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火生 《新闻三昧》2005,(11):50-50
很多多时候,一个句子中多一个字或少一个字,意思差不多,无关紧要,而当增减一个字,便会生出歧义,甚至造成语意大变之时,就要认真对待了,可是,这增的一个字或减的一个字,很多人从不细究,不以为非,因而降低了新闻报道的质量。笔各举出五例,以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2.
人们经常把家庭比喻成社会的细胞,每一个家庭的稳定和兴旺决定着社会的安宁和繁荣。在一个媒体,一个个业务部门就像一个个家庭细胞,决定着一个媒体的命运,决定着一张报纸、一个电台、电视台的兴衰。现在,我们注重媒体的管理,注重新闻的质量,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部门的内部建设。对于记编辑,一个部门是他们共同的家,对于媒体,一个部门是它必不可少的成员。如何搞好部门建设,让编辑记有一个好的发展平台?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声音     
《网络传播》2006,(5):81
“互联网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觉得它应该是人类文明发展标志性的产物,是一个里程碑。所以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认识网络,我们觉得网络恐怕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现象,可以说它是技术,但它又是一个信息载体,一个传媒。但是我觉得这还不够,恐怕还有更高的一个层面认识,我们现在把网络看成是一种新的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4.
流星  华振 《出版参考》2006,(1):51-52
摩纳哥是没有国境线的,一个作家说,它的国境线是由鲜花组成的。摩纳哥自有它的魅力所在:一个美丽的国家,快乐的臣民,一个私人动物园,一个有着200间房子的宫殿,一个世界闻名的赌场,一条豪华游艇。虽然是弹丸之地,但却融合了欧洲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5.
综合性新闻,是围绕一个主题,综合一个较大范围(一个地区、一条战线、一个单位),在一个时期内发生的事情,点面结合,反映全局。它纵览全局,有事实有分析,具有鲜明主题和指导性。那么,怎样才能写好综合新闻呢?  相似文献   

6.
铁血旅顺     
想想真是命运弄人,100年前,同是海边不起眼的小渔港,100年后,一个成了繁华都市,一个却还是海边落寞的小城。这是两个咫尺相连的地方,一个叫大连,一个叫旅顺。[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民情”,是一个人们熟悉的名词,但又是一个摄影人长久疏远的一个词。“民俗”,却是摄影人熟之又熟的一个词,但又恰恰是熟“过”了,熟“迷”了的一个词。  相似文献   

8.
说起小说中的女一号和女二号,虽然时不时有精细描绘,总结起来无非是一个是骨感的,一个是丰腴的,一个是气质好的,一个是皮肤好的,也许还得加上一点大家想当然得出来的结论,就是一个眼睛小,一个眼睛大。于是又有人得出结论,你看,中国传统审美,也认为大眼睛的姑娘比较漂亮哦。[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教育的目的首先是要教会做人,做一个大写的人,一个不仅有谋生技能,能享受物质生活的人,而且同时做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追求智慧和真理的人,一个有创新思维和坚强性格的人,一个不断促进社会和人类自身进化的人”。正因为如此,加强人文教育越来越成为当今教育的热门话题。这里的“人文”二字  相似文献   

10.
于鸿 《出版参考》2004,(2):28-28
有一个寓言——“猴子掰包谷”,猴子在包谷地里收获,刚掰下一个,觉得前面的更好,就扔下手里的去掰另一个,另一个到手,觉得还有更好,到手的又扔掉,去掰那个“更好”。不知不觉走到玉米地的尽头,天色已晚,只得慌慌张张随便掰一个,回去一看,恰恰是个赖子包谷,也只好将就了。  相似文献   

11.
一个城市不可能没有精神,城市精神既反映一个城市的历史明传承,又赋予新的时代精神,是优秀传统化和当代先进化的结晶。城市广播新闻人物报道面临一个重大命题是,怎样用广播多维视角,表达城市精神中一个核心内核,这就是一个城市奋发向上的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我想要写一个普通人,一个不像有的人那样坚强,也不像有的人那样冷静,不像有的人那样聪明,也不像有的人那样理性,对,一个感性的人,一个努力在沙上建房子似的,想要建立自己积极向上生活的徒劳的人,也许还是一个捂着伤口不让别人看,自己也不看的乐观的人,一个实在不懂得和怎样去应付,弄得满身满心全都是伤的痛楚的人,一个怕被别人落下,被别人孤立,被别人抛弃的认真的人…… 无论如何,还是要像自己希望着的那样生活。我想,姚姚就是这样一个女子。就是她像众人践踏的泥路一般低贱时,她都没有放弃自己对生活的要求,都不肯将就…  相似文献   

13.
<正>1761年冬天的一个清晨,六个人乘船离开了哥本哈根。一个植物学家,一个语言学家,一个天文学家,一个医生,一个艺术家,还有为他们提供服务的侍仆,组成了从一开始就不喜欢更彼此不信任的小团体。这支远征队的目的地是也门,即阿拉伯菲利克斯——传闻中的“阿拉伯福地”,也是《圣经》中的圣地。因着性情、专业、阶级、民族等差异,探险队在种种纷争中一路前行,抵达了土耳其和埃及,之后便消失在严酷的沙漠中。  相似文献   

14.
《美文》两岁笔记穆涛比方一个人在舞台上唱歌,能令人们记住歌者的唯有那歌声,或高亢,或低回,或沉郁,或清婉,这就是特征,是一个歌者与另一个歌者的区别。一家杂志创刊,就等同于一个歌者被推到了台前,他的每一声唱腔,每一个扮相,以及每一步台风台势都将成为观者...  相似文献   

15.
传说古代有一个国王向一个十分美丽的公主求婚。公主给他一个14位数,要他在限期之内找到一个数字能把它除尽(1与本数除外)才答应婚事。国王从2开始,逐个试除下去,除了三天三夜,还找不到一个正确的数字。他的宰相给他出了个主意。让全国人民按军、旅、团,营,连,排编制。每个人都给一个编号,号令大家同时用自己的编号去除这个14位数字,结果是这个数字很快就找到了。  相似文献   

16.
我们广东台算是办这类节目比较晚的,去年11月15日才开始办,叫《民声热线》,是和省政府纠风办共同举办的,一个星期有一个厅局上一次节目。根据工作热点,一月形成一个专题,一个月之内把这个专题做透。但是我觉得越做越苦。我们觉得比较苦是因为现在是一个月一个专题,厅局又不能天天上线,只能从群众反映的问题中找线索,然后就是反馈,类似于新闻调查的路子。厅局上线的话处理听众的问题就很容易,  相似文献   

17.
《天津档案》2007,(7):8-48
肥胖在当今世界像一个瘟疫,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不断蔓延,“特效”减肥品也不断出现,但肥胖的脚步却从未停止过。不过也有一部分人再吃也不胖,身材苗条纤美,皮肤光洁细嫩,这是为什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有一个既平常又有趣的事,一群人在一起,其中一人突然发现不远处有火警,大喊一声:火!便完成了向在场人报火警的任务。于上语言学家便认为仅这一个“火”字完成了交际任务,破格晋升它为“句子”。由于它只由一个词语构成,又给了它一个特有的“封号”—一独语句。意思是说,它只靠一个词语就完成了一个句子的交际任务.然而,还是这个“火”字,还让它起报警作用,只是稍稍变换一个条件,它就会现了原形。请看,还是这个人,现在要用电话向消防队报火警,如果它还用那个“独语句”——“火”字,去进行交际,就没那么幸运了。不要说一个…  相似文献   

19.
博客青年     
悄然间,在中国的城市里,从一个办公室到另一个办公室,从一个交际圈到另一个交际圈,博客以民间口口相传的方式迅疾地占领了城市青年们的网上空间。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对于我们档案工作而言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