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整个科学教育体系的链条中,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具有先端性和奠基性,然而却是最薄弱的环节。发展小学科学教育,科学教师是关键,加强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当下科学教育界的共识。透过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三维”观测点发现,我国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数量供给不足、专业对口率与教师专职化率偏低、学科专业素养不强与专业发展支持力度不够等难题。建设高质量、专业化的小学科学教师队伍需要找准着力点,打出组合拳:从培养端与用人端着手,“强专业”与“扩规模”并行,增加师资有效供给;由职前科学教师培养的“核心要素”和“关联主体”切入,建立“标-案-课-模”有机整合、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的质量保障机制;“精准化培训”与“共同体教研”并举,线上、线下融合共进,构建在职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2.
为调查我国小学科学教师队伍现状,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科学教学专委会于2021年下半年组织了覆盖全国31个省份的大规模调研,回收有效问卷131 134份。教师队伍现状涉及队伍结构、职业素养和专业发展三大方面,调研发现:我国小学科学教师的队伍结构严重失衡,以兼任教师和文科背景占主流;知识与信念薄弱,信息技术应用等实践性智慧有待加强;专业发展羸弱,实验资源匮乏,缺乏精准化和专业化培训。建议完善小学科学的师资管理与督导机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强化职前、入职和在职一体化的小学科学教师专业标准与发展规划;推动小学科学教育评价内容和形式改革,重视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监测评估。  相似文献   

3.
杨征 《学苑教育》2023,(17):74-76
当前,我国小学科学教育过程中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课程内容滞后以及教学方式亟待改进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对小学科学教师的培养。通过师资队伍建设,可以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小学科学教师,更适应新课程改革背景的需要,也能有效的提升我国基础教育中科学教育的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4.
构建面向教师专业化的高师课程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师教育的新理念,师范教育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课程建设是培养专业化师资的保障。教师专业化对现行高师课程体系提出了挑战,我们必须把握机遇,科学构建高师课程新体系,培养专业化的新型师资,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提升双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水平,是提高西藏中小学双语教师队伍质量和西藏藏汉双语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文章对西藏中小学双语师资能力发展水平现状和问题的进行分析,并从加大教育投入、加强中小学学习型组织建设、多维度提升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多渠道拓展双语教师的知识面、构建和完善双语分级师资培训体系等五个方面着手,提出全面促进双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教师队伍专业化是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从较低水平上起步的,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来临,对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也更高。本文从分析了大众化时期教师队伍面临的问题,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师专业化的现状,提出建立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7.
试论小学科学课程教师的专业化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科学课程承担着培养未来公民科学素养的重任,小学科学课程教师的专业化培养是时代的呼唤,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应对教育国际化的需要。通过专业化培养途径来建设一支专职的、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师队伍,以提高小学科学教育质量进而实现小学科学课程的宗旨。  相似文献   

8.
高质量的科学教育离不开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科学教师。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积极探索提升区域科学教师专业素养的研修模式与实践路径:基于现状调研,明确科学教师专业能力生长点;升级教研内容,建构多元化研修课程体系;整合生成立体化课程资源,实现共研共享;依托课程建设共同体,提升教师课程设计能力。通过一系列举措,加强区域科学教师队伍建设,有效促进区域科学学习方式变革和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9.
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包括专业能力、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与管理能力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促进高职教育教师专业化的重要途径。坚持资格与学历并重的原则,坚持专业化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自主性教育与在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是实现高职教育教师专业化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遇到诸多复杂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对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客观环境、教师自我知识结构以及教育实践等方面做出理性的梳理与分析。对教师专业化素养的内在结构进行分析,可以从教育使命感增强、教学转化能力培养以及教育共同体建设等方面,逐步探索出教师社会性与专业化相融合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