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明代丛书在总体上得到了迅速发展,数量之多和种类之全都超过了以往时代,其中,《盐邑志林》是特色和价值都很明显的一部。它主要搜辑汇刻海盐一邑的历代文献,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郡邑类丛书。作为地方性丛书,为弘扬地域文化,研究郡邑的历史、文化、学术、政治、经济地理和民俗,提供了集中而丰富的文献。而且为地方文献资料的搜集、保存、整理开辟了一条新路,其开创之功对后来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汉末荆州府(治所襄阳)时期整理经典和搜集图书为古襄阳藏书奠定了一定基础,促进了汉末古荆州区域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今探讨之实为究襄阳作为古荆州郡县首府的官府藏书之源流,为人们研究襄阳藏书这段历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王维:《汉江临眺》在历代描写滚滚江汉的诗中,王维的这首五律以其气势之雄豪,图画之壮观堪称一绝。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人。是与李白、杜甫同时代的著名诗人。开元末年(741年)曾为殿中侍御史,知南选至襄  相似文献   

4.
《冲波传》不见历代史志和书目著录,其佚失条目散见于梁代《殷芸小说》、唐初《艺文类聚》、宋初《太平御览》等书,多记有关孔子及其弟子的怪异故事,特色鲜明,不妨看作一部关于孔子及其弟子的志怪小说,然今人小说书目不加著录。本文考论了《冲波传》的性质、成书年代,并辑录了其相关佚文。  相似文献   

5.
《(光绪)江西通志·艺文略》在江西古代文献书目中质量最好的一部,是研究江西地域文化重要的参考资料。由于编纂条件和编纂方法所限,也存在书籍漏收、著录内容有误、相关信息不详的缺失。《(光绪)江西通志·艺文略》的得失及原因对编纂新的江西古代文献书目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充分利用目前目录学研究成果仍是编纂新书目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汉书·地理志》《后汉书·郡国志》都载有襄阳县、襄阳郡说,其实,这些都是后人羼入、误抄照搬之说。《通典·州郡七》说:"襄阳,汉中庐县地也。"《太平寰宇记·山南东道四》引《州郡志》说:"襄阳,汉中庐县地,汉初徙骆越人居之。"《三国会要》说:"《宋志》引《魏略》云:襄阳郡‘(魏)文帝立’。"这表明,两汉没有襄阳县、襄阳郡建置,襄阳县、襄阳郡的建置当起于曹丕。因《汉书·地理志》《后汉书·郡国志》影响太大,导致一些古籍以讹传讹,积重难返,亟需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7.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 ,研究汉字的著作自古迄今卷帙浩繁 ,难以作出翔实具体的考证统计。因此 ,当刘志成先生穷 1 6年之功编纂的《中国文字学书目考录》一书呈现在世人面前时 ,立时引起了学术界的瞩目和赞誉。从先秦至今 ,几千年文字学著作的整理是项庞大繁杂的工作 ,谁能想到这项重任竟由刘志成先生一人孤军奋战完成了 ,洋洋一百多万字 ,其中的艰辛 ,自不待言。书目著作 ,作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学术性工具书 ,历来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古代曾有大量官修和私修的书目著作 ,正史及政书之中 ,也有集中历代书目 ,将艺文、经籍列为专志的优良…  相似文献   

8.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王维王维的这首《汉江临眺》,将汉江的美景描绘得如诗如画,让人们对汉江心驰神往。汉  相似文献   

9.
荆州刺史:……宋初领郡三十一,后分南阳、顺阳、襄阳、新野、竟陵为雍州,湘川十郡为湘州,江夏、武陵属郢州(按:点校本(《校勘记》曰:“‘武陵’各本並作‘武阳’,孙(?)《宋书考论》云:‘武阳当是武陵。’按孙说是,今改正。”随郡、义阳属司州,北义阳省,凡余十一郡。(第1117页) 雍州刺史,晋江左立。胡亡氐乱,雍秦流民乡多南出樊、沔,晋孝武始于雍阳侨立雍州,並立侨郡县。宋文帝元嘉二十六年(449),割荆州之襄阳、南阳、新野、顺阳、随五郡为雍州,而侨郡县犹寄寓在诸郡界。孝武大明中,又分实土郡县以为侨郡县境。(第1135页) 今按:据上文可知,宋文帝元嘉二十六年前雍州侨立于荆州之襄阳而无实土,至是年始分荆州之襄阳等五郡为实土襄州,而雍州之侨郡县则寄寓于五郡界。但志手荆州刺史条下载此五郡为襄阳、南阳、顺阳、新野、竟陵,而于雍州刺史条下载此五郡为褒阳、南阳、顺阳、新野、随。二处所载,四同而  相似文献   

10.
诸葛亮出仕之前,曾有过十年躬耕生涯。他究竟躬耕于湖北襄阳隆中,还是河南南阳,电学界聚讼纷纭,迄今尚无定论。持襄阳说者举出了四条理由:(一)历代文献记载诸葛亮躬耕地襄阳隆中是始终一致的;(二)诸葛亮躬耕于邓县,邓县归南阳郡管辖;(三)宛县(河南南阳市)为曹魏集团占据,刘备不可能前往曹操的占领区自投罗网;(四)诸葛亮在襄阳结交了许多名士师友,他的亲属也全都居住于襄阳。这四点中,最后一点可置之勿论,因为诸葛亮的至交亲朋多在襄阳,与他在哪里躬耕并无必然联系,最重要的是前三点。乍看起来,这几点理由铁案如山,不可改易,然而细细推敲,竟有许多扞格牴牾之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爰撰短文,聊申一孔之见,以就教于持襄阳说的同志。  相似文献   

11.
金陵邑城是金陵邑之治所,系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年)楚威王败越后所筑,至汉高帝六年(前201年)城废。金陵邑辖域主要包括今南京主城区及周围的江宁区,旧说金陵邑隶属楚设江东郡并无确证。六朝之前的金陵有二,一为江东之金陵,一为茅山之金陵,金陵邑实得名于金陵山(即后谓之钟山)。金陵邑城规模不大,孙吴在其基础上起建了石头仓城,所谓"周七里一百步"乃属石头大城。金陵邑城位于南京城西之石头山,其故址推测在今清凉寺及其南侧一带。  相似文献   

12.
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袁有根教授撰写的《历代名画记研究》2 0 0 2年 4月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原书目文献出版社 )正式出版。这是袁有根教授花费了二十多个春秋写成的一部专著 ,是国家社科基金“八五”规划项目“《历代名画记》研究”成果之一 ,是迄今为止全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历代名画记》的专著。本书分上下两编 ,上编为《历代名画记》论析 ,较系统地论述了张彦远的绘画创作观、“绘画源流”说、绘画品评观。并对张彦远的“渐变所附”说和“山水之变”说进行了辨析。下编为《历代名画记》考辨与读释 ,从《历代名画记》传抄翻刻之误、张彦…  相似文献   

13.
一、全国总书目出版的重大意义新华书店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辑的全国总书目第一部已于1955年12月编成,并于1956年3月正式发行。其书目范围包括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日起至1954年年底所出版的图书,这不能不说是出版界的一件重大事件。我们知道,我国从古代至前封建社会或初期封建社会所遗留下来的总书目有汉书艺文志、后汉书艺文志、关东(?)籍志、汉书艺文志考证等。封建社会中期所遗留下来的有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  相似文献   

14.
襄樊市地处湖北省西北部,居汉水中游,秦岭大巴山余脉。被汉水分为南北两城,南为襄阳,北为樊城。襄樊已有2800多年的建城史,历为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的通道,素有“南襄隘道”、“南船北马”、“四省通衢”之称。保存完好的襄阳护城河被誉为“华夏第一古城池”。襄樊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这里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神农氏和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诞生地,有造型奇特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多宝佛塔等。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诸葛亮在襄阳城西13公里处隆中寓居10年,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襄樊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28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大小战役难以数计,著名的战例就有白起水灌鄢城之战、关羽水淹七军之战、朱序抗拒苻丕之战、岳飞收复襄阳之战、李自成进占襄阳之战、张自忠枣宜抗日会战以及解放战争中的襄樊战役等。襄樊既是群雄逐鹿的古战场,也是历代文人骚客荟萃之地,孕育了楚国诗人宋玉,战国时期政治家伍子胥,唐代诗人杜审言、盂浩然、张继和宋代书画家米芾等文人名士,留下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历史贤达雅士的足迹和传颂千古的诗章。李白在《襄阳曲》一诗中写道:“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堤。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杜甫诗曰:“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  相似文献   

15.
民歌《襄阳乐》起源于六朝时期的长江中游,对唐代诗歌很有影响。据《旧唐书·音乐志二》记载:《襄阳乐》,宋随王刘诞所作。刘诞"始为襄阳郡,元嘉二十六年(449年),仍为雍州,夜闻诸女歌谣,因作之。故歌和云:‘襄阳来夜乐。’其歌曰:‘朝发襄阳来,暮至大堤宿。大堤诸女儿,花艳惊郎目。’"唐诗中的《襄阳乐》、《襄阳曲》、《大堤曲》等,都是受《襄阳乐》的影响。如《全唐诗》[1]卷21"相和歌  相似文献   

16.
习凿齿并没有过真正的左迁,其左迁说是相对其两位舅舅的高升而言的;习凿齿出守之郡为荥阳郡而非衡阳郡,其说是清末被持荥阳当时不为晋有观点所蔽的好事者,据《元和姓纂》文为衡阳太守而将荥阳改为衡阳造成的;习凿齿的卒葬地都在其襄阳故里。  相似文献   

17.
"苏李诗"即"苏武李陵诗",相传为苏武李陵相赠之诗歌,但其作者是否为苏武、李陵历来争论不一。试通过《文选》《文心雕龙》等书籍的记载和各家的言论来简单梳理一下历代对"苏李诗"真伪情况的判定,并从唐初的一部类书《艺文类聚》来说明唐初人对"苏李诗"作者的认定等情况。  相似文献   

18.
《固原州志》上卷安邑刘敏宽纂次《地理志》第一固原州,古雍州域。天文,井鬼分野。唐、虞、夏、商之间,要列荒制之世,居戎、狄种落。其后,疆暴内侵,周武王放涿泾北。夫泾北者,泾水之北也,正属兹境。在春秋为朝那。秦为义渠、乌戎。自秦昭王灭之,始开北地郡。汉武帝析置安定,盖兼有泾、邠、陇、会之地。晋仍旧。元魏太延二年,置原州,寻改郡,属太平。字文周天和四年筑原州城,已置总管府隶焉。隋大业初废府,又别置平凉郡属之。唐复  相似文献   

19.
明明太祖洪武七年,(公元一三七四年)设阿迷州儒学。(《景泰云南图经志书》:(阿迷州)州学在州治之东北。洪武七年开设,今有明伧堂。此为明代建立郡邑儒学最早的纪录。云南郡邑儒学,在元代已有部分建立,易代之后,陆续恢复重建。新建州县学,则自此始。以后各州县建学,除有特殊情况需要著录者外,均从略。  相似文献   

20.
《说听》是明人撰辑的一部记载奇闻异事的笔记小说集。关于它的作者,历来有4种不同的署名:一曰“陆延枝”。见《烟霞小说》本、《古今说部丛书》本及《吴县志·艺文考》等。二曰“陆粲子”。见清人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三曰“陆粲”。见刊印于民国四年的《说库》本。四曰“陆廷枝”。见《中国文言小说书目》(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