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拉康的镜像理论入手,以三维世界结构来对《相似形》中的主人公松山明子进行分析,从而寻找松山厌恶自己女儿,厌恶母亲角色的原因,进而分析她如何在男权社会下对传统母亲形象进行颠覆,最终丧失理想之我,异化自我,以自身的不幸来传达出需要重建当代女性精神家园的小说主题。  相似文献   

2.
日本女作家高桥多佳子的小说《相似形》以一对母女之间细腻而复杂的感情为主线,探讨女性处于被男性规定的性别角色之中,却失去自我主体意识这一问题。高桥多佳子在小说中呈现出女主人公从对女性角色的认同,逐渐意识到女性受压抑的地位,进而又产生对母性角色的嫌恶这一心理变化过程,揭示男权话语遮蔽下女性的生存真相,透露出对女性命运的忧虑。  相似文献   

3.
日本小说《绿萝之舟》荣获第140届日本芥川文学奖,在获奖词中,评委山田咏美以"当代《蟹工船》之作"高度赞扬此作品。缘何此小说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又以何独特之处问鼎以纯文学为传统的芥川文学奖?作品的现实性或许是其答案,但以作品主人公为代表的"穷忙族"所写照的当代日本真实社会才是更为关键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江国香织是当代日本女性作家中的领军人物之一,被誉为女版村上春树和当代的紫式部,其笔触纤细感性,深受日本都市人群喜爱。拥有着独特的恋爱观、对生活观察入微的江国香织,创作出了诸多拥有独特风格的透明爱情物语。可以通过《沉落的黄昏》、《白天却昏暗的房间》等作品对其恋爱小说的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方方是中国当代文坛上著名的小说作家,她被论者归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已是定论,同时,方方小说中蕴含着深厚丰富的文化意蕴。在其市民题材经典作品《风景》中,显现出棚户区生存环境所反映出的棚户区文化特征:痞性文化;在其知识分子题材作品《祖父在父亲心中》、《乌泥湖年谱》等中,折射时代环境对知识分子的文化投影;在其爱情婚姻题材作品《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奔跑的火光》中,展示出当代商业时代都市和乡村女性所处文化语境下的生存环境。初步探讨方方题材各异的小说中的文化意蕴,以便深入认识其小说在当代中国文坛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被称为当代情爱文学大师的渡边淳一,塑造了许多女性形象。恋爱小说《一片雪》中的女主人公是作者笔下的理想女性。日本人独特的季节感、插花艺术、传统特色的和服等都是塑造女性美的源泉。  相似文献   

7.
海明威的短篇小说《雨中猫》、爱伦坡的惊悚小说《黑猫》和当代女作家欧茨的小说《白猫》中均有"猫"意象。在某种程度上,猫和女人具有特征相似性,"猫"的形象映射的是文中"妻子"的形象,"猫"的行为映射着妻子的行为。因此,从描述不同时代女性地位的角度,这三篇文章具有相似性和代表性。本文试从三篇小说中猫与主人公关系,即猫对其的亲密性来探究三篇小说中妻子的女性意识,以分析女性地位的变迁,以期从女性主义角度把握作品内涵。  相似文献   

8.
日本作家奥田英朗的小说《直美与加奈子》因叙述了一个由"家庭暴力"引发的罪案,在日本社会引起了极大反响。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直美、加奈子、李朱美三个女性形象,来阐述犯罪结果出现的必然性,从而进一步剖析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9.
英国当代作家珍妮特·温特森的小说《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是一部典型的半自传体"女性成长小说",其结构的基本特征是互文参照,对立获义,通过一种超越基本叙事的元叙事形式,将《圣经》文本、中世纪浪漫传奇、童话寓言与现实生活元素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当代女性的自觉意识、颠覆男性话语权威的诉求,以及个体性别身份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
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成长小说涵盖非裔、西语裔和印第安裔女性成长小说等不同类型。当前国内外对美国当代少数族裔女性成长小说的研究方兴未艾,但其内涵研究尚需进一步深入。文章通过对三部代表性作品即托尼·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芒果街上的小屋》和莱斯利·马蒙·西尔克的《黄女人》的具体分析来揭示该类型小说的深刻内涵,旨在把握当代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成长过程中的一般性特征,并发掘其普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强调女性的贞操和贞洁,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女性一旦失去贞操便被视为品行不端的异类。当代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和现代毕淑敏《女人之约》这两篇小说共同关注了女性在社会现实与历史传统语境中的尴尬困境,对女性身体与精神尊严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然而,关于女性尊严的追寻之路仍然"道阻且长"。  相似文献   

12.
正村上春树是日本的当代著名小说家。他的优秀作品《挪威的森林》出版之后有位记者采访他,其间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您的成功有何独特的秘诀?"村上春树笑着说:"其实也没什么独特的秘诀,我只  相似文献   

13.
阿妮塔·布鲁克纳是当代著名的英国女性小说家之一,其作品多表达了对当代知识女性生存困境的关注,“孤独”是其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在其小说《欺骗》中,作者同样揭示了当代知识女性的生存困境和孤独处境,传达了深刻的孤独主题。小说中存在着信任---欺骗、梦想---现实、自由---责任这几组二元对立。这些二元对立因素不仅构成了文本的矛盾冲突,而且也是造成小说中女主人公安娜孤独处境的原因。作者通过这些二元对立项的设置,传达了深刻的孤独主题,表达了对当代知识女性生存困境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郭晓丽 《文教资料》2013,(18):15-17
二叶亭四迷是日本近代写实主义文学的先驱,其文论《小说总论》和长篇小说《浮云》影响深远。《小说总论》从"形"与"意"的关系入手,阐明了"意"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摹写的创作方法。《浮云》被誉为日本第一部近代小说,塑造了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本文从二叶亭四迷的理论主张、创作实践及小说文本入手,分析二叶亭四迷独具一格的写实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5.
日本女作家多和田叶子善于借用民间故事框架,表达对日本当代女性主体性生存的思考。小说《狗女婿上门》开篇所援引的“狗女婿”故事,正是对日本昔话“蛇女婿”的借用与再创造,而小说文本层又是对“狗女婿”故事的模仿与再阐释,从而实现了小说结构上的三重性。  相似文献   

16.
1992年底,人民文学出版社为香港女作家梁凤仪女士出版了十本小说。并称它为“财经小说”系列。但她的小说,都以女性人物作主人公,描写她们在香港社会中的遭际命运。至于有关“财经”的香港商界的观实种种,其实是小说中所描写和反映的香港社会生活的一隅。所以,在我认为,说梁凤仪的作品是“财经小说”并不贴切,这些作品实际是当代香港社会的女性小说。因此,我想从梁女士的这些作品出发,对当今香港的女性小说作一点研究和探讨。 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十本书中,我着重地读了《花帜》。 我初读《花帜》时,对小说中女主人公的所作所为感到陌生,我想,一个天生丽  相似文献   

17.
日本当代著名女作家角田光代,以其细腻的笔触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其代表作《第八日的蝉》,自发行后深受读者的喜爱,被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通过其中"空壳"和"蝉"的两个关键词所赋予的隐喻意义,刻画了日本女性如何摆脱悲哀、痛苦、依赖从而转变为自强不息的形象。同时,依据自由女性主义理论探讨《第八日的蝉》,揭示了日本女性追求幸福、超越自我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8.
森茉莉的耽美小说开启了女性描写"男同性恋"的时代,《恋人们的森林》和《枯叶寝床》是其中的代表之作。通过对这两部作品进行文本分析可以发现,其中隐藏着美少年与中年男子相恋,"宠溺"和"毁灭"的基本范式。同时,森茉莉的耽美小说也反映出了作者的"恋父"情节、对异性情感的破灭,以及日本女性对两性关系的不满等女性视角。  相似文献   

19.
日本当代女性文学在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之后,日本女作家的作品以独特的视角进行文学创作。田边圣子是日本战后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其作品表现了日本新一代女性勇敢追求自我的精神。从田边圣子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日本当代女性"家庭观"的变化,这也体现出了日本当代女性的"家庭观"。  相似文献   

20.
于春荣 《培训与研究》2007,24(12):23-24
佐拉.尼尔.赫斯顿是"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升起的一颗明星。当代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赞誉赫斯顿为"南方天才"和她的"文学之母"。赫斯顿的代表作《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和沃克的著名小说《紫色》被誉为黑人女性主义的杰作。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这两部小说进行阐述,通过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回归分析了黑人女性的独立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