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要研究抽象的词必须把它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本文把汉语交际和一些作品中出现的"意义"一词进行替换,从语用角度对不同语言环境里"意义"一词进行研究,以此来发掘汉语词汇自身的语用规律。  相似文献   

2.
汉语中"蓝"与英语中"blue"这对颜色词极其构成的词语都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通过分析汉语颜色词"蓝"与英语颜色词"blue"在英语翻译中意义的对比变化,指出在英汉翻译中也应注意到其他颜色词在翻译中意义的变化,并应注意翻译理论在实践中的准确恰当地运用。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热"类词高频出现在各种新闻媒体中,最突出地表现为两大词族"热x"与"x热"的广泛使用。"热x"和"x热"在语义上存在延伸关系,语用意义也有着相似之处,但是其中的"热"与"x"在意义和用法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李青 《培训与研究》2009,26(6):1-3,25
柳永词中大量"云雨"的出现使得词"艳"的特质俗化了。同样在词中多次使用"云雨"的晏几道却因为对"云雨"意象的回归——更重视其在宋玉《高唐》《神女》二赋中的原初意义——将词中的已趋向"俗"的艳情雅化了。因此也形成了其词"狎邪之大雅"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柳永词中大量"云雨"的出现使得词"艳"的特质俗化了。同样在词中多次使用"云雨"的晏几道却因为对"云雨"意象的回归——更重视其在宋玉《高唐》《神女》二赋中的原初意义——将词中的已趋向"俗"的艳情雅化了。因此也形成了其词"狎邪之大雅"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してもらう"是日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授受补助动词之一,但因中文中的授受表达是以授予动词为主,因此日语"してもらう"在翻译成中文的过程中,就出现了无对译词或者对译词多样化的现象。"してもらう"句与其对译句之所以可形成对译关系,是因为无对译词句保留了"してもらう"的部分特征。而在有对译词的翻译句中,对译词的语法特征和语法意义与"してもら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杨杭 《重庆师专学报》2010,(5):54-57,71
"越女"一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词汇,在唐诗中出现频繁,然而这一现象却极少被关注,文章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对"越女"一词进行简单地考释,并粗略分析唐诗中的越女形象。  相似文献   

8.
用同一个训释词去解释若干个被训释词,我们称之为"同训"。据统计,《说文解字》中共出现448组同训词,其中同一部首下的同训现象更引起学界的关注。本文提取"辵部"中"遭"、"逢"、"遘"三字,希望可以利用当代词源学理论和义素分析法来详细剖析这一组同训词,找出隐藏在同义外表下的不同义素特征,以明确区分词汇意义及词源意义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的"们"是表示人的类别意义的后缀,不是表示复数意义的后缀,虽然类别意义和复数意义都跟名(代)词的"数"范畴有关,但它们存在本质的不同。这一看法可以得到汉语史上诸多语料的支持:"们"的前身是表示类属意义的实词,虽然它后来虚化成了词缀,但这种原始意义仍然保留了下来,这是现代汉语里"们"只能放在指人的名词或人称代词之后的原因;在语法意义上,由于"们"表示人的类别,如果它前面出现表示确定数目的数量词,就会与其表示的语法意义形成冲突,这是"指人名词+们"前面不能出现定数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袁允娟 《广西教育》2011,(19):51-51
目前,很多教师在词语教学中存在"就词解词"的现象,导致了词语教学的低效。"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感性化地理解词语的意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口"、"食"、"言"词群为例,在原型理论视角下探讨不同词群语义范畴存在的交叉现象并探讨其形成原因。"口"作为一个词群,围绕其原型产生了一系列的语义范畴,该词群与"言"词群、"食"词群之间,在语义上有彼此独立的范畴,强调的内容各不相同,同时又存在彼此无法分割的范畴,不可避免地出现语义范畴的交叉,而这些词群连续体的交叉部分在词群向心力的作用下会分别向不同词群的原型靠拢。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汉语颜色词"红"的基本释义入手,总结了"红色"在汉语中的多种用法及文化内涵,并分析了中英两种语言中对"红色(red)"一词的使用对比,进而阐述颜色词"红"和文化的联系。本文针对中英语言中对"红"作为颜色词进行的比较,故对"红"作为颜色词之外的其他意义不作考察。  相似文献   

13.
唐五代敦煌吐鲁番契约文书中,固定句式"某甲于(或"从")某乙+表方位名词+V……"十分常见。其中,位于"某乙"之后表方位义的名词主要有"边"、"处"、"手下"及"面上"等,起到强调具体方位或所在的作用。它们的用法和意义相近,有些词出现的区域性和时代性较强,属于方言俗语词;有些词的使用范围则较广,生命力更强,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4.
"之"是文言文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无论词性还是用法都呈现出多样化的色彩。本文通过对中学文言文中"之"字用例的深入剖析,列举、辨析"之"的词性及用法,使学生能够较为全面深入地把握文言文常用词"之"。  相似文献   

15.
红颜色词在宋词中的出现有两种情况:一是"红"在诗句中单独出现。单个诗句中含"红"语素的词语大致可分成两类即含彩词语与颜色词语;"红"出现的时候多用作形容词和名词,有时也作动词用表示颜色变红,但数量有限。二是"红"与另一颜色词在诗句中同时出现。搭配形式可分为联合式和非联合式两种;在众多颜色词中,红与绿、翠、白、紫、青、黄搭配的概率较大。  相似文献   

16.
作为流行词,"杀手"使用频率高,且新义迭出。在语言运用中,与以"手"为后缀的其他词不同,"杀手"的字面意义常常受到特别关注:有时侧重"杀"的意义,有时侧重"手"的意义,有时又可能兼顾"杀+手"的双重意义。"杀手"一词的外部组合具有较强的规律性与倾向性,这也为准确理解词语意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根据名词性定语与中心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可将"名词+杀手"这一典型组合分成限定性定语与同位性定语两种。  相似文献   

17.
"撒花"("撒和"、"扫花"、"撒货")一词在《黑鞑事略》成书时已产生了多个意义,进入汉语后被引申泛化。明清时其早先的意义逐渐消亡,后来的一些意义在方言中仍有保留,这也是蒙语词汇与汉语词汇相互借用,最终蒙语借词在内蒙古方言中保留的例子之一。"撒花"可能来源于蒙语中固有词或来自于突厥语。  相似文献   

18.
颜色词是用来描写事物颜色的词。颜色词不仅具有特定的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而且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和人类文化共性。"红(red)"是汉英语言中常见的颜色词,它所具有的汉英文化的非认同性与认同性,主要源于东西方民族不同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方式。对该词的文化意蕴差异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汉英文化差异,排除语言学习中的干扰。  相似文献   

19.
反义复合词“死活”的语法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活"是"死"和"活"经常联用而逐渐凝固成词的。"死活"有名词和副词两种性质,名词"死活"主要通过"活"字语义的失落和转喻两条途径完成语法化;由于词义进一步虚化,明清白话小说中出现了副词性质的"死活"。随着"死活"意义的逐渐虚化,其主观性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20.
近20年,"词中老杜"说成为研究热点,成果众多。通过尽可能多地罗列梳理关于"词中老杜"说的研究资料,说明"词中老杜"说的客观存在,进而揭示、归纳"词中老杜"说的丰富涵义,对这种文学研究现象做进一步的评价,并分析这种文学研究现象成为热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