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世纪以来,古籍出版社因爱信息多元化的冲击、出版题材的相对狭窄和读者人数的减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面对这些困难,我们必须坚定推动古籍出版发展的信念,丰富古籍图书市场,促进古籍出版形态和阅读形式的多元化,并努力提高古籍图书的市场竞争能力,推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古籍在战火和新思想的冲击下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民国时期,为传承文化,出版机构大量刊印古籍,尤其是民营机构及私人和旧书肆出版了大量具有深远影响的古籍丛书,为文化的传承和后人的学术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古籍数据库的出版对古籍保护、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古籍数据库整体数据量较大,但存在内容重复、部分无图文对照等不足。爱如生和中央研究院的古籍数据库较完善,分析其特点,可为其他古籍库所借鉴。  相似文献   

4.
日前,由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与我校出版社共同承办的“全国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与出版工作会议”在我校出版社举行。来自北京大学等高校图书馆的专家代表20余人参加了会议。[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晚清时期,创办于上海最早的近代中文报馆《申报》馆在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下,开拓创新,在办好报纸的同时。围绕报业为中心发展图书出版事业,其中在古籍出版方面引领潮流,贡献良多,成为中国出版逐步走向近代化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6.
古籍保护与利用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古籍普查登记、古籍保护与修复、古籍整理出版与研究利用及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力争建立《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和中国古籍数据资源库,使我国古籍得到全面、科学、规范地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7.
入世后我国出版形势挑战与机遇并存。本文就入世后中国出版事业方向、组建中国出版集团、古籍出版社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版权贸易如何把握商机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阐述。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族古籍卷帙浩繁。种类繁多。其内容涉及政治、哲学、法律、历史、宗教、军事、学、艺术、语言字、地理、天历算、医药等诸多方面。它是中华多民族大家庭化的珍贵遗产。同时也是世界的人类优秀化遗产。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已经出版了许多很好的民族古籍书目。而且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古籍书目控制产生了近乎本质的变化。这些变化与成就。为建立国际中国少数民族古籍书目数据库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古籍出版意义重大,同时存在诸多市场难题。本文从古籍社出版产品、文化产业延伸、发行渠道拓展、产品科技化等渠道给出一套适应当前发展需要的古籍社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浅谈古籍丛书的价值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籍丛书具有汇集,辑佚,提供精本善本及普及的功用,介绍古籍丛书目标,编制馆藏古籍丛书目标索引,是实现古籍丛书资源共享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出版业的急速发展和数字阅读模式等传播媒介的出现,加之立法的不完善,使古籍点校成果的可著作权性成为文献学界、出版界以及法学界讨论的焦点,尤其表现在司法领域中的侵权责任认定方面。点校成果可能具有独创性,而对于仍存争议的"校"之成果,可以尝试用民法的其他理论予以解释和保护。除去《著作权》及其他民法权利保护模式外,还要注重提高点校者的版权意识和自身素质,并可以借鉴国外模式运用行政管理手段来对我国古籍点校成果进行保护,以使古籍点校能够朝着更长远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民族古籍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厚重,是中华古老文明和灿烂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的历史积淀。对民族古籍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开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注重活态传承,培养传承人;注重对民族古籍的翻译出版以及推广;运用数字化技术研究开发民族古籍;完善民族古籍的相关立法、执法以及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3.
李一氓生先是20世纪后期中国古籍整理事业的一位卓越的组织和领导,他在古籍整理方面的思想成果极为丰厚。他把古籍整理视为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生产,并对古籍整理的下限、整理重点和先后缓急、新领域的开拓等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了大量探索。在古籍整理的手段与方法,既重视前人的基本路数,又强调并及时总结新的途径。他强调古籍整理要有研究成果,整理的最终目的,是要研究和总结出有关的科学概论。  相似文献   

14.
张元济是现代出版业之父。本文试以搜访和求购丰赡的善本书资源、精校精勘的为人作嫁襟怀、坚实的出版步履三个方面为切入点,以张元济对古籍的整理为视角,探讨张元济对古籍整理的贡献。在出版产业化的今天,研究张元济对古籍整理的贡献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刻书中心之一的福建建阳,刊刻了大量通鉴类图书.这一刻书背景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明代历史演义大多以"按鉴"相标榜,也确实多参照通鉴类图书通俗演义而成.这些"按鉴"演义有的艺术成就不高,但是它们在明代的大量产生有其积极意义,满足了读者阅读的需要.从小说艺术和小说观念发展的角度来说,"按鉴"演义是小说艺术精致化、小说文体独立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16.
清末商人鲍廷爵喜藏古书,他集藏书、刊书、刻书、售书于一身,收集书籍涵盖经史子集,并建有藏书楼抱芳阁,藏有各种精本、善本,著有《抱芳阁书目》。鲍氏景慕鲍廷博,集毕生精力,刻《后知不足斋丛书》,版式循"知不足斋"旧例,凡佛道、巫妄、志怪、因果报应,以及荒诞不经的著作一概不收,选书精当,收录经说、小学、金石、目录之书。虽然鲍氏并无不世之功,但其抱芳阁发展始末仍可称为近代出版书籍转型和文化风气转型的一个典型个案,亦可反映清朝末年书业发展之概况。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是20世纪中国出版史上的经典丛书。在20世纪30年代文化界政治立场明显分裂的社会环境中,能够团结左、中、右三个不同阵营中的文学大师共同编辑出版这套丛书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主编赵家璧功不可没。《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的出版在文化界和文学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创建郧阳巡抚图书馆、编刻发行图书、题名春雪楼、创作诗文四个方面阐述了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抚郧期间的文化建树,对王世贞为郧阳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的贡献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古籍数字化的理想境界是在这一领域实现文化共享,其服务对象为大众和学者两大群体。可从建立公益性的“中国古籍基本读物网”和注册式的研究性局域网入手实现资源共享。该工程可从版本的权威性和共享工程的多层性上逐步实现书目、文献、成果和检索软件的共享。在经费投入上可按政府专项补贴和校际互惠模式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