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试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体育教学中的教学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加伟 《体育世界》2010,(3):113-115
体育课上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师与学生;而教与学是双边学习活动的过程,教师只有在平等、和谐、友爱的教学环境中与学生配合默契、合作愉快,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对当前教学存在原因以及在新课改理念下建立一种新型体育教学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依赖于体育教学环境,它为教学主体提供物质、制度和心理环境。运用文献搜集、实地访谈与分析等方法,在理论上论述了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创新调控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3.
随着素质教育体系的改革和创新,幼儿篮球教学也开始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在幼儿篮球教学过程中,户外环境的创设至关重要。为了给幼儿营造出更加安全、舒适且有趣的环境,需要教师根据课程游戏化的背景,遵循现代教育的原则和理念去创设户外的环境。鉴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基于该背景的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的情况,了解创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优化策略,旨在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户外游戏环境。  相似文献   

4.
体验,是对事物产生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教学的“人为性”和“为人性”,决定了真实的教学是一个系统问题,更是一个生成性的问题,也就是说任何教学都是在实体、活动、关系和过程等维度上生成的.生成是一种思维方式,是现代哲学的最强音,生成性思维是一种在认识事物及其本质的发展过程中生成的而不是在发展之前就存在的思维方式,是当代教学论研究的思维走向.  相似文献   

5.
浅析和谐的体育教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和谐”是指一个系统与外部客观世界之间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和谐的体育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策略体系 ,就是按照系统论的观点 ,在教学活动中 ,力求使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作为一个体育教师 ,如何使体育教学和谐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本文从系统论的观点阐述和谐的体育教学 ,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一、对和谐体育教学的理解按照系统论的观点 ,教学过程本身就一个系统。从静态分析 ,它是由教师、学生、教材 ,方法等要素…  相似文献   

6.
韩桐 《体育世界》2011,(3):44-45
高校体育课“混合式学习模式”不是仅把信息教育技术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利用信息教育技术营造一种全新的体育学习环境即把传统体育课课堂教学和网络体育教学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在实际教学中既要体现体育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薅,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体育学习效果,也才可能追求到所谓的“体育教育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7.
教学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成效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针对目前河南省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环境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依据武术教学特点,提出了武术教学环境优化调控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8.
体育课的优化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施教学过程的优化,需要进行长期、艰苦的实践探索,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当前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继续深化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教师自身素质,教学作风,教学环境,教学内客,教学方法5个方面优化,提出自己的见解,意在引玉抛砖,拓宽优化体育教学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体育教学中德育工作的优化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一、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思想发展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是一种对学生情感、认知、个性、道德、价值观产生深刻影响的隐性课程,它包括物质化的环境和人际关系的精神环境。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思想情感与个性发展为核心,如何营造丰富、和谐、民主、积极进取的学习环境呢?1.优化学校的物质环境。在学校已有体育物质环境基础上,根据学生思想情感发展需要和教育要求,精心优化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风雨操场等设施,包括田径场周围的标语、橱窗、绿化、体育专用宣传画廊等等,充分发挥物质环境对学生思想发展的陶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勤 《体育世界》2012,(5):69-71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衡阳师范学院大学体育课体育教学环境的现状进行调查,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对策,为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通过对体育教学心理环境的理论认识及对大学体育教学心理环境中人际关系现状呈现的新特点的归纳,从八个方面论述了大学体育教学心理环境的优化办法,这对在新形势下优化体育教学心理环境,提升体育教学效果和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篮球课教学生态环境系统,为师生进行篮球教学活动提供了基础条件,有利于促进学生篮球水平的提高。文章在分析高校篮球课教学生态环境构建优化的基础上,对高校体育院系篮球教学生态环境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探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篮球课教学生态环境的构建与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3.
论体育教学环境的创建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现代教育发展的角度出发,对体育教学环境的主体要素进行分析,研究,论述了影响体育教学环境的物理因素、人际关系及语言环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身体活动环境,创建良好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环境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为了加强“运动训练学”课程的实践指导作用,提高教学效果,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分析目前“运动训练学”在教学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改革思路下教学改革的基本框架。并对教学改革过程中,如何处理动态与静态、结构与优化、训练与技能等方面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初论排球技战术教学的最优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再兴 《体育科研》2001,22(3):54-54,F004
运用教学最优化理论,从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最优化的相对性,最优化的标准与评判,教学方法的最优化等方面,论述了排球技战术教学的最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论篮球技战术教学的最优化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教学最优化理论,从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最优化的相对性、最优化的标准与评判、教学方法的最优化等方面。论述了篮球技战术教学的最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17.
谭兵 《体育科技》2010,31(2):128-130,145
结合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过程的特点及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对整体优化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的内涵、标准进行了阐述。并从整体、体育教育、哲学及心理学等多重角度,对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基础进行探讨与概括,使其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中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体育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由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决定的,而人为因素是影响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最基本要素。就最优化问题分析了体育教学过程师生的双边活动,结果表明:改变以往教学质量与教学数量失衡的关系,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统一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才能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晋中市榆次区形意拳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出其解决对策,以使得形意拳在晋中市榆次区进一步得到推广,进而要更广阔的范围内弘扬中国传统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20.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and the programs that prepare them find themselves in the early part of the 21st century in a public policy environment that differs significantly from that of the 20th century. This policy environment is grounded in an ideology that postulates that schools and teachers, rather than social forces, should be held responsible for academic outcomes, and in turn, economic success. For the first tim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are being held accountable for student learning in the same way as their classroom peers.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s is seen as the primary mechanism for improving student learning. In discussing how teaching effectiveness has evolved, I describe a relationship among the process–product paradigm, the ecological paradigm, and a neo-ecological paradigm called the instructional core. The latter paradigm extends our understanding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new ways by describing the dynamic and interdependent relationship among teacher, student, and content in the gymnasium. It has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nd the conduct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research. I conclude by discussing why content is so critical to conceptions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