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三位科学家摘取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桂冠 2001年10月8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宣布将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3位科学家:美国科学家雷兰德·哈特韦尔(LelandHartwell)、英国科学家蒂莫西·亨特(Timothy Hunt)和保罗·诺斯(Paul Nurse)。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在发表的新闻公报中说,3位科学家在有关调控细胞循环周期的研究中做出了重要发现,他们确认了具有调节所有真核生物(包括酵母、植物、动物以及人类)细胞周期(cellcy…  相似文献   

2.
《中国青年科技》2005,(10):42-42
2005年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皇家科学院议事厅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法国科学家伊夫·肖万和两名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格拉布和理查德德·施罗克,以表彰他们在有机化学的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三位科学家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29万美元)的奖金。  相似文献   

3.
诺贝尔奖在2001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签名人艾尔弗雷德-伯哈德-诺贝尔,经过郑重的考虑后特此宣布,下文是关于处理我死后所留下的财产的遗嘱:……”。在这份遗嘱100年后的今天,诺贝尔奖的评选也已尘埃落定之际,6位诺奖得主为人类带来了怎样的新发现呢? 医学或生理学奖──“START”基因、CDK、CYCLIN与癌症 美国科学家:利兰·哈特韦尔,今年62岁,现任职于美国西雅图的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 英国科学家保罗·纳斯52岁,蒂莫西·亨特58岁,两人均为英国帝国癌症研究基金的研究人员。 重大贡献:发现调控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调节机…  相似文献   

4.
人造黑洞     
人造黑洞的诞生人造黑洞的设想最初于20世纪80年代由加拿大的威廉·昂鲁教授提出,他认为声波在流体中的表现与光在黑洞中的表现非常相似,如果使流体的速度超过音速,那么事实上就已经在该流体中建立了一个人造黑洞现象。2001年1月,英国圣安德鲁大学著名理论物理科学家乌尔夫·利昂哈特宣布他和其他英国科研人员将在实验室中制造出一个黑洞,然而,利昂哈特博士打算制造的人造黑洞由于缺乏足够的引力,除了光线外,它们无法像真正的黑洞那样吞下周围的所有东西。据英国《卫报》2005年3月18日报道,美国布朗大学一位物理教授霍拉蒂·纳斯塔西通过实…  相似文献   

5.
英国和美国的三位科学家因为在细胞分裂方面的发现获得2001年诺贝医学奖。他们的发现为治疗癌症开创了令人惊奇的新的可能性。 美国科学家利兰·哈特韦尔与英国科学家保罗·纳斯(前译保罗·努尔斯)和蒂莫西·亨特共同获此殊荣。他们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为解释癌细胞如何大量繁殖揭示了一系列潜在的线索。 哈特韦尔61岁,他发现了100多种具体控制单个细胞生长、复制染色体、核实复制、然后分裂并留下两个“子”细胞重新开始这个循环往复过程的四个阶段的基因。 生命基本单位这种看似单调的工作是通过无数复杂的过程进行的,而且每…  相似文献   

6.
2004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以表彰他们在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和细胞如何透过微妙的化学反应,分解正确的蛋白质,来进行细胞分裂或者修补DNA.  相似文献   

7.
赵路 《今日科苑》2005,(9):17-18
2004年10月5日,瑞典科学院宣布将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3位美国科学家戴维·格罗斯、戴维·波利策、弗兰克·维尔切克。物理学奖评委会认为,获奖的3位科学家发现的“渐近自由”现象,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界基本作用力作用方式的理解,为量子色动力学理论奠定了基础,完善了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而且也让科学家向实现对自然界四种力进行统一描述的宏大梦想更进了一步,最终将形成一种涵盖包括万有引力在内的解释一切物理现象的理论体系。人体的最小粒子美国物理学家盖尔曼、兹维格在1963年提出了物质组成的新理论,主张当时所认知构成物…  相似文献   

8.
第一个获得专利的人1421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颁发了世界上第一份官方正式文件——承认发明者权利的专利特许证。第一位获得此专利特许证的是著名的建筑师、雕塑家和科学家菲利普·布鲁塞尔列斯基。菲利普发明的是类似现今使用的吊车的船用起重装置。布鲁塞尔列斯基将...  相似文献   

9.
2004年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戴维·格罗斯、戴维·波利策和弗兰克·维尔切克,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夸克粒子的强相互作用理论中的“渐近自由”现象。  相似文献   

10.
他们在通信领域展开了一场革命瑞典皇家科学院在2000年10月10日宣布,俄罗斯科学家泽罗斯·阿尔赞罗夫、美国抖学家赫伯特·克勒默和杰克·基尔比,因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基础性工作”而获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1.
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和英国科学家约翰·苏尔斯顿,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在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则。那么,“程序性细胞死亡”是怎么一回事?“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细胞一种生理性、主动性的“自觉自杀行为”,这些细胞死得有规律,犹如秋天片片树叶的凋落,所以这种细胞死亡又称为“细胞凋亡”。我们每个人都是由受精卵发育  相似文献   

12.
英国一位科学家最近称 ,阿司匹林的发明者是一位德国犹太人 ,而不是在纳粹统治德国时期获此殊荣的费利克斯·霍夫曼。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药学系副主任沃尔特·斯尼德说 ,他在进行了 4年的研究之后 ,终于发现了阿司匹林发明的真相。斯尼德在皇家化学学会于爱丁堡召开的年会上发表讲话说 ,事实上 ,霍夫曼的导师阿瑟·艾兴格林才应该为发明了这种止痛药而获得殊荣。霍夫曼只是在艾兴格林的指导下合成了阿司匹林。他还说 ,艾兴格林的功绩是纳粹党上台后在反犹主义浪潮中被抹杀掉的。霍夫曼在纳粹统治德国一年之后的 1 93 4年宣称他是阿司匹…  相似文献   

13.
王克强 《世界发明》1997,(12):14-16
1997年上半年,一条有关生物科技成果的新闻震惊了全世界。英国一家世界权威性杂志《自然》刊物宣布,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培育出了一只名叫“多利”的小羊:这只7个月大的克隆羊被它的制造者——现年52岁的胚胎学者伊恩·维尔穆特以他喜爱的乡村歌手多利·帕顿的名字命名。  相似文献   

14.
塞万提斯文学奖是西班牙语世界(西班牙本土和讲西班牙语的美洲国家)声誉最高的国际性文学奖项。它创办于1976年,奖额为12万美元。第一位幸运者是西班牙已故著名诗人豪尔赫·纪廉。此后历届的获奖者大多是那个世界的文学巨子,如古巴阿莱霍·卡彭铁尔、阿根廷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和埃内斯托·萨巴托、  相似文献   

15.
瓦西里·罗勃脱维奇·威廉斯是一位在农业科学史上首先对土壤肥沃性作了科学的研究,并据此而创立了草田轮种制的卓越的科学家。他的学说使苏联农业的收获量得到很大的提高,无情地痛击了资本主义国家‘农业学家’的‘土壤肥沃递减律’的谬论。他和米邱林所共同奠定下永固基础的苏联农业生物学,是苏联科学首先在世界科学领域中占居第一位的一门科学。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0月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宇航局哥达德空间飞行中心的约翰·马瑟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乔治·斯穆特,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谱形状及其温度在不同方向上的微小变化。他们利用COBE(宇宙微波背景探索者)卫星进行的非常细致的观测,被誉为现代宇宙论发展成一门精密科学的起点。首次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在1964年。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的两位科学家阿罗·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为此获得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起初曾将这种辐射误为是自己的接收机上不相关的噪声(实际上,宇…  相似文献   

17.
露易斯·布朗现在像世界上成千上万的普通人一样过着平淡的生活,她走在街头,行人连多看一眼的可能性都不大。不 过,在25 年前,情况却截然不同。作为世界上诞生的第一个试管婴儿,她在娘胎里便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她的降生,是英国著名妇产专家帕特里克·斯特普顿和罗伯特·爱德华10 年艰辛研究的结果,给全世界无数不孕夫妇带来一线“生”机。露易斯因此被称为科学的奇迹和试管授精技术的奇迹。30 多年前,英国一位火车司机约翰·布朗和妻子莱斯莉结婚以后,长期不能生育,妇科医生帕特里克·斯科普顿经过细心的检查,确诊是由于布朗夫…  相似文献   

18.
1月17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美国《原子科学家公报》杂志执行主任肯尼特·本尼迪克特为拨快后的“末日之钟”揭幕。2007年1月17日,美国《原子科学家公报》杂志宣布,将世界“末日之钟”拨快2分钟。现在,这个时钟指示的时间为晚上11时55分。这次拨快该时钟的  相似文献   

19.
今年5月3日,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教授威利·丹斯戈尔德、法国极地研究所所长克洛德·洛里厄斯和瑞典伯尔尼大学的荣誉退休教授汉斯·厄施格被授予1996年度泰勒奖。这三位荣膺泰勒奖桂冠的科学家多年来一直各自独立地潜心研究地球古气候的变化。他们通过钻探世界最大冰原底  相似文献   

20.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生物学教授罗伯特·霍维茨因在细胞程序化死亡基因调节方面的科研贡献,与两位英国科学家分享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2002年10月8日,罗伯特·霍维茨在麻省理工学院为他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讲述了自己的科研经历。兴趣使我选择生物学罗伯特·霍维茨1947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1968年和1972年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经济学与数学专业学士学位、硕士学位,1974年在哈佛大学获得生物学博士学位。1978年到麻省理工学院时,已有经济学、数学和生物学三个专业背景的霍维茨,凭着个人兴趣,选择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