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这一原理虽不难,但要使学生正确理解、掌握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则不容易。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头脑中常存在不少错误观点:常把物体的体积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混为一谈;认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跟深度有关;浮力与液体内部的压强(p=ρgh)相混淆等。造成这些错误观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相似文献   

2.
初中物理教材中,对阿基米德原理表示式的说明:“浮力的大小只跟物体浸入的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即只跟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有关,而跟其他因素无关。”学到这里,学生常常会有些想法,诸如浮力会不会跟物体的形状、密度、物体所受的重力以及容器中液体的总体积及其所受的重力等因素有关?为此,可以补充一些实验以消除学生可能的疑问。  相似文献   

3.
1.大桥的桥墩随着水面的升高所受的浮力是否增大? 错解 大桥的桥墩所受的浮力随着水面的升高而增大. 剖析 错解的原因是没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判断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要从浮力产生的原因出发,不要误认为物体浸在液体中或者是排开了一定的液体,就一定受到液体的浮力作用.判断浮力存在与否要看是否存在压力差,而不是看物体排开液体的多少.桥墩虽然排开了一定的液体(水),  相似文献   

4.
一、知识网络二、复习指导(一)浮力产生的原因1.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入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向上压力大于向下压力,这两个压力的差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即:2.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注意()浸在液体以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浮力.例如,有一些物体底而紧贴容骼底,物体只受向下的压力,没有受向上压力,因而没有压力差,物体就一定不受浮力.幢)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当深度增加时,向上和向下的压力都增大,但压力差不变,即浮力不变.(3)浮力就是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的支持力,由于力的相互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对液体的压…  相似文献   

5.
余锋  谢雨婷 《中学理科》2006,(4):34-37,47
1&;#183;(荆门市)小枫学习了阿基米德原理后,虽然知道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但他总觉得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它受到的浮力还跟它在水中浸没的深度有关,并且他猜想物体在水中浸没得越深,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相似文献   

6.
例:有一正方体铅块浮在水银面上,如图1所示,若再用水把容器倒满,铅块所受浮力将怎样变化? 不少学生在做这道题时,往往会得出:浮力增大、浮力减小和不变等几个答案,并都有其理由。现列举分析如下: 一、根据阿基米德定律,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容器中倒满水后,铅块排开的液体增多,所受浮力就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对上节课的目标性测试1.提问:什么叫浮力?它的方向如何?学生答:浸没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起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2.提问: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答: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向上的压力比向下的压力大,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差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3.提问:怎样用弹簧秤测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大d、?学牛答:用细线将物体捆住,然后拴在弹簧秤的挂钩上,将物体浸入水中。弹簧秤在物体浸入水中前后读数之差就是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二、关于部课的引人通过观察、实…  相似文献   

8.
[题目1]一只船上装着一些砖块,浮在一个水池中,如果船上的人把砖块全部投入水池中,池中水面的高度将会A.升高B.降低C.不变对于这一道习题,大多数学生选的是A,有一部分学生选的是C,只有个别学生选的是B。这道题正确的答案应是B。那么多数学生为什么选错了?其原因是:学生不能灵活地把阿基米德定律和物体平衡条件联系起来考虑和解决问题。阿基米德定律的内容是: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的重量。本题首先应从物体的重量来确定所受浮力的大小,以确定水面的升…  相似文献   

9.
第六章浮力教学目标的描述 1、浮力 A、识记 (1) 默写浮力的定义。 (2) 确认浮力单位是牛顿。 (3) 知道用弹簧秤测量浮力的方法。 (4) 标明浮力方向竖直向上。 (5) 说明浮力产生原因。 B、了解 (1) 将浮力概念引伸到气体中。 (2) 会根据浮力产生原因,推断浮力方向。 (3) 会推断浮在液面,浸入液体,物体都受到浮力。 C、应用 (1) 能使用弹簧秤测出浸入液体中物体的浮力。 (2) 根据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和压力定义,找出没入液体中正方体各表面所受压力  相似文献   

10.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是探究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的重要实验,但正如湖南省嘉禾县教育局欧群峰老师所说:人教版教材中介绍的实验装置,没有研究物体浸入液体时所受浮力是如何变化的;测排开的水重时,直观性不强,误差较大,可信度降低。所以采用形象直观、操作简单的实验器材,尤其是制作一个溢水杯,  相似文献   

11.
初中物理上册第六章《浮力》是一个重点单元,根据经验,这一章也是初二学生能否学好物理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现行课本,主要采用演示实验进行教学,教学难度大,学生“感受”不深。我们把演示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启发学生正确理解浮力这一章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我们的做法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做五个实验。从物体在空气中的秤重与液体中的秤重不一样,让学生从感性上得知浮力的存在;再把物体放在水、盐水、酒精中秤重,与在空气中的秤重相比较,让学生感受到浮力与液体的性质(密度)有关;把物体逐渐浸入水中看到浮力逐渐增大,使学生感知浮力与排开水的体积有关;把物体全部浸没在水中,再逐渐增大深度发现浮力不  相似文献   

12.
一、材料分析1 .教材地位、作用本课题是在学过力、二力平衡、密度和液体内部压强的基础上来研究浮力的问题 :认识浮力的存在 ,探索浮力的规律 .这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和深化 .而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 ,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 .因此教学中可利用学生的心理特征 ,激发学习兴趣 ;并在探索浮力规律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发展思维 ,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使以前学习的知识得到复习、应用和巩固 .本节内容是本章甚至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重点问题 .2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对浮力是有感性认识的 ,但他们的认识是肤浅的 ,而且往往有些认识是错误的 .例如 ,有的学生看到木块能浮在水面 ,而铁块会沉到水底 ,就认为木块受到的浮力大 ,铁块受到的浮力小 ,或者认为水对木块有浮力 ,对铁块没有浮力 .另外 ,由于浮力与液体内部压强有关 ,学生知道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变化 ,就错误地认为浮力也与物体在液体内的深度有关等 .这些错误的认识由于先入为主 ,所以往往相当顽固 ,会抗拒正确的认识融入已有的知识结构 ,成为学习的思维障碍 .另一方面 ,这部分知识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对学生的要求较高 ,所以...  相似文献   

13.
我們最近曾在两个学校試教过十年制初中物理第一册(試用本)的一部分教材。我們感到,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学是很重要的。例如,在讲阿基米德定律以前,我們曾从原校任課教师那里了解到,学生在理解这个定律上往往会訊为物体浸在水中越深,所受的浮力就越大;还有不少学生对“排开”的液体不理解,总认为就是“同体积”的液体。在讲解的时候,我們就針对这些問題想了一些办法。对前一个問題,除了說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上下压力差不随深度而改变,因而所受的浮力也跟深度无关外,还特别增加了一个演示,用彈簧秤来称同一物体浸沒在液体中不同深度时的重量,让学生亲眼看到这个重量跟深度无关。对后一个問題,我  相似文献   

14.
《浮力》这一章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也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这一章不仅涉及到浮力的概念,而且还跟前面学过的密度、压力、压强等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知识,对物理知识还没有形成知识结构框架,所以在学习《浮力》这章时,许多学生感到问题变化多,理不清思路,解题无从下手。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学好本章的内容呢?一、理解“浮力”的概念理解浮力概念时应注意以下5点:1.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施力物体是液体,受力物体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2“.浸在”的含义。“浸在”应包括完全浸入时的“浸没”和部分浸入时的…  相似文献   

15.
用弹簧秤、带钩的金属圆柱和装水量筒研究浮力的规律。用弹簧秤分别测出金属圆柱在空气和水中的重量(金属圆柱全部浸入或部分浸入量筒的水中均可)两次重量之差就是浮力的大小;金属圆柱浸入水中时水面上升的刻度数就是它排开的水的重量,比较实验结果即可得出: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浮力的  相似文献   

16.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实验,笔者以“阿基米德原理”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一、针对问题,提出猜想在已知“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与其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重力有关”后,提问:“进入液体的物体的浮力的大小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大小有什么关系呢?”  相似文献   

17.
我在《浮力》教学中,借助杠杆演示浮力中的几个规律时,取得了良好的直观效果。现介绍如下。a.演示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向上的浮力。如图1所示:在平衡的等臂杠杆两侧等距悬挂质量相等的同种物质。然后将装有水的烧杯向上移,物体被浸没到水中,此时可观察到杠杆逐渐倾斜,这说明浸入水中的物体受到水对它向上的浮力。再用酒精或其它液体代替水重做上述实验。最后引导学生小结得出:浸入液体里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浮力。b.演示物体所受浮力与液体密度有关。图1如图2所示:左边烧杯盛酒精,右边烧杯盛水,将烧杯同时上移,直到…  相似文献   

18.
浮力知识对初学者来说,要掌握好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对浮力的计算,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觉得困难重重,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吃透教材内容及没有掌握计算浮力的方法,下面笔者就谈个人的一点看法.一、理解概念,打下基础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拖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浸入"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物体全部浸入,即浸没或没入,此时排开液体  相似文献   

19.
唐琼 《初中生辅导》2015,(11):42-48
一、知识要点: 1.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或气体对浸入在其中的物体有竖直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或气体.浮力是由于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但是并不是所有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浮力的作用,如水中的桥墩,由于其底部深深的陷入河底中,不受液体向上的压力,也就不受浮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切浸入液体里的物体,都要受到流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只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即只与V和ρ有关,与其它一切因素无关。初中学生往往对这一知识点难以理解,而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又关系到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关系到对浮力本质的认识,意义十分重大。下面介绍两个简而有效的实验,可以增加学生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点。实验一:用气球演示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a.实验器材。烧杯(1000ml)1只、气球1个、圆柱形铜块1个(实验室有)、胶管(长40cm)1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