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技术与任何一门课程整合都不是指单纯地将技术与课程拼凑在一起,它需要对承载信息的技术的优缺点、课程目标、课程和教学设计、整合的教学过程等因素作充分的考察,将课程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育技术等很好地结合起来,发挥信息技术和课程的各自优势,以产生聚合效应的一个过程。一句话,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态,理解学生的行为模式,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2.
王占嫦 《考试周刊》2014,(82):136-136
<正>设计思想信息技术是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学习的目标不仅是信息技术本身,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给图画上颜色》是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制、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小学三年级教材第二单元"快乐无限小画家"第14课,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学生在认识"画  相似文献   

3.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有了学习兴趣才能进入快乐的情感状态,才有利于学生的智力活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笔者曾经对三年级学生做了一个调查,一开始有95%以上的学生非常喜欢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只有不到65%的学生喜欢这门学科。到底是什么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骤然下降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设计说明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我们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结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根据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设计了《互联网上个人网站的建立》这一教学内容,即在学生个人网站已经建成的前提下,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学习如何在互联网上申请个人网站空间、上传网站信息和浏览网站,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合理使用网络资源以及利用互联网来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并使其成为学生进行终身学习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1主题类的课程资源开发信息技术课程区别于一般社会机构开展的信息技术职业培训,它要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要具有文化教育意义。因此,教学不能停留于简单的说教,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基本技能,同时体验到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一目标。经过多年的实践、尝试,笔者认为很多"主题性"的课程资源值得开发和利用。通过选择、确立一个个紧扣学生生活实际,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主题,把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融于其中。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科课程的有机整体中,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种信息化的学习方式,其宗旨是要培养学生能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利用信息技术完成课程学习的目标并学会进行终身学习的本领,以高效达成课程目标。以下笔就如何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谈两点想法。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6,(66):121-122
随着知识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本的教育将成为知识经济的基础,建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展现素质教育的全新教育模式将成为信息时代教育改革的最迫切要求。本文以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为例,介绍了基于设计的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设计过程与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初中教育也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全面开展信息技术课程,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当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缺乏针对性,教学模式也比较单一,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从微课的视角进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利用形式多样的微课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介绍了微课的含义和特点,总结了当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现状,进一步探讨了基于微课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主题学习网站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梳理和总结了主题学习网站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探索了主题学习网站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方式和策略,从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主题学习网站以及学生四者之间的关系出发,提出了应用的基本模式.最后,讨论了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主题学习网站的设计开发过程和方法,包括网站的结构组成、功能设计、教学设计以及开发技术等几个方面,初步构建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主题学习网站的基木模型.  相似文献   

10.
任丽 《中小学电教》2006,(10):19-20
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的综合和渗透,已成为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强大动力。突破传统的教育时空观,积极研究信息技术和小学课程的整合,是当代教育最迫切的任务之一。为了加速小学课程信息化改革的步伐,探索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白城市教育学院与白城市文化小学展开了“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的课厨研究,以探索教师、学生和信息技术的互动方式,信息技术在改进小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寻找小学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信息技术走向全球化,这告诉我们这些正处在信息时代的教师们在教学中要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要注重利用信息技术来建构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那么,我们如何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发挥信息技术的这些优势,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呢?  相似文献   

12.
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过程的总体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过程的总体设计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中心环节。应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理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通过分析学习,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分析学习任务,制定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修改等,为学生设计、提供完整的网络课程学习模式,使信息技术融合到课程教学的每一环节,进行教学内容,教育目标,教学组织形式间的改革,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生存发展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信息技术走向全球化.这告诉我们这些正处在信息时代的教师们在教学中要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要注重利用信息技术来建构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那么.我们如何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发挥信息技术的这些优势.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呢?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2006年9月,浙江省启用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如何引导、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是第一课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围绕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需求,以“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为主线,通过对信息技术的整体了解和认知,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进而归纳并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作业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和教育目的而设计的学习活动,是教学的重要组成元素,是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媒体。新课改要求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所以在作业设计时,教师要本着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的态度,对作业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周密考虑,根据信息技术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富有层次...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关注焦点——投入学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如何衡量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型转向主动型 ?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学生是否积极地投入了学习。本文就投入学习的内涵与特征进行了论述 ,并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投入学习的形式及设计要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使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现阶段,信息技术课程还没有列入高考考核科目,学生学习时没有高考压力,唯有兴趣才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才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下面谈几点教学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赵长征 《成才之路》2010,(32):33-33
信息技术是一门不断更新、飞速发展着的课程,又是一把打开新世纪大门的金钥匙。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挖掘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具有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能力?我认为,以"以问促学"教学模式来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取得一定的成效。下面,结合我的教学设计《建立个人博客》具体谈谈我的做法。  相似文献   

20.
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推动着学习从内容到形式的一系列根本性变革,学会学习已成为当今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信息化时代的物理教育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迫切需要从获取知识向学会学习发展,这已经成为教育的关注焦点,也是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最终诉求。一、学习力与构建学习力的基本内涵学习力是学习者学习的动力、能力、毅力和创造力[1]。这些构成要素中,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