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构建21世纪充满生机活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创新的关键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成功的教育靠教师。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学生,无疑给现代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当代世界经济竞争的核心,江泽民同志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到建国一百年时,中华民族将实现伟大的复兴。实现这个复兴,要靠科学技术的创新,靠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归根结底还要靠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教育要认清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要主动地适应知识经济的新要求,要历史的承担起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神圣使命。要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学生,首先必须要有创造型的教师。教师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创新教育对体育教师素质的新要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位伟人曾指出:"必须把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靠创新教育,实施创新教育需要具有高素质的创新教师.  相似文献   

4.
21世纪将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高速发展的时代 ,同时也将是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在这个新时代 ,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以及由此而带来的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水平。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一、创新教育与教师素质的关系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会学习等能力的教育 ,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学校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培养创新人才 ,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端正教育思想 ,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 ,…  相似文献   

5.
创新教育是一种旨在提高全民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思想和行为。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这类人才的最初培养主要靠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来实现。作为生物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是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本文谈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一、更新教师观教师只有在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才能以创新的方法培养未来的创新型人才。教师在新时期要有三个观念的转变:变"师者独尊"为师生民主平等,变单向传授知识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变应试教育观为素质教育观。如讲到"爬行动物蛇"时,教师除了讲课本上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外,还给  相似文献   

6.
创新的关键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成功的教育靠教师。创新教育要求教师要动态地呈现知识,发散地引导思维,不懈地培养毅力,这就给现代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很难想像:一个没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教师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学生来。作为创新型教师应具备以下基本能力。  相似文献   

7.
创造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想、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育。能否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教师。在创造教育实践中 ,我们深刻感觉到 ,教师要更好地发挥在创造教育中的作用 ,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时应首先注意开发自身的创造潜能首先 ,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知识 ,掌握和提高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能力。其次 ,教师要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教师在有意识开发自身创造潜能时 ,也就会观察、理解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规律 ,找到培养的途径和方法。第三具有创造性品质的教师 ,才能以良…  相似文献   

8.
国家的兴旺靠创新.民族的昌盛靠创新,实现现代化离不开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品质、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项核心任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预测:“21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能否培养出具有广阔的胸怀.丰富的知识和智慧.开拓进取的精神.高尚的思想品德,完美健全的人格,关键在于学校教育,因此,学校教育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摆在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高校进行教育创新,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本在于教师创新。高校教师创新,其前提是教师更新观念,其基础和保证是构建教育内容创新体系,其关键是教师素质和要求的创新,其核心及根本要求在于教师的教学活动创新。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时代注重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师是人才资源的开发者,教师施教能力的提升是培养现代社会所需人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体育中的创新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一个没有创造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之林。”“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实施创新教育是搞好体育教学的关键。因为只有改革和创新才能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创新能力得到提高。社会的发展依靠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不但是创新应用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摇篮。学校体育作…  相似文献   

12.
时代需要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以实验为基础的初中化学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最佳平台。因此,如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展创造教育,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既是化学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也是化学教师必须认真探讨、躬身实践的现实任务。  相似文献   

13.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创新能力是人类突破旧认识、旧事物,探索和创造有价值的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张志琴 《小学生》2013,(11):95-95
社会的发展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进步靠创新,而创新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能力是创新型人才具有的主要特征,创新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最好体现。创新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校教育就要为创新教育提供支持和保障。毫无疑问,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各种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5.
创新的关键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成功的教育靠教师。创新教育要求教师要动态地呈现知识,发散地引导思维,不懈地培养毅力,这就给现代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很难想像:一个没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教师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学生来。作为创新型教师应具备以下基本能力。实现自身人格创新的能力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教师的创新人格是影响教育教学的重要因素,是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基本条件。在创新教育活动中,教师的创新型人格虽然不能对创新教育活动水平起决定性作用,但它能为开展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个体心理背景,有利于…  相似文献   

16.
江总书记精辟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师是塑造民族灵魂的工程师。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站在高科技革命的高度,站在时代前沿,自觉主动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从而尽快培养出适应信息时代的人才!教师的创新意识首先体现在教育观念上。教师应该重视教育的科学性、民主性、创造性,努力营造学生创造力发挥的宽松环境。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时时有新方法、新思路,以学生为本,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如在日常生活中,当师生…  相似文献   

17.
教师是培养创新人才、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学习实践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创新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教师培养和开启学生的创造潜能。我校以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为指引,通过强化教师内涵、提升教师实力、拓展发展空间、激发教师智慧等创新研究途径,提高教师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了一批创新型教师。  相似文献   

18.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创新能力是人类突破旧认识、旧事物,探索和创造有价值的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2008中考将进行重大改革,重在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考查。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进而掌握语言的规律。人类语言信息交流的基本形式是听说和读写两大系统。  相似文献   

20.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国家把创新型人才培养提高到了史无前例的战略地位,历史赋予了教师培养创新人才的光荣使命。作为孕育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加快改革步伐,实施创新教育,为加快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