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预习——上课——复习——作业"这一学习过程中,毫无疑问预习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和准备。对于学生而言,它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学习,向"会学"转变,上课时游刃有余,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知道一节课的重点在哪,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对于教师而言,学生预习后,上课的氛围是大不一样的。学生不预习的课堂,往往是教师一个问题提出之后,同学们鸦雀无声,教师"一言堂",师生无法互动。学生上课提心吊胆,毫无兴趣;教师也觉得索然无味,满腹牢骚。相反,学生听课的目的明确,可以和教师积极配合,回答问题"争先恐后",大大提高了上课的效率。因此,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2.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农民在耕地前要"备耕",工人在生产前要"备料",战士在打仗前要"备战",这都是"预"。同样道理,学生在上课之前,也要作好准备,这准备就是预习。"预习"就是指在教师讲读课文之前学生通过直接和文本对话,自己运用心力认真读书,自己学习新词,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顺序,说出对课文的初步感受,并在字、词、句和内容方面提出问题,进而掌握阅读的方法,培养读书习惯。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而且能够通过预习达到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学习目标,并且培养深入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的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正>"课前预习"在许多学生的脑海里一直认为是针对语文课而言的,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似乎不习惯预习,且大多数数学教师也未重视让学生预习,总觉得数学没什么好预习的,或者根本不需要,从而忽视了对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在传统式的数学课堂中,对于即将要学习的新知识总是蒙在鼓里,课堂上等待老师揭开神秘的面纱,学生的学习很被动。即使有的教师要求学生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说过,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上课以前,学生要切实预习","预习的事项一一做完了,然后上课".叶老之所以这样重视和强调预习,正是因为预习可以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自学能力.而且,学生预习以后,熟悉课文,上课时教师的"启发",就不会局限在枝节问题上.  相似文献   

5.
预习,简而言之,就是在老师正式上课之前,学生先去接触所学内容,并学习相关资料。要想在课堂上完成英语教学,预习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英语也是如此。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呢?一、明确预习任务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的任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课前预习是保证学生顺利学习的前提,而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了课前预习.以下是对50名小学数学教师开展预习工作的调查,大致可以分成三大类:"数学教师没有布置预习作业的习惯"的占18.7%;"偶尔说一下,去看看明天上课的内容"的占75.4%;"每天按要求布置数学预习作业"的占5.7%.从调查中看到,数学教师对于课前预习认识不足,能布置预习作业的很少,甚至部分教师认为:学生预习新知以后,课就没有办法上了,而学生直接掌握知识的结果,还会造成部分学生上课不听等现象.  相似文献   

7.
浅谈《电工基础》中的教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工基础》是电子、电工及计算机等专业的专业课,它以《数学》《物理》等课程为基础,又是学习《电工仪表》《电机与拖动》等专业课的基础,因此,学习这门课就显得很重要。学生是学习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起引导作用,把这门课学好,我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一、引导学生认真预习要使学生在教学中摆脱被动的状态,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并愿意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预习。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预习认真,学生就学得主动,课堂听课效率就高;相反就适得其反。在预习时采用以下方法:浏览教材,明确学习内容;划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找出上课应重点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教材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并做出标注,查阅有关资料,试着自己解决问题。现在职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够,不进行预习,使得听课时没有重点,效率不高。教师在平时,要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对学习电工基础的看法和问题,也要及时地做深入细致的课前工作,每一节课的教学,应把握那些知识点,学生通过预习就能解决,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教与学进行互动,这样既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相似文献   

8.
<正>对于预习,叶圣陶先生有精辟的论述:"上课之前,学生要切实预习。""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第一步。重视学生的预习,就是重视培养学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先生曾多次表达过对预习的重视,他说:"上课以前,学生要切实预习。"他还告诉我们只有把预习的事项一一做完了,然后才能上课。他还强调:"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这些反复出现的句子,都是向我们传递着一种重要的思想——预习对于学生的  相似文献   

10.
如何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又能让学生的预习更有效率,更有深度呢?第一阶段:在以师生互动为主的预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在这一阶段中,我们可以利用教师指导学生的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教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由此可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那么小学生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又该如何帮助他们呢?一、语文学习良好习惯之我见1.提前预习的习惯。子曰:"温故而知新。"通过预习,学生不仅可以使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变得轻松而有自信,还可以积累一些自学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专心致志的习惯。上课专心听讲、  相似文献   

12.
正新课标指出:"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尽可能多地让他们自己动脑、动口、动手,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自学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给学生预习方法恰是发展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自学习惯的开端。学生的学习过程要经过感知——认识——深化三个基本环节。预习是感知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为认  相似文献   

13.
<正>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掌握新知、培养能力的重要前提。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就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授之以渔"。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教师的重要责任。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是学生在上课前初步理解所要学习的新知识的过程。通过预习,学生不但能初步把握新课程内容,了解学生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保证,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累好的学习方法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新课程标准下做好上课之前预习,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累好的学习方法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一、授人以"渔",交待任务  相似文献   

15.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上课要备课,学生学习要备学.备学,也就是预习.预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结合高中英语教学实践,就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谈几点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有效的预习作业设计可以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在当今的"五严"规定下,这无疑是"减负增效",构建高效课堂的一种途径.如何提升数学预习作业的有效性,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思考.一份精心设计的预习作业,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提前预知一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知识面,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如何提升数  相似文献   

17.
对于预习,叶圣陶先生有精辟的论述:上课之前,学生要切实预习。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第一步。重视学生的预习,就是重视培养学  相似文献   

18.
俞兰 《教育教学论坛》2015,(10):242-244
有效的预习对于课堂学习而言,有着类似"起跳板"的助力作用。预习学案从各项细致化的学习任务入手,帮助学生独立面对新的学习内容,进行理解和梳理,为新的语言技能的形成做铺垫。本文结合pep英语教材教学实践,探索出从"唤醒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教师的学法指导"、"满足学生的感知差异"这三方面入手有效设计小学中高段英语预习学案的路径,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正叶圣陶先生指出:"书是教不完的,……更不能永远教学生,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预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更是一种重要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和提高数学预习能力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堂好课,离不开教师的认真钻研教材,认真钻研学生;同样,也离不开学生的认真预习。学生课前如果没有预习,听课就显得被动。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力求预习有道,让学生有备而学。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预习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既是促进语文学习,又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古人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也正是这个意思。为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途径去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一、明确预习要求,提高学习效率根据各类课文的不同要求,预习的重点也各不相同。实践证明,预习要求越是明确具体、切实可行,学生的预习效果就越好。摘录记诵。对一些名篇佳作,教师在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