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潮州凤凰山是畲族的策源地",这是国际汉学大师饶宗颐先生经过长期考证研究得出的结论.潮州凤凰山作为畲族始祖开基地、民族发祥地和畲族的圣山,在全国畲族中影响重大而深远.原生态的畲族文化的抢救与保护任生而道远.  相似文献   

2.
畲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畲族人民勤劳智慧,勇敢坚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绚丽的畲族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潮州畲族人口虽然不多,但在畲族的发展历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关于畲族文化渊源问题,学界虽仍有争议,但全国各地畲族同胞似乎更偏向于把凤凰山作为畲族文化发源地.此观点是有充足的资料作为证明依据的.  相似文献   

3.
"龙"自古就是汉族文化的象征符号,是汉族精神的代表。广东的畲族在其《族谱》《图腾画卷》等宗族谱籍和民族史料、民间口头流传的《高皇歌》中也大范围地出现了关于"龙"的神话,且大多与畲族的始祖传说有关。畲族流传"龙"及其神话说明了畲、汉文化的交融与吸收,揭示了畲族文化变迁中汉文化的影响踪迹。  相似文献   

4.
对畲族的族源,目前尚有争论。族源是讲某一民族主要由哪个地方的哪一部分人发展起来的。笔者认为应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以历史资料为依据,吸取精华去其糟粕而认定。各地畲族家谱、《祖图》、《高皇歌》以及口头传说都认为畲族祖居广东潮州凤凰山。潮州确有一座凤凰山,历史上很早就有名气,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已有记载,它位于潮州所辖的海阳县北140里,即今广东饶平县至丰顺县,是座绵亘数百里大山脉。韩江流经其境,韩江上游是福建的河江,水系相连。在古代,沿江河流域正是人类栖息的好地方。在唐代之前这里没有后来的这…  相似文献   

5.
魏建生 《华章》2008,(17):34-35
畲族文化正在逝去,畲族的民族性在不断消失,这是不争的事实.深入研究凤凰山畲族文化,开发利用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对于建设文化潮州、提高名称知名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畲族民间信仰中,女神信仰占有重要地位。畲族女性始祖三公主、浙南地插花娘等,是畲族族内女神;陈靖姑、马仙和汤夫人等,是畲汉共同信仰的女神;太姥娘娘则是有待重新认识的畲族女性始祖,其文化意义或许可与三公主比肩。对畲族女神信仰作一系统的梳理和探讨,将有利于畲族文化艺术的纵深研究。  相似文献   

7.
畲族是我国南方古老的民族之一,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广东是畲族较早的聚居地区。广东省畲族人口虽然不多,但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研究广东畲族的社会历史对促进全国畲族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山歌的生存现状与传承——以潮州凤凰山畲族为个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和个性的体现,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符号,不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消失.本文通过对凤凰山畲族音乐文化现状的采访分析,指出畲族山歌在时代发展中失传的因素,并对山歌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期要向大家介绍的四位大家庭成员都已经早早地等在那里了,首先登场的是畲族。畲族自称山哈,意为住在山里的客户,传说畲族的祖籍是广东潮州。现主要分布在福建福安、浙江景宁、广东等省。  相似文献   

10.
湖州凤凰山畲族至今还保留着传统的“招兵节”这一世代相传承的民族节日,旨在传承“盘瓠”精神,这在各地畲族聚居地是绝无仅有的。贯穿整个过程的是畲族人民对“盘瓠王”的崇敬和怀念,期望畲乡人畜兴旺,未来繁荣昌盛。具有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试图对招兵节活动过程中所用的经书内容作简要介绍,并对其文化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广东潮州凤凰山畲语,是本已濒危的畲语中最危急的一部分。该文通过考察凤凰山畲语的生存状况,提出当前畲语研究应以保护与传承畲语为第一要务,开展凤凰山畲语普查、开设多渠道学习和研究通道等一系列具体保护对策,并吁请各界加大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2.
从一般意义上说,汉族客家是历史上“司豫移民”在战乱中由中原南迁赣南、闽西、粤东一带原畲族聚居区的特定条件下形成的一个民系,是畲、客文化互动的结果。近人称说客家话的都为“客家人”。在客家民系形成、壮大的过程中,畲族在血缘关系、客话的产生及农耕习俗等都曾对其产生深刻的影响。但有的论著仍偏面强调所谓“客家文化优势”“同化”畲族的“强势”效能,有违历实。本文试从这几个方面阐述畲族对客家及其文化特征形成所产生的历史作用,以纠正畲中“混入客”、畲族“说客话”及向来“刀耕火种”诸说的偏颇。  相似文献   

13.
古代教育一般指学校教育,有官学和私学之分。畲族官学之开办有其特殊性,是封建政权出于教化畲民,维护统一政权之目的设立的,畲民长期处于被动受教育地位。在畲汉交界地区的畲族官学,推动了汉文化在畲区的传播,培养出一批畲族知识分子,促进畲族社会文化的进步。但其对处于深谷之中的畲民影响有限,畲族官学仍是非常落后的。  相似文献   

14.
畲族山歌是畲族人民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口头文学与音乐的有机结合体,是畲族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至今仍然生存于畲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中。畲族山歌由叙事歌、杂歌、仪式歌3大类组成,其中的仪式歌具有信息传播、氛围营造、教育教化、度宵节宿等功能。  相似文献   

15.
粤东畲族主要生活在今潮州市潮安县凤凰山区一带,他们所说的语言我们称为潮安畲语。他们的周边住的是说粤东闽语朝汕方言的居民。在长期的共同生活接触中,潮汕方言对畲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畲语借用了很多的潮汕方言词。本文罗列描写了这些借词,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畲族舞蹈是丰富灿烂的畲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认真审视它的传承、应用和发展,对创造和构建符合当代审美意识的新世纪畲族文化体系有着深远意义.畲族舞蹈工作者应该重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对传统畲族舞蹈的保护与开发;对现代畲族舞蹈的创新与发展;对群众性畲族舞蹈的普及与推广;对畲族舞蹈家的培养与关注.  相似文献   

17.
苏轼乐山遗迹有11处之多,分布在今乐山市市中区凌云山、龙泓山、白岩山、苏稽镇和五通区金粟镇等5个地点,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有文献可稽的苏轼当年足迹到过而以后人的纪念形式留传至今的遗迹,形成时间较早,一般在南宋以前;第二类主要是因为苏轼有关乐山活动及民间传说形成的遗迹,时间较晚,一般在明代以后。经笔者实地调查,知其保存状况或好或坏。笔者认为,苏轼乐山遗迹均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是乐山乃至四川继承和宏扬东坡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地方政府应吸取以往开发保护保护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坚持《文物法》"整旧如旧"的原则,做好现存东坡遗迹的开发保护留传工作,以提高乐山城市的文化品位,促进乐山文化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畲族武术是畲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南派武术的重要流派之一。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基于历史人类学、民俗人类学、社会人类学、阐释人类学等视角对畲族武术文化进行梳理。认为,畲族武术缘起、形成与发展与畲族人民生存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反抗压迫斗争及社会习武风尚习俗密切相关。畲族武术以独特的地域性、兼容性、延展性及原真性使其保持着鲜明的民族体育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潘金莲是一个被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文化压抑、逼迫,从而被扭曲异化的妇女典型形象。她是中国封建社会制度下觉醒的女人,她不安于现状,她渴望得到幸福,但是在她所生活的夫权制度社会下不容许她有这样的想法和行为。她企图改变命运,追求幸福,却遭到重重阻拦,在追求中丧失了自我从而走向堕落的深渊。她为了达到目的,手段凶狠,但是在封建夫权制度下她又束手无策,必须得到男人的帮助她才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在这点上她又很懦弱。  相似文献   

20.
福安畲族熟语主要包括谚语、惯用语、歇后语,熟语记载了畲族游耕经济生活、反映着畲族传统文化、体现着汉族文化对畲族文化的影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畲族人民生活、生产经验的结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