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意识是一种怀疑精神,是一种探究意识,它是创造的起点,没有问题意识就没有创新精神。我们的教育往往习惯于教育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而忽视了教育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其实,提出问题的过程是启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集中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思维的开放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正是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师在科学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为本”,给学生主动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处理好“放”与“收”、“提问”与“释疑”的关系,着力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问题引领学生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2.
“问题意识”无疑是人的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学生“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引发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学会提出问题,进而分析、解决问题.这是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性学习”中强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本文在阐述物理教学中让学生提出问题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让学生提出问题的八条措施。学生“提问”意识的培养,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育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提问”意识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培养出新型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4.
问题意识、人格特征与教育创新中的创造力培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教育创新是时代和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然而,目前的教育现状,一方面是社会对创造性人才的渴求,一方面却是学生提不出问题,缺乏问题意识。本文从心理学的视角阐释了问题意识的概念、影响问题意识的因素、与问题意识相关的人格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基于此,我们把教学理念、教学气氛、教学过程作为创造力培养的突破口,即教学理念:从注重“学”转变为关注“问”;教学气氛:激活问题意识,增强学生提出问题的动机;教学过程:培养问题意识,提高提出问题的能力。一句话,创造力培养是教育创新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5.
梁萌 《华章》2013,(12)
基于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对高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育价值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出了几点有针对性性教学策略,这对于真正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 .中小学教育正全面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 ,以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为目的素质教育 ,这迫切需要我们在数学教育中 ,把创新意识带入课堂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针对中学数学教学 ,创新意识主要指 :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发现和提出问题 ,进行探索和研究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问题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1 提出问题的重要性贵州师大吕传汉曾作了一次中美数学教育比较研究 ,同用样的题目对中美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测试 .试题分两部分 :1按照所给情景分别提出易…  相似文献   

7.
“研究性学习”中强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本文在阐述物理教学中让学生提出问题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让学生提出问题的八条措施。学生“提问”意识的培养,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育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提问”意识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培养出新型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8.
创新能力应来源于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应从课堂教学开始。怎样把数学课堂教学变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我认为应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开始。一、课前预习找“问题”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必然会遇到一些疑惑难解的问题,对此若能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则说明学生有了初步的“问题意识”。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而且这样的意识越强烈,学生的思维就越活跃、越深刻,促使学生积极地思维,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预习前,教师除了出一些预习…  相似文献   

9.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体校教育必须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树立新型人才观,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问题”为突破口,精心设置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问题”,激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教育”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是推动高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以甘肃省五所高校为例,分析学生在“互联网+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实践内容、创新创业教育主体、孵化创新创业项目、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存在问题的认知情况。研究发现,“互联网+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应以价值性目标为导向,增强学生的“互联网+教育”创新创业意识;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多方协同的教育新生态;建设“互联网+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创新始于“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新教育的首要任务。本文从传统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问题意识状况的调查分析,对职业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浅见。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的诞生,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思路和新的培养方向,对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和“释疑”提出了新的挑战。培养学生的好奇心、问题意识以及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这是当前与今后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主要是要求他们“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 ,不断追求新知 ,独立思考 ,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 ,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下面简单地谈点体会。一、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 ,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索 ,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 ,“创新教育”在课堂上的实施 ,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活动和其他学科的实际问题出发去提出问题 ,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直观的实际问题。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知…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1.目前正处于积极实施之中的我国新一轮数学教学改革有不少新理念,与原大纲相比较, “提出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探究能力”“建模能力”“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等颇具新意,各种教育文章都在大力宣传这些新理念。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创新教育的主要特征,提出以ID3模型为理论依据,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实施“创新性”教学设计,并给出了教学设计的具体过程和进行创新教育应注意的问题,以实现在物理课程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培养学习者的创新人格、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师创新意识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由问题、方法、结构、应用、主体等子意识支撑。牢固树立这些意识,创新教育才能走进课堂、走近学生。文章分析了数学教师具有创新意识的意义,并建构了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全面阐述了素质教育下新型教育教学观。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便成为了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而问题是创新的起点,能否提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只要学生没有问题了,教学也就达到了它的目的,自己的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但“没有问题了”恰恰是教育的失败.这不仅是观念问题,也是化学的现实问题.所以“问题教学”也就成为了当前化学学科教学中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一、背景透视 据报道:“上海某区教育学院就课堂提问的专题调查18堂课,经统计只有一名学生在语文课上向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而另一堂课上任课教师竟然一气提了98个问题”。这种“满堂问”让教师仍然享受着话语的霸权,学生不会、不敢、不愿提出问题实属“情”、“理”之中。其实这种课堂只是现阶段我国教育的一个缩影,它漠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当然也就失去了对学生主动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抹杀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新一轮课程改革呼唤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提倡创新教育,要求对学生问题意识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 “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新课程标准明确地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育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可见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重点之一。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摇篮。  相似文献   

20.
范丽娇 《学语文》2009,(2):11-12
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创新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各国教育发展的重头戏。创新人才培养的起点是问题意识的培养,问题意识是问题发现的起点,是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进行发现与创新的动力,是产生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没有“问题意识”也就没有创新。而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新理念,实现“教”与“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探讨初中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