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前,学校德育的紧迫课题就是推进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全媒体传播格局。推进全媒体融合发展、深入开展"新思想"教育不仅是一种必然选择,而且具有切实可行性。其主要方略有:坚持导向为魂,壮大社会正能量;强化内容为王,奏响时代最强音;注重移动优先,打造传播新优势;着力创新为要,提升媒体融合度。  相似文献   

2.
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起了重要作用,通过分析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相关现象,对以后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进行一些思考。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电影跨文化传播中的不对称现象;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历史回顾及相关问题;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迅速发展,迎来了移动社交网络时代。拥有轻量化、信息量大、表现力强等特点的短视频迅速崛起。许多视频内容更是爆红网络,走出国门。在短视频跨文化传播过程中,高效运用整合多重符号,尤其是非语言符号,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李子柒的视频为例,从非语言符号与短视频跨文化传播、视频作品中关于中国元素的非语言符号运用等角度出发,探究非语言符号与短视频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4.
王晓卉 《文教资料》2014,(12):57-58
中国跨文化传播的理念与模式亟须改革,以适应提升国家形象的需要,应充分利用现代新媒体,变被动传播为主动传播;变以往电视、广播传播为主导为以影视、网络传播为主;改变语言修辞模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戏曲是中华文化瑰宝,其跨文化传播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现代传播学领域中的拉斯韦尔理论能够为跨文化传播提供一个很好的视角和基础,通过与成功的具体传播实践相结合,能够提炼出良好的跨文化传播策略,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些跨文化传播策略主要体现在:传播主体应对传播内容有全方位的了解,深刻认同并热爱;传播内容应求同存异,强调人类共同价值;传播渠道应多元化、现代化,注重中西合作;传播过程应洞察传播受众的需求,对受众进行培养挖掘;传播效果应以受众为标、业界为标、学术为标。  相似文献   

6.
打造国家文化品牌,增强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是国家文化品牌发展的时代诉求。在全媒体时代,如何打造中华民族的文化品牌并使之国际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竣挑战。三部国际化畅销书《哈利.波特》、《达.芬奇密码》、《塞莱斯廷预言》,都通过全媒体时代的文化传播,复活了远古的民族文化传统,并把民族元素与全球性问题融合起来,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进行快速传播和全球化普及,从而打造出全球性的文化品牌。这为我们在全媒体时代打造中国文化品牌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传媒全球化时代的强势来袭,国家形象和国家旅游形象问题日益成为国际传播和国际旅游领域里的研究热点,成为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普通民众普遍关注的一个极富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重大课题。为制定与完善中国国家旅游形象跨文化传播的国家战略,必须立足于全球传播语境的国家形象战略高度,实施中国国家旅游形象跨文化传播的"全球本土化"战略,并贯彻落实中国国家旅游形象的跨文化全球整合营销传播战略,以解决中国国家形象与国家旅游形象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中国形象"和"自我东方化"等跨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实践为中国跨文化传播学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尤其为理论构建提供了实践的基础和现实的诉求。人是传播关系的总和,人的存在体现了交往的本质,交往思想与跨文化传播的契合性从学理上为跨文化传播学的理论构建提供了依据,而构建以交往思想为核心的"交往话语权"范畴可以消解中国跨文化传播实践中存在的单向灌输所产生的疑虑和紧张感问题。实现"交往话语权"的路径包括传播者和传播对象的话语权,其所强调的双主体地位有助于构建文化融合,提升跨文化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在美国一孔子学院开设客家民俗课程,推介中国文化为个案,研究了跨文化传播客家文化课程设计、实施和可行性.该文从客家物质和社会习俗两个角度,以民居、交通、饮食、服饰以及岁时节庆和婚娶习俗等为内容,分为四个教学模块.以学习者为中心体验学习和跨文化相互包容为原则,跨文化传播客家民俗文化,满足学生兴趣和需求,提高汉语水平,丰富文化知识为教学目标.采取了互动参与式的教学方式完成了课程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并就今后在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中国文化,提高国际影响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关键是通过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这也是高校外语课程跨文化教学的重要内容。随着外语课程思政的推进,跨文化能力的内涵在新时代不断丰富。对此,本文从高职英语的教学实践出发,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导,探讨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的方法和建议,助力学生用英语向世界传递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1.
中国书法,作为中华民族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分析书法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关系,进而探索和丰富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视觉语言,具有深层次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妮 《海外英语》2014,(21):38-39
Teaching language is teaching culture. English i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with local and global significance.In“New Horizon College English”, Chinese culture elements are deficient,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our country’s higher education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to achieve the goal of innov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world culture, Chinese culture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aterials should include not only western cultural elements but also fully present Chinese culture elements.  相似文献   

13.
汉字不只是视觉传达设计的符号元素之一,更是赋有中国特色设计的重要语汇。对汉字进行再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中重要的课题。汉字设计造型中的形意表达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思维和视觉方式的集中反映,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厚重感与完美的审美意象结合。通过著名设计师的成功实例作品来分析汉字形意表达的民族传统和可能性,旨在唤起更多的视觉传达设计者重视汉字再设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中华饮食文化的宽视野、多角度、深层次,是中华各族人民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以及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和积累并影响世界的宝贵财富,但其至今还没有确立在学科体系中的正式地位。要建立独立的饮食文化学科,深入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实为极其重要的步骤。唯此,才能弘扬中华饮食文化,使世人充分了解中华饮食文化,克服饮食文化在西方主导的学科体系中缺乏地位的障碍。  相似文献   

15.
英汉跨文化交际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交际者除要熟悉英语和汉语各自的文化背景并从宏观上把握英汉文化的差异之外,还要从其它诸多相关学科去了解英汉文化的微观区别,比如从美学方面去解析英汉文化的审美差异。  相似文献   

16.
在接受西方伦理思想时,我们应具备四道视角:全球视角、学术视角、历史视角和辩证视角。全球视角的基本要求是:平等观念、交流意向、融合倾向。学术视角的基本要求是:充分地了解、正确地领会、深入地分析、细致地评判被研究对象。历史视角的基本要求是:了解被研究对象的时代背景,分析其形成过程,探究其历史影响。辩证视角(或辩证否定的路径)相对于中体西用的、一体两用的、全盘西化的路径,它要求我们掌握否定艺术。而这又需要做好若干前提性工作:对于关涉对象,具体而深入地考察之,全面而完整地理解之,慎重而细致地辨别其是非得失,充分而适当地吸收其可取成分.  相似文献   

17.
十九世纪,中国进步文人经受中西文化冲突时心理与行为上的调整和改变推动了西学翻译的进程,王韬"事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社会落魄文人的矛盾与无奈。了解到西方文明的发达水平,王韬等当时颇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开始重新审视传统观念,摒弃陈规旧矩以吸收新养分,掀起了西学东渐、英书汉译的热潮,在中国翻译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理性求解中国信访制度的困境及其改革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访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也是实现和维护公民民主政治权利的具体形式。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现行信访制度的缺陷已逐步显露出来,对法治和公民民主权利的维护已显力不从心。本文试图从理性的角度分析中国信访制度面临的困境,并寻求其改革出路,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民主法治。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低效的中国英语专业语音教学对教学理念的变革和调整提出了要求.把英语视为通用语的英语语音教学理念或将可能成为今后英语专业语音教学的发展趋势.基于Deterding教授关于中国英语通用语共核的实证研究,探讨通用语教学理念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局限性.从目前国内的关注度来看,通用语英语教学理念仍面临着诸多限制,如师生对该理念的认同度、学生英语语音变体的接触面、中国英语通用语共核的研究程度等.该理念的可行性与局限性并存,对未来的英语专业教学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Since both translation and rhetoric are aimed to achiev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through language tools, it is a good way to borrow rhetorical theories and resources to polish translation. Translatology and rhetoric have long enjoyed academic attention, while the discipline of translation rhetoric is at the infant stage and calls for further research. Through analyzing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versions of Imperial Peking, written by Lin Yutang, at the levels of figures of speech, text structure and language style, this paper is aimed to have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expression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to throw light in how to talk about Chinese culture in better Englis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