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塞尔、科里、科恩等人针对虚构话语是否是一种言语行为的问题给出了不同理论解释,本文通过分析这些理论在解释虚构话语的言语行为时各自存在的一些缺陷,并运用奥斯汀和塞尔对言语行为的定义和划分,批驳了否定虚构话语是言语行为的观点,同时试图对虚构话语是何种言语行为做出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2.
命题的真值问题是数理逻辑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命题真假的定义很简单,而命题真值的判断却是一个难点.本文从几个方面探究命题的真假问题,希望对读者今后判断命题的真假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言语行为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语言具有施行功能。文学虚构话语也具有以言行事的功能,即建构文学艺术世界。文学虚构话语对现实产生的影响,实际上就是文学以言行事产生的以言取效的言语行为,主要体现在读者和作者分别通过具有意向性的阅读和写作言语行为塑造了自身。作者在建构文学艺术世界中所展示的理想文化人格,在作者和读者的认可意向状态中形成的集体意向性,对两种主体的塑造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探析文学虚构性话语如何塑造人,从而深入理解文学的现实功用。  相似文献   

4.
言语行为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语言具有施行功能。文学虚构话语也具有以言行事的功能,即建构文学艺术世界。文学虚构话语对现实产生的影响,实际上就是文学以言行事产生的以言取效的言语行为,主要体现在读者和作者分别通过具有意向性的阅读和写作言语行为塑造了自身。作者在建构文学艺术世界中所展示的理想文化人格,在作者和读者的认可意向状态中形成的集体意向性,对两种主体的塑造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探析文学虚构性话语如何塑造人,从而深入理解文学的现实功用。  相似文献   

5.
日常语言的含混谓词没有精确的外延边界,这导致包含含混谓词的语句没有确定真值,还会产生堆垛悖论。索姆斯为此提出一种语境主义理论来处理含混性问题。按照他的理论,含混谓词既是部分定义的也是语境敏感的,由此不仅含混谓词的意义和含混语句的真值可以得到解释,堆垛悖论也能获得解决。索姆斯的理论相比含混性的标准理论具有一些优点,但是仍然不可避免地遭遇困难。  相似文献   

6.
命题符号化问题是学好数理逻辑的一个重要难点.要正确解决好这个问题,关键是要正确认识如下几个对立统一关系:1命题语句与其它语句的对立统一关系命题语句与其它语句都是语句,这是它们的共性即统一性,命题语句属于陈述句的范畴,这是又一个层次的统一性.命题语句与其它语句的对立主要在于它是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即是真值唯一的判断句.这样便能明白,一切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和命令句都不是命题.但是要特别注意,虽然真值不唯一的陈述句不是命题,但在特定条件这种陈述句却可立刻转化为命题.例如“x+y>z”不是命题,但在x=1…  相似文献   

7.
实在论和反实在论关于真理问题的争论焦点,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语句的成真条件是否可以作为判定语句意义的标准?第二,在语句的真值与语句所表达的事实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对应或符合关系?第三,逻辑中的排中律或二值原则在判定语句真值时是否仍然有效?对于这三个问题,实在论都给予了肯定的回答,而反实在论则给予了否定的回答。  相似文献   

8.
判断作为一种思维形式,其存在与表达都要依赖语句。语句是表达判断的主要形式。要准确表达思想,必须重视句式的选择。一般地说,句子的“意义”包括了两个层次:一层是指日常交际意义,这层意义可以从语言形式这一表层反映出来;一层则是指语句表达的判断所具有的真值意义。这层意义要透过语言形式这一表层,深入到它所表达判断的逻辑形式这一深层揭示出来。因而表达等值判断的语句都具有相同的真值意义。基于这一点,判断的等值与句式选择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即表达等值判断的语句同时又属不同的句式,供人们表达思想时选择使用。 下面,笔者就现行逻辑教材中提到的一些等值判断转换式,作初步的探讨。 一、假言判断的等值转换与句式的选择 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性质,有如下一组判断等值式: (p→q)(q←p)((?)←(?))((?)→(?)) ① ② ③ ④ 同该组判断式对应的语句如:  相似文献   

9.
英语的否定     
否定是关于陈述句中个别词语或整个陈述的否定过程和结果。否定可分为语义否定和语用否定。语义否定是否定句子表达的命题的真实性,即否定句子的真值条件。而语用否定指的是对语句的适宜条件的否定,否定的是语句的隐含意义或言外之意,即非真值的意义。它是利用语境手段而实现的否定,其实现的过程需要人类的认知参与。在日常话语中,语义否定往往结合使用语用否定.使话语意义更加确定、完善、丰满。  相似文献   

10.
话语标记语“你知道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话语标记语不参与前后语句的语法构建,它的有无也不影响前后语句的命题内容和真值条件,它的存在似乎可有可无,传统话语研究也往往因此而忽略了它。然而,近几十年来,语言学家们发现,这个看似可有可无的话语标记语"你知道吗"却大量存在于人们的口语中,而且它还对人们的话语表达和话语理解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近年来话语标记语成为专家们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