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崭露头角并佳作频出的中国女作家葛水平在她的小说<喊山>中塑造了一个颇具女性色彩的哑女形象.哑女红霞从忍辱缄默,到大胆言说,再到自觉追求爱情的自我意识觉醒三部曲中所表现出来的丰富细腻的内心和纯真直率的"言"行,展现了葛水平笔下的中国传统女性在磨难中进发出来的人性美.  相似文献   

2.
作品信息     
正葛水平《喊山》改编成同名电影上映日前,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葛水平为其电影纪念珍藏版小说《喊山》举办读者见面会。由小说《喊山》改编的电影《喊山》日前也正式上映。葛水平在读者见面会上表示,希望更多人关注中国乡村女性的命运。《喊山》曾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和2005年度人民文学奖,作品讲述了一个被拐卖的乡村妇女因遭遇丈夫暴力而多年失语。丈夫去世后,她到山中"喊山",找回了话语权。《喊山》取材于上世纪90年代发生在葛水平  相似文献   

3.
《喊山》中,琴花与红霞似乎是女性趋于两极的表现。一个极端的蛮横自私、无情寡义;一个善良豁达、懂得感恩,而这种差异则又暗示了其身份、地位与话语权的差异。尽管琴花与红霞的人生际遇有着巨大的不同,但她们的命运却都是悲剧性的,为此作者通过隐喻叙事对女性的自我拯救作了一些有益的探寻。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葛水平的小说集《我望灯》的过程中引入加缪"形而上的反抗"这一概念,试图阐释葛水平小说中"形而上的反抗"的本土性意蕴及其反抗的路径,进而探析这种反抗产生的文化渊源及其当代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叙事学角度切入葛水平的中篇小说《地气》,寻找其小说叙述的支撑点,对其进行叙事功能分析,并通过对其支撑点内外"空间"的解读,发现葛水平小说中所含有的内敛、传统女性意识以及作家对男性中心意识微妙的认同。  相似文献   

6.
在蒋韵和葛水平的小说中,常常写到死亡,作家在对生命终结的描述中,表现了各自心灵深处的记忆,诠释着对生命的理解,对生活的关注。探究其原因,是生活的底色上留下了许多难以涂抹掉的痕迹,作者用自己的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生命和生活的深刻理解与诠释。  相似文献   

7.
当代文学研究有必要回归民间,寻求民间立场的文学写作。作为晋东南作家,葛水平的写作体现了民间立场。葛水平具有浓厚的乡土情结,她的小说素材取自民间,小说语言具有一种“野”味,风俗描绘显出一种“野”性。葛水平擅长于日常生活叙事,而她的小说独特之处在于能够穿越民间生活的苦难,展现太行人民的坚韧与大爱,作品浸润着脉脉温情。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古代明清时期的小说中,许多作品都借助了“因果”之说的模式。并且,在这一类小说中对于人物“性格”与“命运”的刻画上,许多作品里都表现出了人物的命运主导性这一特点。我国明清时期小说中这一类依托“因果”之说、反映命运主导性特点的作品,表现了我国古代独特的民族文化宗教思想。  相似文献   

9.
在中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命运”,也是一个不可低估的课题,解决了这一课题,在工作中,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教育学生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性质的命运观 一提起命运,学生最敏感,对于这个人生哲学中古老的命题,我们不能否认它。在人类历史上,由于社会历史和人  相似文献   

10.
葛水平的小说,从最初载于2004年《黄河》第一期的《甩鞭》《地气》稍显锋芒,到又陆续发表的《天殇》《狗狗狗》《喊山》等一系列作品和获得的殊荣,葛水平用她的真诚敲开了文坛的大门,以清新的姿态给沉闷的文坛带来了一缕春风。底层生存的美学建构和雅俗共赏的民间叙事,使作品充满了民间文化特有的诗意想象。  相似文献   

11.
小说<西莲>是李昂丁1973-1974年间完成的短篇小说.作者存作品中有意识地突出鹿城居民的窥探心理,并以"闲言闲语"的方式叙述了陈氏母女的生活,从而对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命运作出质疑与反思.  相似文献   

1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立足于全球化战略而布局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关照了全人类之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关于世界问题的哲学回应.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类"概念较为恰当地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在"类"概念视域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感性对象性关系,由 自然进化而产生的人类是自然界本质自我意识的彰显,也体现了个体与他人本质的互证关系.自然是人化的 自然,因而人与 自然是本质同一关系.人是社会化的人,因而人与人是本质一体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体现为"社会化的人类",马克思"类思维"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奠定坚实的哲学基础,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的 自然观、"仁爱万物"的博爱观、"天下为公"的义利观、"协和万邦"的和合观等思想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供哲学滋养,普惠理念、共同价值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旗帜鲜明地提供了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13.
汪文宣与曾树生的婚姻悲剧,从深层意义上讲,源于人性生存哲学的悖论。其实,文本演绎的只是人类文明社会家庭悲剧的一个缩影,故事说明了人生亘古不变的一个哲学命题:卑微的人性只能在命运与时代的夹缝中生存,生命个体渴望主宰自己的命运,却被命运戏弄,最终为时代的洪流所吞没。男男女女在人生的这一遭中,阐释着婚姻的共性因素:爱(包括情爱与性爱)、文化、生活、命运。男女源于爱才有了肉体的接触,灵魂的结合,从而共栖一方,创造了人类的婚姻文化,也丰富了婚姻的生命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14.
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纽约客》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华文文学的力作。细读《纽约客》可以发现,白先勇在《纽约客》中为我们书写了人和文化的命运选择的三种模式:抗争、妥协、遗忘与麻木。从这三种模式中,不仅可以看出白先勇对人的命运与文化的命运的双重焦虑与思考,同时也体现了白先勇小说独特的哲学价值与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5.
身处乱世的张爱玲,从当时关注中国政治现状、表现民族意识的主流文化中自我放逐出来,在一个个庸常男女的故事中,抒写着自己对无望而又无奈人生的体验,对人类命运的迷惘和担忧.  相似文献   

16.
①“我们这代人的前途命运,犹如一天的气候,一大早只见阳光灿烂,红霞映天,岂料转瞬间乌云密布,阴风袭人,只消抬抬眼皮便可以从木棚漏洞中和空隙处望见幽蓝的苍穹以及满天的繁星和空悬的明月。”(1992年第1期《四川文学》第42页)这一句话共有四处语病。  相似文献   

17.
"喊山"是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在当代作家葛水平的中篇小说《喊山》中,对其进行了"原生态"的演绎。在她的笔下,"喊山"被赋予了多重内涵:或是生存境遇的寄寓;或是诗意情感的坚守;或是朴素生命的诉求。透过它既可以窥探到乡村民间生存的真实镜像,又可以展现作者对社会底层群体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8.
我们从葛水平的小说《喊山》中,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作者透过那些生活在山梁上的农户匮乏的物质生活,发现他们的金子般的质朴的心灵。这是一个人,一个女人生命觉醒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人性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从"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阶级性话语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类性话语,从"落后就要挨打"的丛林法则到命运共同的新文明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承载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和品质.从解决全球治理的现实问题出发,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对当代世界的认知相结合,回应了时代难题,推动了理论创新,并赋予中国气派,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论述.  相似文献   

20.
贾宝玉独游太虚境时,曾听过众舞女演唱的《红楼梦曲》,其中专家认定“终身误”一曲咏叹的人物是薛宝钗。笔者从小说主人公的命运及在小说中的地位,以及小说的结构和“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判词及画面入手,认定“终身误”咏叹的人物应是贾宝玉。而薛宝钗和贾宝玉的命运是在一首曲子“枉凝眉”中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