思想理论建党,是思想建党的主将和理论旗手,在思想建党中体现早期领导人的特殊地位和特别贡献,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和毛泽东思想作出独特贡献,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杰出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4.
过去在研究李达时,人们忽略了中共"一大"前李达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贡献."一大"召开前,在"关于社会主义的辩论"、"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中,李达是论战的主将,还参与了与修正主义思潮的论战,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进行了思想理论的准备;他主编《共产党》月刊,为建党开辟思想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5.
《〈矛盾论〉解说》的写作根植于特殊的时代环境,李达对《矛盾论》中的哲学观点进行通俗化解读,力图使不同文化水平的人民群众都能够准确领会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为推动建国初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党的理论宣传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当下重新探析《〈矛盾论〉解说》的写作背景,深刻认识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开展理论宣传工作的艰难险阻,有利于我们借鉴成功经验,应对复杂国际形势,继续开展新时代下党的思想理论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6.
李达是我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近半个世纪的革命斗争中,他不但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为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法学、史学、货币学作了大量的开拓性的工作.然而,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李达却受到了极不公正的待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李达的冤案才得以平反.自此后,党史界作了大量的工作,开展了对李达生平、思想的研究,写出了有关李达的生平回忆、思想研究、传记文学一百五十多篇,专著五部,从不同的角度对李达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主要涉及了下面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中国马克思主义启蒙思想家李达的早期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达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我党成立六十周年之际,我们约请《李达文集》编辑组的李其驹同志撰写四篇有关李达同志生平著述的文章陆续发表,借以表示纪念。本文是第一篇。  相似文献   

8.
过去在研究李达时,人们忽略了中共“一大”前李达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贡献。“一大”召开前,在“关于社会主义的辩论”、“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中,李达是论战的主将,还参与了与修正主义思潮的论战,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进行了思想理论的准备;他主编《共产党》月刊,为建党开辟思想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9.
廖义军 《湘南学院学报》2001,22(4):14-16,30
1921年前后的李达,在动荡的历史中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成马克思主义者,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担任党中央第一届宣传主任之后,大力开辟和发展党的宣传阵地,为扩大我党的影响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一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编入《刘少奋选集》(上卷)的《论党》,是刘少奇同志一九四五年五月十四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这个报告,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学说和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实际相结合,总结我党成立后二十四年的历史,精辟地论述了思想建党的重要性;科学地阐明了毛泽东思想的地位;突出地强调了群众路线的作用,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历史文献。今天,我们党正处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向现代化的、高  相似文献   

11.
1921年前后的李达,在动荡的历史中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成马克思主义者,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担任党中央第一届宣传主任之后,大力开辟和发展党的宣传阵地,为扩大我党的影响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风雨兼程,世纪沧桑巨变。我们党与时俱进,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断推进自我革命,不断为初心注入时代内涵、提供丰富养分。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本刊特设“献礼建党百年:一位学子与一项伟业”专栏。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被誉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党的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那个时代站在中华民族和世界进步潮流前列的人物,对推动革命历史进程作出过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李达的建党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二○年夏,李达抱着实践马克思主义拯救中国的愿望,返回祖国。他自己说过:“到了一九二○年,我自以为懂得一点马克思主义了,应当回国找寻同志来干社会革命了”。回国后,他立即参加了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活动,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和理论工作,成为著名的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研究李达的建党活动,有助于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李大钊把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回答了"为什么建党、建设怎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初步构建了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建党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全面系统地研究李大钊的建党思想,对于缅怀李大钊的丰功伟绩和崇高精神、推进全面...  相似文献   

15.
蔡和森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建党理论,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兴趣,不断有文章进行评介。这些文章集中地论述了蔡和森在建党时期,对怎样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贡献;而忽视了党建立后,蔡和森在如何保证党的无产阶级性质等方面所做的理论贡献。我们认为:马  相似文献   

16.
《李达文集》第一卷已经出版了。这一卷编入的是李达同志从1919年到1949年发表于报刊上的部分文章以及《现代社会学》、《社会之基础知识》、《法理学大纲》等著作和著作节选,共有五十多万字。它的编辑和出版是理论界一件值得庆贺的喜事。李达同志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革命家。他是最早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之一,并且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活动。李达同志紧密结合中国革命的需要和中国革命的进程,在长达半个世纪  相似文献   

17.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结合历史使命做出的战略部署,这一思想在延安时期已具雏形。作为党的缔造者和卓越领导人之一的毛泽东,首次提出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把整风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载体,初步确立了科学的学习观,在推进党的建设中具有巨大的理论和实践贡献,对当前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的历史中,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创造和积累了加强自身建设的丰富经验,形成了一整套优良传统。而其中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堪称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建党特色。一、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的建党理论同中国党的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去教育和改造党员,用无产阶级思想去克服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在创建工人阶级政党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党的理论基础,用无产阶级思想及其世界观建设党的重要思想。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党有  相似文献   

19.
纵观大汉奸周佛海52年的人生,虽然追随汪精卫叛国投敌,但在中共"一大"前,他以《解放与改造》为阵地,积极宣传西方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参与筹备了组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工作;积极为《共产党》、《新青年》撰稿,为中共"一大"的召开进行理论上的准备;创建中国共产党日本小组,出席中共"一大",还代理陈独秀中央局书记一职。不论周佛海后来如何,但中共"一大"前后,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中共的成立还是有一定贡献的。  相似文献   

20.
大革命失败后,如何把处于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中且主要由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构成的党建设成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崭新课题。古田会议前后,针对红四军党内存在的非无产阶级思想,毛泽东通过组织新泉整训、召开古田会议、撰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对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进行开创性的探索,形成了科学的思想建党理论,从而为在非无产阶级思想包围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