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4,(A3):29-30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把"无为而治"的理念放在语文教学中有它的广阔舞台。教师可以把"无为而治"的思想演变为"无为而教"。教师把主导力量化为无形,"无为"的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自己则从旁进行指导。但"无为"不等于"无所作为",教师"无为"是为了学生"有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相似文献   

2.
廖燕萍 《学周刊C版》2019,(8):159-159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推崇"无为而治"的思想,所谓的"无为"并不是真的无所作为,而是一种无为胜似有为的大智慧。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完全可以利用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来管理班级,减少对班级事务的过多参与,让学生自己处理能力范围内的事情,从而成为班级的主人,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以实现提升学生自身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哲学家约翰·罗斯金说过:"人劳碌一生,其最高奖赏不在于他从中获得了什么,而在于他借此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学校教育的原点是人,使命是"使学生成其为人",即成为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情感、爱憎分明、对国家与社会有用的真实的自我。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该怎样去培养"这样的人"?以智慧与灵动为核心特征的"无为教学"值得探讨与尝试。"无为教学"不是容忍教师在课堂中"消极教学,无所作为",而是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实施一种"大有为而小无为、貌似无为实则有为、眼下无为而长远有为"的课堂教学策略。"无为教学"的实质是努力探寻教育的本原,遵循人的成长规律去育人,让学生按照适宜的方式,沿着最适合自己的  相似文献   

4.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语文味"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不是一味的说教,而是要在引导学生构建语文知识的基础上,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突出语文素养的培养。富有"语文味"的课堂,学生能在诵读吟咏中品味语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在读中体验,从语言文字中获得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营养。一、激发学生兴趣,让语文多点"趣味"要想让语文课富有"语文味",得让学生喜欢语文,得让学生在课堂中大胆地去说、自主地去探究,饶  相似文献   

5.
当前,相当多的空洞、枯燥的说教(包括学校与家庭)与青少年不断增长的自主意识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教育中,事倍功半、劳而无功甚至事与愿违的事屡见不鲜。生本教育理念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的出发点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育方法中特别强调"要充分依靠学生",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得到教育,得到提升。"无为"教育的目的,正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悟性。这一过程是因势利导,是教育者的"无为",促使受教育者的有为。  相似文献   

6.
宽容的力量     
这是发生在我和一个学生之间的真实故事,这个故事让我明白:当学生犯错时,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那么对孩子多一些宽容,学会保护孩子的自尊,从而机智地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它所收到的教育结果比狂风暴雨式的说教更有魅力。——题记  相似文献   

7.
美国学者埃克斯雷指出:"能够引起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方法是最好的办法."小学生初学英语,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兴趣的培养.这种培养不是简单的说教,更不是机械的操练,而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愿学、乐学.为了更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本人大胆尝试,在英语教学中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戴静 《华章》2013,(25)
班级管理的留白,即让学生自由学习,不要干预过多;让学生自由体验,不要说教太多;让学生自由探究,不要束缚太多。不是班主任简单地抽身而出,完全放手,而是一种精心设计的让学生通过填补空白得到自我锻炼和自我发展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9.
老子曾说,"治大国如烹小鲜"。老子的无为思想,对班主任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班主任的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班主任退居幕后,给学生一个方向,给学生一次机会,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成为班级的主人不断发展。用班主任的"无为",成就学生的"有为"!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中,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挖掘本学科的人文因素,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即所谓"既教书,又育人"。这种教育不是干巴巴的说教,而应以美德形式来吸引、启迪学生,让学生在享受美的愉悦中,情操受到净化,人格更趋完善。努力探索出一条"忠言不逆耳,良药不苦口"的美德结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文化中,道家学派比较推崇的是"无为",无为是一种大智慧,是通过这样的策略和智谋,而达到无不为。在班级管理中,不妨引进"无为"策略,班主任放下架子,端正态度,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让他们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本文就将从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实现无为而治展开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12.
先秦除了道家倡导无为之外,儒家等思想派别也有无为思想,但孔子的无为思想有别于老子的无为思想。孔子的"无为"具有条件性,这种条件性表现为三个方面,即这种"无为"因袭前朝"有为"而来、只有圣人能够实行和实现这种"无为"、"无为"依赖"无为"主体的"有为"和臣子的有为。故而,其无为可谓内蕴有为,非通常意义上的无为,有别于道家的无为。从本质上来说,孔子的"无为"不是方法,而是一种理想的政治形态。  相似文献   

13.
提高教学效果,点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不是教师干预越多越好。教学中,"无为而治"也许更好。"无为"要求尊重规律,貌似无章,实则有序。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而不是揠苗助长,这才是正确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4.
<正>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从何而来?来自于生活。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是生活便是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如何通过学生的道德实践和生活实践,让学生得到自我教育,促进思想品德的知行统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化",其实困难挺多,如教材文本引发不了学生的兴趣、课时很短组织不了实践活动、资源缺乏感动不了学生的情愫、停留于说教内化不成习惯和规则......这些都成为制约品  相似文献   

15.
先秦除了道家倡导无为之外,儒家等思想派别也有无为思想,但孔子的无为思想有别于老子的无为思想。孔子的"无为"具有条件性,这种条件性表现为三个方面,即这种"无为"因袭前朝"有为"而来、只有圣人能够实行和实现这种"无为"、"无为"依赖"无为"主体的"有为"和臣子的有为。故而,其无为可谓内蕴有为,非通常意义上的无为,有别于道家的无为。从本质上来说,孔子的"无为"不是方法,而是一种理想的政治形态。  相似文献   

16.
心理教育的过程是"助人自助、助人自悟"的过程.心理辅导不是要我们直接告诉学生"对"与"错",而是通过我们对他的帮助,让他自己悟出来是对还是错;不是由我们告诉他,他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是通过我们的启发,让他自己选择"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就是心理教育的重要过程,是和一般的说教过程重要的区别之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内化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一、迁移"悦读"兴趣 我们都知道,学生并不是对什么书都不感兴趣.常听到一些家长唠叨:"为什么我的孩子不看书,偏偏喜欢‘奥特曼'?"孩子也有着强烈的阅读欲望,只是兴趣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而已.我们先给他们阅读的自由,再抓住时机,巧妙引导,进行迁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最让学生感兴趣的非"听故事"莫属了.我们可以针对这一特点,利用"故事迁移"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学生听老师讲故事,都会听得津津有味.当讲完故事,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时,效果肯定比任何说教都有效.当然,仅靠老师讲、学生听还是远远不够的,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变,不仅老师讲,还可以让学生讲,可以师生、生生之间比赛讲.  相似文献   

18.
学生接触的外在信息越来越多,内心世界越来越丰富,因此课堂中不是教师一味说教,而应把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人,这就要求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自主性,让他们在课堂上自主地学习。  相似文献   

19.
老子《道德经》是中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无为"思想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无为"即"无事"、"静"、"无欲"、"柔弱";"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应该顺应客观规律,达到"无所不为"。"无为"思想对中国当代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社会,一切都以学生为本,提倡"尊重学生,善待学生",教师和家长都不敢惩罚学生,致使学生对犯错不以为然。我认为,爱护学生固然是应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中就不能有惩罚,相反,恰当的惩罚是赏识教育的有益补充。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一次刻骨铭心的惩罚比多次说教效果更好,实施惩罚要心存爱意,坚持到底,让学生心服口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