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邮博览》一册在手,品味一个"邮"字。《集邮博览》的生命力,也在"集邮"这条线上,就像轮船不能偏离航线一样。《集邮博览》的个性和魅力在于耳目一新的文章奉献给读者。宗旨体现出"博览"二字。集邮爱好者与《集邮博览》连接的桥梁就是信息传递。第10期《奥运邮品永恒  相似文献   

2.
本目录列出的是2003年度《中国集邮报》、《集邮报》、《集邮》、《集邮博览》、《上海集邮》、《天津集邮》等公开发行报刊上刊出的有关航天集邮题材(含少量天文题材)的文章简目。按发表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其中的“篇幅”,是指该文章的字数多少,分为A,B,C三等。A等为500字以下,B等为500—2000字,C等为2000字以上(因字数统计或有不准,“篇幅”栏列出的字  相似文献   

3.
翻开2006年第12期《集邮博览》,在目录里看到了《文化大革命邮坛上的一颗流星》这个文章标题。作为"文革"过来人,我一直对此类文章怀有特别浓厚的兴趣。让我更为吃惊的是,该文内容竟是我在"文革"期间亲手印制的邮刊《一往无前》的简介!  相似文献   

4.
李忠 《集邮博览》2012,(7):55-55
2012年,《集邮博览》迎来了30岁生日,屈指数来,我与《集邮博览》相识已经有24个年头了。我与《集邮博览》初次邂逅,是在1988年。那年我刚高中毕业,走进了社会。当时我集邮已有10年了,但在集邮的道路上还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向。有一天,上中学的妹妹从学校门口的邮亭买了一本1988年第2期《集邮博览》送给我,我一见这份杂志就特别喜欢。读了以后,我便被这本薄薄的、只有32页的小册子深深地吸引住了。因为里面的信息真是太丰富了,特别是“封片简戳”版的文章,我反复阅读了多遍,从此开始痴迷于收集《集邮博览》上介绍的风景日戳。  相似文献   

5.
为节省篇幅,本期不再刊发《集邮博览》2004年总索引。《集邮博览》2004年总索引将和其他集邮类报刊索引联合编排,收入《2004年全国主要集邮报刊文章索引》,在《集邮博览》2005年增刊1《中国集邮年刊·2005年版》发表,读者届时可向本刊邮购。上述索引不收录的收藏类文章索引现予刊发。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外国最佳邮票年度评选活动顺利进行的第3年,吸引了众多国际友人和集邮爱好者,使我国集邮的这一崭新的品牌逐步受到重视,稳步得到发展。 一、评选活动从一开始就得到我国有关领导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对外国邮票进行评选在一些集邮发达国家,已有多年的历史,但在我国却从未有人敢于问津。进入新世纪后, 《中华世界邮票目录》编委会,仿效一些集邮发达国家的作法,在《集邮博览》、《上海集邮》、《天津集邮》和《集邮报》社的支持协助下开办了  相似文献   

7.
在去年成功举办首届外国最佳邮票评选活动之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将与《中华世界邮票目录》编委会再度主办“第2届最佳外国邮票评选活动”。北京市集邮协会、《集邮博览》杂志、《上海集邮》杂志、《天津集邮》杂  相似文献   

8.
《集邮博览》2000年6、7期发表了李明等先生《外国在华邮政属于中国邮政史范畴》文章后,张莘农先生在《集邮博览》2001年4期发表《“外国在华邮政”不属于中国邮政史范畴》一文,提出了相反的看法;李明等先生在《集邮博览》2001年8期发表《再论外国在华邮政属中国邮政史范畴》文章,作出进一步的探讨;王微先生在《集邮博览》2001年11期发表《依然值得商榷》一文,谈了自己的观点。此后一年多来,未见有人再撰文探讨。  相似文献   

9.
杨金海 《集邮博览》2012,(9):M0002-M0002
《集邮博览》第8期“报道”,介绍了2012呼和浩特第15届中华全国邮展的相关消息,并刊发了获奖目录,读者在第一时间知晓了邮展信息。作为贵刊忠实读者,仔细阅读这些内容,感到《集邮博览》在重点集邮活动的报道工作中,还要多方位挖掘信息内容,获奖目录只登到镀金奖感觉不过瘾,全部刊登虽然多占一些版面,但完整的资料会给读者检索带来便利,如能将获奖者所属的协会也加上就更好了。  相似文献   

10.
《上海集邮》2003,(10):7-7
在去年成功举办首届外国最佳邮票评选活动之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将与《中华世界邮票目录》编委会再度主办"第2届最佳外国邮票评选活动"。 北京市集邮协会、《集邮博览》杂志、《上海集邮》杂志、《天津集邮》杂志、《集邮报》、中集联国际集邮交流中心等  相似文献   

11.
日前在“中国知网”(http:// www.cnki.net)检索本社编辑发表的论文,笔者在《集邮博览》2005年12 期发表的《完善邮文索引服务集邮研究》也在其中。原来《集邮博览》的文章已经“上网”了。就此检索,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4月初已收录《集邮博览》2003年第1期至2006年第2 期刊发的集邮和收藏文章(含广告)  相似文献   

12.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08,(12):4-4
11月15日,我收到了第11期《集邮博览》,杂志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图文并茂,装帧精美。但在华丽的外表内却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一、文章内容过于单一,可读性文章不多11月9日是中国的消防日,《集邮博览》杂志用了整整12页来介绍国外的消防  相似文献   

13.
读刊补戳     
笔者喜好集戳,《集邮博览》上的《封片戳简》栏目每期必细读,每次均获益良多。今读《集邮博览》2003年第5期上的一篇邮戳方面的文章,觉得有必要补充一下。  相似文献   

14.
笔者曾在《集邮博览》2003年第6期第48页上看到过“我国出版的外国邮票目录”一文,其文称,我国最早出版的外国邮票目录是1957年9月由我国公木根据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来比锡目录协会编印的《德意志  相似文献   

15.
来函照登     
《集邮博览》编辑部: 见《集邮博览》2004年第九期“来函照登”倪利民“莫把《集邮博览》办成《集邮研究》”一文,对此,看法不尽认同。《集邮博览》的“博览”,有“多广”之意,即所刊内容可涉及集邮各个领域,兼普及与提高尽可能适应各层次集邮者的要求。历年来《集邮博览》刊有研究之类文章,对集邮者广开思路,献计献策,分析透视,很有启示。也有别于其他刊物,这也是我长期订阅的一个理由。就以第九期为例,“研究”8页、  相似文献   

16.
《小巧的邮票目录》(见《集邮博览》总298期)一文中提到的1982年邮票目录单行本,我刚好收藏有一本,现补充介绍之。这是一册32开的年度邮票目录单行本,白色封面上印有红色的"一九八二年邮票目录"和黑色的"《集邮》编辑部编印",书中共有16页:1—14页是1982年发行的纪念邮票("J"字头)、特种邮  相似文献   

17.
集邮博览杂志编辑:您好在我收集的普通邮票中,有一枚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中  相似文献   

18.
流年似水。《集邮博览》创刊整整30年了。作为朋友、作者、读者。我对这本刊物怀有深挚的感情。因而,蒙编辑遨稿,义不容辞地要写点回忆的文字作为纪念。30年前.《集邮博览》的前身《北京集邮》创刊,可谓生逢其时。改革开放春潮涌动,神州处处春消息,在十年浩劫中被践踏的集邮之花也重新绽放。虽说刚出版的《北京集邮》限于当时的条件,模样还不大俊俏,但在众多集邮者看来,她是自家的闺女,怎么看怎么顺眼。  相似文献   

19.
捧读2004年第2期《集邮博览》杂志,一则“无锡将举办全国民间集邮文献展览”的信息,让广大集邮研究者、邮文作者喜出望外,拍手叫好! 这则仅400字的信息,却传递了许多现代开放性的集邮特色:此届全国民间集邮文献展览,由无锡市集邮协会、无锡市文化宫、《集邮博览》文献集邮联谊会等单位联  相似文献   

20.
读编往来     
新《集邮博览》杂志已经出版四期了,总体来看办得非常好。新杂志起点高,印刷精美,版式新颖,文章有特色。从文章来看,大多以邮政史、集邮史为主,馆藏文物介绍在目前我国的集邮报刊中是独一无二的。紧紧抓住集邮四史,以史赏邮,用邮史说话,善于利用邮政邮票博物馆的优势,这是《集邮博览》的特色,让人耳目一新,完全改变了以往集邮文章重复乏味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