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汪康年与《时务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起《时务报》,以往的学术界,更多地是颂扬维新领袖梁启超对此的贡献,而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从汪康年与《时务报》的关系入手,阐述了汪康年对《时务报》创办、发展及完善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对《时务报》宣传维新观念,采取种种行之有效的办法等内容的论述,为研究维新运动并将此项研究向整体性、多领域扩展,提供了一个新角度。作者在文中指出:“汪康年作为《时务报》的首倡者、主要创始人以及报务经营管理的组织者、执行者的地位是不可抹杀的。《时务报》的顺利发行、受到全国维新志士的欢迎,并成为变法宣传、推动维新的重要基地,除了黄遵宪、梁启超等人的努力外,汪康年有其不可磨灭的勋劳。”  相似文献   

2.
袁同礼、翟理斯(Lionel Giles)、大卫·赫利韦尔(David Helliwell)的著作提到梁启超曾从英国购回过五册或七册《永乐大典》,这些说法是错误的.事实上,应该是叶恭绰而不是梁启超于1919年夏天从英国伦敦购回了五册《永乐大典》.除这五册外,叶恭绰还曾收藏有另两册《大典》.这七册《大典》,其中三册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四册现藏台北“国家图书馆”(原台北“中央”图书馆).  相似文献   

3.
一九三七年三月十日,《工作与学习丛刊》之一《二三事》,发表了鲁迅先生的遗作《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这篇文章是在鲁迅逝世后,许广平同志整理的。当时不知是编辑的问题还是工厂里排字的问题,把文章中的一个字印错了。原文有一句话是“令人神旺”,意思是说看到章太炎在《民报》上对梁启超等人的斗争  相似文献   

4.
2004年11月17日《报刊文摘》第三版有一篇文章,题目是《此学问之事,庸何伤》,回忆“毛泽东支持章士钊重版《逻辑指要》的前前后后”,说建国后,毛泽东突然问章士钊:听说您在逻辑方面有著作,能否给我一阅?章士钊书的序言中有逢迎蒋介石的话,所以“十分为难地答到:《逻  相似文献   

5.
离它远点好     
据台湾《雷声》周刊刊载的一篇文章透露,在国民党《中央日报》担任过半年“代理总编辑”的朱宗轲,动不动就要修改下属编辑的标题,以显示他“有学问”,但常常改错,以致弄得人啼笑皆非。有一次,大约是1980年10月10日,一位编辑拟了这样一个标题:《国庆活动高潮迭起》,到了这位“代总编辑”手里,大毛一挥,把原来的标题改成《国庆庆典活动/高潮不断迭起》,“国庆活动”中间还要加上“庆典”,  相似文献   

6.
比标题     
《市场》报第26号第二版载了三篇文章:评论《坐轿子和抬轿子》,随笔《为“议价”商品正名》,图片说明《蔬菜展览》。这三篇文章短小精悍,针砭时弊。可惜,三个标题都有点毛病,或稍欠准确,或不够鲜明。去年10月25日,羊城晚报在头版转发了这三篇文章的摘要,主题是:《<市场>报批评市场不正之风》,三个副题是: 上梁不正下梁歪  相似文献   

7.
1932年12月4日至6日,胡适应邀访问长沙,期间先后发表两次演说,一为12月4日在长沙中山堂的演讲,曾以“我们所应走的路”为题连载发表于《大公报》;一为12月5日在省立湖南大学的演讲,曾以“我们对新旧文化应取的途径”为题连载发表于《大公报》,亦曾发表于《湖南大学期刊》第八期。胡适这两次演说,当时曾引起湖南各界的极大反响,对于研究胡适思想有重要价值,然《胡适全集》未见收录。兹将全文整理刊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8.
《上海档案工作》2011,(6):31-31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黄霄羽在《档案学通讯》2010年第6期撰文指出:国外档案利用服务社会化指公共档案馆向公众提供利用服务。这有两个关键词:一为“公共性”,界定了档案馆的公共属性:二是“社会化”,明确了档案馆的服务受众。  相似文献   

9.
姚福军 《视听界》2013,(2):82-83
改进文风,让报道有用又好看,既是群众的呼唤,也是新闻媒体发展的需要。好的文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中宣部《三项学习教育通讯》专文介绍“镇江经验”,江苏省“三教办”四次用《简报》形式将“镇江经验”向全省推广。  相似文献   

10.
《扬子晚报户繁星”副刊最近刊出了关于“新闻”词源考证的两篇文章。作者都是“南京高国藩”。第一篇文章.作者说“在古书中遍考“新闻’这两个字的来源,查来查去.‘新闻’二字竟在《红楼梦冲”.并由此断定:“‘新闻’一词是在清代初期时才出现的”,“《红楼梦》记载‘新闻’~词在中国典籍中为最早见。”第二篇文章中.作者推翻旧说.又立新论.称“新闻”一同最早见于晚唐李成用的诗句“多少新闻见.应须语到明”和“旧业久地耕钓侣.新闻多说战争功”中。(笔者注:见1997年10月6日、Ic月20日《扬子晚报》)为此,笔者特意查阅了…  相似文献   

11.
9月传媒焦点     
《青年记者》2009,(19):30-31
简介:9月1日晚,在全国中小学开学的第一天,央视组织了大型公益活动《开学第一课》,以“爱让中国更美丽”为主线,融入演讲与互动内容,化传统的爱国教育课为一次别开生面的聚焦“爱”的主题班会,倡议全国中小学每个班级开展一次以“爱国”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同时也倡导爱国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相似文献   

12.
刘歆(约公元前53——公元23年) 三代先秦的古籍,除晋朝以后陆续出土的竹书外,梁启超在《古书真伪及其年代》中说:“凡刘歆所不见而数百年后忽又出现,万无此理。”“歆父刘向为大经师,歆自己学问亦很渊博,《汉书·艺文志》即根据他的底稿。在学问上,我们应当敬礼。”在中国文化史上,刘向、刘歆是父子交辉的大编  相似文献   

13.
略论梁启超在目录学和藏书上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著名政治家,而且也是一个著名的目录学家和藏书家。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县人,生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卒于1929年,出生于地主家庭。幼时很聪明,五岁从祖父读《四子书》、《诗经》。祖父经常向他讲古代豪杰哲人的故事,用宋末、明末有民族气节的人物事迹教育他,六岁跟随父亲学习中国略史和《五经》,十一岁考中秀才,他读了张之洞的《书目答问》一书后,开始明白旧学的学问。十三岁专心钻研训诂方面的知识,十五岁肆业于“学海堂”,十六岁中举。后又从师康有为,曾…  相似文献   

14.
教育新闻难写.容易空泛、干巴.可读性差,这是多数记者(通讯员)共同的感受:怎样才能将教育新闻写得生动具体,有可读性呢?第9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二等奖作品《浚县少年怀揣“两证”出学堂》(原载《农民日报》1998年6月1日),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综观这条消息,从写作上来说.有如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为弘扬党的新闻工作者的优良传统,促进新闻战线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11月19至20日,郭超人新闻作品研讨会在武汉进行。此次活动由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记协、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新华社湖北分社、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联合举办。本刊特刊发《名记者郭超人在新闻史上的烙印》和《郭超人故乡寻访记》两篇文章,以表达对郭老的怀念。  相似文献   

16.
5月8日至5月10日,“2001《财富》全球论坛”在香港举行,国家主席江泽民亲自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这是一次重要的大型会议:它可以向全世界展示香港回归祖国后繁荣稳定、蓬勃发展的面貌,生动地宣传“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可以促进我国同国际大企业、大财团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加强我国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经济联系;它还是一次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的好机会。  相似文献   

17.
《人民日报》1987年10月6日、7日连续发表的《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改革阵痛中的觉悟》(以下简称《方位》、《觉悟》),受到广大读者的你赞和新闻界的重视,被人们誉为是一种新的新闻文体(体裁)。这是一种什么文体呢?《方位》与《觉悟》的作者这样说:“两篇文章,说是通讯也行,专访也行,评述性新闻也行,解释性报道也行。”他们把这两篇文章称之为“四不象”的综合写法。他们认为,先不要急于给这样的文体下定义,只要承认它们是新闻就行了。首都新闻界公认这两篇文章是新闻  相似文献   

18.
从《北京青年报》的办报实践看报业最需要的三种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北京青年报》总编辑张延平在“2 1世纪新闻学教育峰会”上的即兴演讲 ,其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他提出目前中国报业最需要的三种人才 :一是既能跑动又有学问的人才 ;二是既会管版又会管人的人才 ;三是既懂媒体又懂经营的人才。作者同时还就媒体与高校的联合提出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9.
夏雨 《新闻世界》2008,(5):34-34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的梁启超,有次开学的第一天。上课的第一句话是:“兄弟我是没什么学问的。”然后,稍微顿了顿。等大家的议论声小了点,眼睛往天花板上看着,又慢悠悠地补充一句:“兄弟我还是有些学问的。”头一句话谦虚得很,后一句话又极自负,他用的是先抑后扬法。  相似文献   

20.
姚珺  金霞 《新闻窗》2013,(2):74-75
一、“新史学”的发展 自梁启超于1902年发表了《新史学》一文之后,新史学便以其强烈的危机意识、务实的治史态度,服务现实、服务民众。针对传统史学的“四毛病”、“两弊端”、“三恶果”,梁启超明确提出了“史学革命”口号,他说:“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