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是我的老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叶苍涔先生诞生八十五周年及执教六十三周年。叶先生是我国语文教育界的老前辈,大半个世纪以来,他为我国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地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赢得了他的学生和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衷心爱戴。在庆祝叶老八十五大寿的时刻,我回忆起先生对我的亲切关怀和谆谆教诲,心情无比激动,写下自己的一点感受,也算是献给先生寿  相似文献   

2.
刘笑天 《山东教育》2020,(1):117-118
去年冬天某日,商务印书馆的编辑李节老师给我打电话,询问山东语文教育界哪些前辈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影响。我随口说,比如王牧天先生,但是年事已高;再如宋遂良先生,当年教学自成一家,可是很早就转行做学术研究去了。还有我们的老师,吴心田先生,被誉为中国语文教育界的伯乐.  相似文献   

3.
与小学语文老师们聊聊小学语文老师的话题,高兴。这样的心情倒退几年、几十年,我可没有。我和很多人一样,一向认为小学语文最小,学不学好,教不教好都无所谓,直到最近几年,我才发现,这样的感觉荒谬无比。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说:“我当过语文老师.改过学生们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我先后结识的国文教师不在少数,这些老师都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本.他们得到的体会跟我相同.都认为改作文是一种徒劳无功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语感是语文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具有重要意义。著名语感专家王尚文先生说:“语文教师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是学生高品位语感的创造者;语文教师的困难之处,也在于他必须创造学生高品位的语感。”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言的锐敏的感觉。”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6.
大师手笔,至真至美;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是我听了肖培东老师讲《金岳霖先生》的最大感动。语文课本该是那样美的。肖老师的语文课让我们回到了最纯洁的心灵,找到了原始而纯真的语文,我们的心仿佛也受到了一次洗礼.在热闹、浮躁、堆砌的喧嚣中找到了宁静的绿洲。在回味过后.静心反思。收益甚多。  相似文献   

7.
小朋友们,你们的语文老师是怎么给你们上语文课的呢?我同忆上小学时给我上语文课的几位语文老师,似乎都是一个模式的教法:一、注释字词;二、划分段落;三、归纳中心思想;四、总结写作特点.这样学语文,如同鲁迅先生说的"在黑暗的胡同里摸索".到中学毕业时,我还不知道如何去品评一篇文章,如何去写作文.  相似文献   

8.
我与语文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当我与本刊的读者处于同样年龄的时候,我对语文的兴趣远远比不上对数学来得浓厚,我做梦也没有想过将来会当语文老师。让一个本来不想终身与语文为侣的语文老师来谈语文学习,也许更能说明语文的重要性,不知这是不是编辑先生向我约稿的初衷?  相似文献   

9.
每次走进小学语文课堂,都能感觉到老师们的认真:教学设计精妙绝伦,教学方法丰富多样,课件制作精美无比,整个课堂看上去热热闹闹。然而。细细品味。总觉得有缺憾。原因在于很多老师把语文课堂当成了表演的舞台。语文教学似乎只是为了一帆风顺、完美无痕地把自己撰写的教案表演出来,对于课堂中孩子的学习需要等具体的教学细节老师则缺乏关注。下面,我就以下四个细节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我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已逾三十年,至今仍不明白"语文"是什么,不知道"语文"课教什么。钱梦龙老师说:"语文教师们教了几十年语文,到头来却连自己教的究竟是一门什么学科都说不清楚,真不知道是可悲还是可笑!"看来,我这样的"语文"教师不在少数。看到王荣生先生对于"语文"课程内容的研究,我对这种拔障除翳的工作满怀着期待。然而,王先生最近在《语  相似文献   

11.
某省文科高考状元徐舒扬认为.要学好语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我的母亲是语文老师,记得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母亲就要求我每天晚上阅读一小时,内容不限,报纸、杂志、书籍都可以。只要看得懂就行。这不但扩大了我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使我养成了看书阅读的好习惯。叶圣陶先生也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来说。是得到一种知识:  相似文献   

12.
本学年,再次教高三,炎热的天气、枯燥的复习让我和学生都感觉无比疲倦。传统的高三语文复习思路往往是老师讲解考点——老师讲解例题——学生巩固训练——老师讲评练习,这样周而复始的教学让老师很辛苦,学生更辛苦。这样的复习方式是否有效,  相似文献   

13.
有些语文老师为了出新求异.抛开教材.舍本逐末.漫无边际地“挖掘”“拓展”.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并不是不要教材.丢开教材.而是要用好教材.又不拘泥局限于教材。我认为.首先要切实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再放手让学生走出教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学好语文.  相似文献   

14.
永远的先生     
周静 《山东教育》2021,(3):122-124
在我心中,有一位永远的先生,他就是原山东省教学研究室的语文教研员、语文教育专家——吴心田老师。不知不觉,吴老师离开我们一周年啦,他的音容笑貌却仍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那样真切而难忘……吴老师是我的恩师,从事语文教育与研究工作40余年。他把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所热爱的语文事业。  相似文献   

15.
走进教师办公室,埋头苦干的是语文老师,不仅因为语文备课量大,更主要的是作文批改要耗费语文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听老师们谈工作的感受,最苦恼的是语文老师,不仅因为评改作文的辛苦,更主要的是辛辛苦苦评改的作文不被学生重视。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针对这种状况,我大胆尝试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经过两年的实验,笔者认为让学生唱主角互相评改作文的方法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我与语文(作文)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当我与本刊的小读者处于同样年龄的时候,我对语文的兴趣远远比不上对数学来得浓厚,我做梦也没有想过将来会当语文老师。让—个本来不想终身与语文为侣的语文老师来谈语文学习,也许更能说明语文的重要性,不知这是不是编辑先生向我约稿的初衷?  相似文献   

17.
<正>阅读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对于小学生学好语文尤为重要。叶圣陶先生曾深刻而又朴素地描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是一名成功语文教师所要达成的终极目标。也一直是我语文教学探索中研究的课题。阅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语文教学中必须丰富课外阅读积累,运用在课内阅读学到的方法,养成自觉、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课外阅读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扩展,它对学生自身  相似文献   

18.
"语文应该是灵动的"。出于对语文的酷爱,笔者选择了做语文教师。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是心灵的享受,对于老师是情感的宣泄,对于学生是灵魂的陶冶。我爱语文,就应当让我的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我爱语文,就应当让我的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我爱语文,就应当让我的学生享受到心灵碰撞的喜悦。我在用心思索着,尝试着,记录着……  相似文献   

19.
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指出:“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而要达到这个目的.仅仅死记老师传授的一字一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培养学生掌握一套符合语文学科特点的、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呢?大多数初中生语文双基较差。个别差生甚至可能小学的基础还未过关,基本的字、词、句、段尚且理不清、弄不顺。因此,也就理所当然对老师上课的“满堂灌”不知所云了。根据笔者多年来从事语文教学的经验.我认为要想寻得打开语文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必须让学生明白语文学科的特点、学习目的、有效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兴趣.鼓动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只有这样.才算是找到了登语文之堂、人语文之室的最佳途径和“入口处”。  相似文献   

20.
<正>老师一生侠义,为学生、同仁和社会带来了巨大财富,却不愿受人恩惠,只愿周围的人们一切安好。2015年1月10日,与一年中大多数日子并没什么两样,然而对于我们来说又是那么的不同。就在这一天,带着对科研事业的无尽热爱,恩师李小文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惊闻噩耗,我百感交集,心情无比沉重。这些年来老师的教诲,言犹在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