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徐州市降水特征及频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1—2009年徐州市降水资料,分析了近19年来徐州市降水量的年际和年内变化特征,并采用皮尔逊Ⅲ型频率曲线分析降水频率.结果表明:徐州市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857.6mm,总体降水量基本平稳;降水异常年份偏多,旱涝出现频数相当;年内降水量分配不均,降水集中性强,主要集中于6-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1.9%;通过降...  相似文献   

2.
根据近50年来的降水、径流和泥沙等方面资料,对陕西省渭河流域水沙空间分布特性及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渭河流域具有明显的水沙异源特性;在时间分布上,水沙输送主要集中于降水量较大的汛期,年内分布相对集中;同时水沙年际变化较大,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总体均呈下降趋势,并且不同时段水沙匹配模式不同.  相似文献   

3.
利用1960—2013年咸阳地区12县(区)月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近54 a咸阳市汛期(5—10月)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4 a来咸阳市汛期降水线性趋势变化不明显,但前汛期、主汛期降水总体呈上升趋势,秋汛期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近54 a咸阳市汛期降水年代际变化的主要周期为25 a,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后期主要周期是7 a,70年代后期至2010年8 a周期显著。60年代中期和90年代中期主要周期为准4a。  相似文献   

4.
根据武都区气象局19592008年的月降水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武都区近50年来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武都区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52008年的月降水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武都区近50年来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武都区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9.1%,尤其是1983年,年降水量达到近50年历史最高值,年平均降水量为574.25mm,但1997年,年降水量减少到近50年历史最低值,年平均降水量为225.41mm,是近50年干旱较严重年份.进入21世纪年降水波动不大,2006年以后降水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降水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构成部分,由于各种地理因素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局地响应存在较大差异.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上游16个气象站1965—1997年降水资料,求距平值,进行MK突变检验,三次样条spline插值,分析水源区的降水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从降水量的时间序列看,水源区未来降水量呈波动下降趋势,年内降水季节性突出,1996年为降水突变点;从降水的多年空间分布看,在东西方向上,西部降水量最多,中部降水量最少;在南北方向上,南部降水量最多,北部降水量比中部稍多.从1965—1997年降水的空间变化看,在南北方向上,水源区南部降水量变化最快,中部变化最慢;在东西方向上,东部和西部降水量变化慢,中部降水量变化最快.从整个水源区看,南部的紫阳、镇巴、岚皋,北部的商洛,西部的略阳为变化高值区,汉江河谷和东部丘陵区为变化低值区.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永昌站(38°14′N,101°14′E,h=1976.1m)1977年至2006年的年降水量资料和2006年月平均气温与逐月降水资料对永昌降水的年际变化和年内分配做初步分析。并结合永昌县1985年至2005年的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总产量数据,分析降水量变化对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的影响。得出:永昌年内降水集中在7、8、9三个月;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和年降水量存在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7.
根据武都区气象局1959~2008年的月降水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武都区近50年来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武都区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9.1%,尤其是1983年,年降水量达到近50年历史最高值,年平均降水量为574.25mm,但1997年,年降水量减少到近50年历史最低值,年平均降水量为225.41mm,是近50年干旱较严重年份.进入21世纪年降水波动不大,2006年以后降水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选用1964~1990年内金沙江上游和下游14个雨量站资料进行降水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降水地区分布相当不均匀,年内主要集中分配在汛期6~9月,年际变化不大;选用金沙江干支流上4个控制站年径流系列进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径流深地区分布不均匀,年内分配不均匀,丰枯周期明显,年际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9.
利用1962-2012年滇中地区7个气象站降水月值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滑动平均,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滑动T检验分析了该区域近50a年降水量和季节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及突变,并用R/S方法预测了该区未来降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滇中地区近50a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丘陵盆地区较干热河谷区减少的更强烈;丘陵盆地区年降水量突变点在1994年,而干热河谷区年降水量无突变.年代际尺度上,丘陵盆地区各年代的年降水量始终是减少的,而干热河谷区年降水量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始终减少,20世纪90年代呈先减后增趋势,本世纪初以来呈先增后减趋势.滇中地区春季降水呈增加趋势;夏秋季降水整体呈减少趋势;冬季降水丘陵盆地区呈增加趋势,而干热河谷区刚好相反.两地形区各年代夏秋降水一致减少,春冬降水变化不一致;两个地形区春冬降水均无突变;而夏秋季降水却存在突变点.R/S预测显示,滇中地区年降水量和季节降水量的未来变化趋势与过去的变化趋势相反且均表现为很强的反持续性.  相似文献   

10.
邢台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总面积12456平方千米,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建设、工农业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水的需求量逐年增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不足,无论从近期还是远期展望,都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一、水资源概况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目前人类比较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一)地表水资源1、降水: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51.6毫米,年降水总量68.7亿立方米,且有降水年际变率大、年内分配极不均匀的特点。每年降水多集中在7-9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7%。汛期雨量集中、…  相似文献   

11.
基于Mann-Kendall法的酒泉市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酒泉市所属6个站点1959-2008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滑动平均、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等方法,分析该地区的气候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酒泉市的气温突变明显,而降水突变不明显.近50年来,酒泉市年平均气温和各个季节的平均气温呈显著变暖趋势,其中年平均气温在90年代中后期发生了突变,酒泉市东部的突变年份早于西部的突变年份;酒泉市年降水量呈微弱增长趋势,酒泉市东部的增长幅度略小于西部.这表明气候突变在酒泉市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体现,突变时间不同步.  相似文献   

12.
土脑子河段处在三峡工程135m运行水位的变动回水区,天然情况下具有汛期淤积、汛末及汛后冲刷、年内冲淤平衡的规律.三峡工程蓄水以来,河段洲滩、岸线无明显变化,河床冲淤主要集中在右侧主槽土脑子一带.由于汛期淤沙在汛末、汛后及次年消落期冲刷不足,河段产生了累积性淤积.分析表明,水库调度、来水来沙、河床形态是影响冲淤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用气候倾向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距平和方差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楚雄州辖区内10个县气象观测站近50年(1961-2010年)的气温、降雨资料,按年度、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5个时段,分析了楚雄全区域,中部、西部、南部和东北部区域的气温、降雨量、降雨日数的演变。结果表明:近50年来楚雄州气温升高明显,暖冬现象突出,春季升温快,年降雨量和大雨降雨日数增加,秋季降雨量和年降雨日数减少,年降雨量变率增大;尤其是近15年楚雄10县(市)平均气温16.4℃,较前30年增高了0.2℃;大雨以上的降雨天数平均增加了1~3天,其中,暴雨、大暴雨日数明显增多,年总降雨日数和小雨日数明显减少,春季降雨量增加,秋季降雨量减少,相当年份雨季提前结束1个月左右,雨季呈缩短趋势变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比合成分析2000年以后因孟湾风暴影响造成楚雄州汛期第一场大雨的三次过程,发现此类系统影响时:500-700hPa上孟湾有深厚的低中心在90°E附近登陆,700hPa上高原东南侧有东东北—西西南向切变线与登陆的低中心连接。控制两广和云南东南部的副高较强、经向度较大,高原东部到四川的高压一般偏强,切变南压时,副高一般有强—减弱—维持的趋势。500hPa上高原东部出现高空槽,引导冷空气南下,冷空气路径为从高原东部经甘肃、四川中东部进入我省。水汽通量显示水汽输送带中心和登陆的风暴中心一致,北抬登陆后东移经过云南,为云南大范围强降水提供充足的水汽。  相似文献   

15.
依据漳河水库流域1963-2008年降雨资料,采用Mann-Kendall参数秩次相关检验法对其未来变化趋势和变异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漳河水库流域年降雨量总体上呈缓慢下降的变化趋势;(2)降雨量的显著变化点在1995年,以1995年为分界线,前后两个系列的水文统计特征值具有明显差异,已经不符合"一致性"的要求;(3)流域地区1月和7月的降雨量变化趋势的随机性成份很大,应采取相应对策和措施,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干旱或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4)流域人类活动日趋频繁,使得流域下垫面条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82—2010年洞庭湖流域GIMMS NDVI数据及30个气象站点月降水量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和Arcgis空间插值方法,研究洞庭湖流域NDVI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其与降水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1)生长季多年平均NDVI值空间分布特征呈中部低,西、东和南部高的格局,NDVI和降水空间分布总体具有较大一致性,在流域北部、东部、西北部及中部呈正相关,而流域东北和中南部NDVI值的分布受降水影响较小。(2)过去29年流域NDVI呈波动性增长趋势,夏季NDVI值最大,春季值明显小于夏秋季;NDVI与降水量的同期变化相关性不显著,相关系数为-0.15,与滞后3个月的NDVI相关性最好。(3)流域NDVI变化趋势区域差异较小,整体以增长趋势为主,仅洞庭湖区附近出现降低,与降水的变化趋势分布在流域西部、北部和东北部地区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惠州市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统计分析分析了1967 - 2006年惠州市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惠州市降水较多但年际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8.
以秦岭山地39个气象站点1960—2009年近50年来的降水资料为基础,分析了秦岭山地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秦岭山地近50年来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年降水量变化的倾向率是-8.6mm/10a,但近15年来降水量呈递增趋势:在空间上,秦岭年降水量从南向北逐渐减少,秦岭山地除商南降水量呈略微上升趋势外,其余地区的降水呈略微下降趋势,秦岭山地各代际800mm等降水量线发生明显移动,与标准时期相比,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北移0.02°、0.48°,其余年代略有南移。在0.18°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