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阅读是一种语言活动。在此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被称为"阅读能力"或"阅读理解能力"。它实际上是一种包括诸多要素在内的综合能力,要求阅读者不仅具有较高的语言知识,还必须具有较丰富的知识储备,如:社会、文化、风土人情、天文地理、历史等。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其实是英语语言活动的反复再现.在这过程中我们逐步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阅读的过程包括了词汇、句型、事态、文化背景知识等方方面面,所以阅读能力取决于阅读者的语言知识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化学阅读能力是阅读者以化学知识和阅读技能为基础,以解决化学问题为宗旨,在阅读与化学相关材料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心理及行为特征,它包括信息提取能力、信息整合能力、信息推理能力等九个要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当前高中生化学阅读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但部分构成要素水平较低,同时部分构成要素在学校、性别、学业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重视化学阅读材料的特殊性、关注阅读者的主体性、注重化学阅读过程中主客体之间的意义建构有助于提升高中生化学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一、精讲语言知识,狠抓语言技能的训练 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语言要素和语篇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基础。而语言三要素中最重要的是词汇。著名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指出,没有语法,就不能很好地表达,而没有词汇什么也不能表达。英语学习,词汇为本。随着词汇量的增加,阅读理解水平也随之提高。词汇量和阅读量是衡量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5.
阮玫 《教学与管理》2001,(11):66-67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心理言语活动过程。它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可以说,阅读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而阅读理解则是语言知识和人脑中的各种知识共同作用的结果。阅读者因其自身的背景、动机、能力诸方面的不同又会形成各不相同的阅读模式,因而产生各不相同的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6.
李双果 《教师》2013,(6):102-102
中学生作文的语言风格形成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其一,阅读量的多少;其二,语言的有意识积累。阅读是高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量的多少决定了学生见识的高低、立意布局的宽度和广度。大量的阅读能使阅读者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阅读者会在不知不觉中去模仿和借鉴优秀的语言样本。例如台湾作家龙应台的作品,情感隽永,  相似文献   

7.
杨琳娟 《考试周刊》2012,(68):102-102
英语阅读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阅读是对语言的认知,既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又可以训练阅读者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中学英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语音、语法知识及一定的词汇量,而且要培养他们听、说、读、写“四会”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学生汲取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手段,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否巩固,语言技能能否得到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学会了阅读,那么如何培养高中英语阅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以注重语言因素为甚,忽视了非语言因素对阅读理解的影响作用。影响英语阅读水平的三个主要非语言因素是文化背景知识、跨学科信息量的掌握以及阅读者的心理因素。忽视非语言因素的作用,会对提高阅读水平有很大的限制和影响;将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尽快地提高英语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在逐步加强。从事教学以来,我一直在研究阅读教学。鲁子问博士在一本书中这样写道:阅读教学的终极目的是帮助和引导阅读者建构新的阅读理解的认知图式,其过程目的则是帮助和引导阅读者形成新的辨别作者预设信息,建构自我理解的语言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正>阅读对孩子的智力和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三十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是一种以语言符号为媒介,包含丰富的超越现实生活内容的活动,会让阅读者的"语言系统"发育得更好,同时可以让他的"智力背景"更为丰富,从而使他的思维能力及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更强。但是,盲目阅读功效甚微,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做有效的课外指导,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入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素质,使课外阅读逐渐走向有序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语言的阅读与转化非常重要,学生的数学成绩取决于他对数学语言的阅读能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也取决于数学语言间的转化.现代知识的获取也要求较好的阅读能力.近几年高考命题日益凸显对数学语言的考查.但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忽视在数学语言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周冰楠 《甘肃教育》2013,(19):71-71
阅读理解能力常常涉及三个方面的因素:语言能力、背景知识和阅读技能。其中前两者经过中外学者近几十年的研究已经基本达成了共识,语言能力和文化背景知识对阅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阅读技能方面,近20年来研究者的兴趣主要在外语阅读者已经具备的母语阅读能力是否向外语阅读迁移。好的阅读技能是读者主动地在阅读中根据本人大脑中已有的句法知识和语义知识对阅读材料不断建立假设,  相似文献   

14.
对一篇中高级阅读材料的正确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准确把握读物内部的种种关系。为提高驾驭材料的能力,对词汇意义、语法、篇章脉络到作者的目的、态度、意图等,阅读者都应达到透彻、准确的认识,扫除障碍,从而实现阅读的高效和快速。  相似文献   

15.
教师以“舌耕为业”。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这样叙述教师的语言魅力:“一个能够动听而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应该像油一样地浸人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这就是说,作为一名教师,不仅其语言是规范的,而且还应具备良好的口才。教师的口才能反映教师的气质、修养、学识、情操和人品,它不仅对于教学和教育举足轻重,还能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语言。教师的口才要素由语言与非语言两部分构成。语言要素,指的是教师口语本身,非语言要素指的是思维能力、心理控制能力和教态能力等。  相似文献   

16.
英语阅读既是重要的语言运用能力,也是重要的学习技能,是发展其他技能的基础和前提。加强对阅读者的素质教育,并使阅读者从阅读中获取知识信息,应教会学习者一些诸如略读、扫读、悟读等阅读技巧。  相似文献   

17.
在非外语环境中学习外语,阅读是最主要的手段。根据阅读的目的,我们可以把阅读分为语言应用性阅读和语言学习性阅读。语言应用性阅读以获取知识和信息为主要目的,而语言学习性阅读则以通过阅读提高外语语言水平为主要目的。掌握语言知识(指语音、语法、词汇)和发展语言能力(指听、说、读、写)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8.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按照教师所用的语言形式来学习领会知识和思想的。教师的语言不仅反映了他的能力和水平,也影响或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语文教师是语言教师,又是文学教师,他们的语言应具有规范性、灵活性和情趣性等特色,应使自己的语言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平。那么,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积极运用语言要素,使其语言特色得到完美体现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呢?本文从以下三方面作概括阐述:  相似文献   

19.
阅读能力是阅读者进行读物阅读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对个体发展而且对国家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种综合运用的能力,阅读能力由相关要素组成,体现出一定的水平层次的要求。阅读能力的评价指标应是学生表现出来的外显的、可观察的学习表现,是具体、明确、可操作的。  相似文献   

20.
阅读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培养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从阅读者的认识技能、阅读材料、阅读者已有的知识背景,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者的激励水平等几个方面对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进行了探讨,以期能为更好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及搞好阅读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