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种子的力》是小语十二册第二单元的重点课文,直接与“文章里的思想感情”这个训练项目联系。本文包含的思想感情非常深厚,若能借助板书,对突破训练重点,完成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将起到很大作用。一、根据本文作者的行文思路设计板书。种子的力讲故事:种子的力超越一切摆事实:种子的力大得可怕种子的力不可抗拒谈目的:赞姜种子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种子的力》是我国现代著名剧作家夏衍1940年写的一篇哲理散文。作品托物寓理,由表及里,由物到人,构思精巧,蕴意深藉。教学时,要抓住“文章里的思想感情”这一训练重点,缘文悟道,理解内容,把握中心,体会情感。要掌握文章线索,弄清作者思路;要扣住关键词句,分析重点段落,让学生认识《种子的力》借物比喻之“理”。 一、掌握线索,弄清思路 课文文字含蓄,立意深刻,学生理解内容和作者写作意图均有困难。因此,先要帮助学生依据线索,理清思路。 1.初读课文,探出文章的基本线索。结合课后练习题,通过分析,看出其线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情感内容 ,教学中如果能充分把握课文中的情感因素 ,围绕学生读这个中心 ,以读代讲 ,以读促思 ,以读促悟 ,就能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能使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实践活动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下面以六年制第十册《难忘的一课》为例 ,谈谈我们的做法。一、在初读质疑中入情由于有些课文所描写的内容与学生生活甚远 ,学生难以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因此 ,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时 ,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和写作风格等资料 ,是学生入情的奠基石。如教学《难忘的一课》 ,通…  相似文献   

4.
这组课文主要由讲读课文《种子的力》、阅读课文《养花》和独立阅读课文《赶花》组成。这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文章里的思想感情”,它既是对前面“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发展,又是对“体会文章句子含着的意思”的深入。所以,备课和教学,要紧紧抓住这个训练重点,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  相似文献   

5.
这组课文侧重于读的训练,重点训练项目是教学生体会文章里的思想感情.一、关于教材1.本组各类课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南湖》和《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两篇看图学文,要求学生从观察图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种子的力》是本组的讲读课文.第十册第一对课文第一组读的重点是要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第二组写的重点是要求有真情实感,恰如其分.这两组课文是互相配合的.本组读的训练要为下组写的训练奠定基础.《种子的力》是一篇重点课文.在本组中要教会学生从文章的语句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方法,并运用这一新知识学习阅读课文《工人代表》、独立阅读课文《黄河颂》.这样,学习读写例话《文章里的思想感情》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二单元共有四篇课文.重点训练项目是“体会文章里的思想感情”,侧重于读的训练.《种子的力》、《养花》、《赶花》等课文都含着很深的感情,因此有助于对学生进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训练.但是文章里的思想感情蕴含在字里行间,个别篇目反映的时代背景又距今较远,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此、特对本单元的教学作如下设计:  相似文献   

7.
“文章里的思想感情”是五年制语文第十册第一组的读写训练重点。从教材纵的联系看,本组的读写训练重点是在九册七组“体会文章里含着的意思”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要求,即阅读文章要在理解内容和中心思想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它又为第二组“真情实感,恰如其分”的学习打下基础。就本组课文的内在联系看,讲读课文《种子的力》是训练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落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阅读课文《养花》则要求在理清层次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养花的乐趣;独立阅读课文《幸福是什么》是根据课后作业的提示,体会“幸  相似文献   

8.
如何确定课文教学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持人李茂林课文教学的“关键” ,是课文的文字表层意义与深层思想感情交融的枢纽点。它对课文的教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那么 ,如何确定课文教学的“关键”呢?对富于情感表达的课文 ,抓情感的聚焦点。情感聚焦的“关键” ,可能是字词 ,也可能是一句话或一段话。如《难忘的一课》中 ,反复出现三次的“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 ,就是全文思想感情的聚焦点。抓好这句话出现时的相关情境的教学 ,就抓住了理解全文的纲要对反映社会人事矛盾为主的课文 ,抓矛盾的聚焦点。如《草船借箭》中 ,诸葛亮与周瑜之间 ,交战的曹吴之间的矛盾 ,都聚焦到“借…  相似文献   

9.
[作业分析]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中关键语句的基础上,认真领会文章里的思想感情和弄清这些思想感情是如何层层展现出来的。课后作业第2题是本课的训练重点。第2题五个小题,从内容上看,体现了“种子的力→生命力→长期抗战的力”的行文思路;从感情因素看,作者由赞美种子的力到赞美生命力,最后归结到歌颂坚决抗战的革命人民那种不达目的不止的力。训练时,应该联系课文从以上两个方面去理解。  相似文献   

10.
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二组课文的读写训练重点是体会“文章里的思想感情”,即阅读文章时,不仅要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掌握文章的中心,还要把自己放到文章中去,和作者想在一起,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本组课文的内在联系是:讲读课文《古诗二首》着重于词和句的理解,进而把诗句连起来,掌握诗的内容,并辅以朗读、背诵,领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种子的力》是本组的重点课文,重点训练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重点段落的理解,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课文《养花》要求从理解词句入手,在理清课文的思路上,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养花的乐趣;独立阅读课文《赶花》是根据课后作业的提示,体会“赶花”的含义,进一步领会养蜂工工作的艰辛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然后通过“读写例话”的学习和基础训练的练习,把学到的新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加以运用.教学本组课文要立足整组,贯穿重点,照应前后,循序  相似文献   

11.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可是,有的学生读课文时,只满足于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却没有从内容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就有碍于真正读懂课文。因此,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从内容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认识上有所提高,情感上受到熏陶,思想上得到教育。本文以《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为例,浅谈几点具体做法。一、抓课题分析体会课题是文章的“窗口”,凭眺“窗口”可以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时,让学生读题思考:(1)长安街在什么地方?总理指谁?(2)课题的中心词是什么?是什么人送总理?这里的“送”与平常的“送”意思有什…  相似文献   

12.
《种子的力》是一篇讲读课文。作者热情地赞扬了种子的伟大生命力和小草的顽强斗争精神,以此启发和鼓舞人们,要看到和相信自己的力量,坚持抗战到底,争取最后胜利。课文内容深刻,文字含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细心体会作者的意图和课文的思想感情。课文的中心思想在文章里是一层一层地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语文教学把情感教育作为三大目标之一。情感教育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材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每篇文章都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师生对文章的理解也离不开思想感情。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挖掘和体会课文的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本组教材是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为主线串起四篇课文、一个“读写例话”和一个“积累运用”构成的单元。《开国大典》饱含着人们在伟大祖国诞生时刻的无限激动和自豪,《狱中联欢》由始至终凝结着革命者面临死亡威胁特有的坚定和乐观,《荔枝》在娓娓叙述中回荡着对母亲的怀念和赞颂,《梅花魂》字里行间折射出一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和对祖国的眷恋;“读写例话”教给了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积累运用”中又设计了体会思想感情的阅读内容。无论分析教材内容结构,着眼教材编者意图,还是重温《语文课程标准》有关让学生享有主动积极的情感…  相似文献   

15.
<正>借物抒情是一种以描写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作者没有将自己的情感和盘托出,而是将情感寄托在相应的事物之中,通过对事物的描摹、评价来表达情感。五年级下册的《月是故乡明》就是这样一篇抒情散文,作者季羡林以“月”为线索,回忆了与月相关的往事和经历,浓郁的思乡之情随着文字迎面扑来。教学中,为落实本单元“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语文要素,教师可以以“月”为切入点,设计教学目标,搭建与文本、与作者深度对话的通道。  相似文献   

16.
《种子的力》这篇课文是现代剧作家夏衍同志在抗日战争期间于一九四○年写的。文章通过赞扬种子和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含蓄地歌颂中国人民蕴藏着的不可抗拒的伟大力量。本课的主要教学要求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怎样完成这个任务呢?要注意抓重点。课文共五个自然段,前三个自然段的内容比较好理解,只抓住其中的几个生词即可;后两个自然段内容抽象,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应做重点处理。第一自然段是说明“世界上力气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教学中应抓住“金刚”、  相似文献   

17.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反映,而语言文字则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能充分发掘和体验课文的情感,做到“以作者之情化自己之情,以自己之情点燃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学生既能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又加深了...  相似文献   

18.
引读,是指学生根据教师铺垫性插话的导引朗读课文,以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一种朗读方法。教师的引读具有启发想象、指引思路、指示性质的作用,它的精髓在于“以引代读,寓讲于读”。“情感引读”是引读法的一种,指教师利用课文原有的词句或添加的词语,在引读时赋予强烈的情感,以引发接读学生的感情,让他们在朗读中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体味语言文字,从而读懂课文,受到感染,  相似文献   

19.
一、看图学文《南湖》为什么要写党的“一大”召开情况和游船? 二、教学看图学文时,怎样处理“图”和“文”的关系?《南湖》和《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图文关系有什么不同? 三、在课文《种子的力》中,作者为什么要赞扬种于和小草?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反映。小学生情感的特点是易受感染,控制力差。其正确情感的发展与课文思想含义的理解是分不开的。而语言文字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怎样才能使学生和作者情感沟通,产生共鸣呢?笔者认为,让学生品评词语、培养情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1.推敲法。例如,《一张珍贵的照片》里写小桂花爹一听眼前的人就是周总理时,就“连忙让座,用袖子把一条长凳抹了又抹。”我让学生思考“抹了又抹”特别是“又”字,反映了小桂花爹怎样的思想感情?经过轻声慢读,与“抹了抹”的反复比较,学生懂得了“抹了又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