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是春秋末期最有影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政治思想集中体现于“克己复礼”。而这一主张的政治归宿便是“天下归仁”。“礼”与“仁”是孔学的核心,正确认识和哩解“礼”与“仁”及其二者的关系,是正确认识孔丘其人和正确评价孔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孔丘是我国春秋末年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家。他一生奔走呼号,妄图复辟日益崩溃的奴隶制,把历史车轮拉向倒退。可是,叛徒、卖国贼林彪却竭力吹捧孔老二的反动思想,林彪的死党陈伯达甚至说什么孔丘是“封建统治思想的集大成者”,把孔丘打扮成历史上先进的思想家。这是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相似文献   

3.
一、孔子的师生交往理念1.以“仁”为核心的人本交往思想。“仁”是孔子学说的中心思想,也是他的人本交往思想的核心。他经常谈论“仁”。在《论语》中“仁”字出现109次。“仁”者,“爱人”也。从人从二,主体际或多极主体之义,交往之义。“仁”的指义,针对不同的对象主体,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孔子曾给予过各种不同的规定:“仁者爱人”“孝悌”“克己复礼”“忠恕”之道、“由己及人”之取向。我们认为。“仁”在孔子的解释中有两层最基本的意义:一是“仁者人也”;一是“仁者爱人”。所  相似文献   

4.
一、孔子的师生交往理念1.以“仁”为核心的人本交往思想。“仁”是孔子学说的中心思想,也是他的人本交往思想的核心。他经常谈论“仁”。在《论语》中“仁”字出现109次。“仁”者,“爱人”也。从人从二,主体际或多极主体之义,交往之义。  相似文献   

5.
王先亮 《中国德育》2007,2(9):57-62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的内涵在孔子对“仁”的多重规定中逐步丰富开显。在孔子看来,“仁”不仅是德性,更是价值目标,以此为出发点,他指出了一条以“当仁不让”“修身达仁”“即礼求仁…‘杀身成仁“为主要内容的层层演进的实践路向,并树立了一系列的仁人典范,形成了一个充足完备的仁学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6.
儒家美学是指孔子开创的 ,以儒家“仁学”学说为哲学基础的强调个体心理欲求与社会伦理规范相统一的美学思想。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丘 ,生于公元前 5 5 1年 ,死于前 479年 ,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 ,鲁国陬邑人 ,鲁是周公儿子的封地 ,故非常重视“礼”。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以“仁学”为其学说的核心 ,其目的在于恢复“礼”。孔子说 :“克己复礼为仁”。在孔子那里“仁”一方面作为“礼”的基础 ,表现为社会的伦理规范 ;另一方面要求个体要克制自己 ,化为一种个人的心理欲求 ,使社会与个体达到统一。孔子推而广之 ,对人的看法认为 ,“…  相似文献   

7.
“满嘴里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娟”。这是劳动人民对一切剥削阶级及其代表人物反动本性的深刻揭露。从孔子到林彪都是这类虚伪而毒辣的反动人物。在我国奴隶制向封建制急剧转变的春秋战国时期,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家孔丘,为了集结反革命力量,残酷镇压奴隶们的造反,扼杀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挽救摇摇欲坠的奴隶制统治,提出了“爱人”的反动说教。他说:“仁者爱人”,“仁者人也”,还声称要“泛爱众”。“爱人”是孔老二反动思想核心——“仁”的一个基本内容,是  相似文献   

8.
李白生于一个祖辈经商的商贾之家。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万家”,从小就受到了多种思想影响。生在这样一个家庭而自己又不是专以儒术为业的李白,在他的诗歌中竞多次提到孔丘。而那个以“老儒”、“儒生”自许的杜甫,作品中提到孔丘的次数反而远远不如李自多,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力图解释这一问题。他们认为李白多次写孔丘表现了李白“不那么尊敬孔子”和“轻儒的思想倾向”;表现了李白“批儒嘲孔”的精神,甚至断定是李白“对  相似文献   

9.
“礼”和“仁”是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孔子先言“礼”后讲“仁”,反映了其思想的升华和演进,是他随着社会政治实践的发展,认识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礼”作为社会规范,具有法的性质,是人们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对人的外在约束。“仁”作为人的内心修为,具有自觉性、主动性的品格。具备了“仁”的道德操守,才能自觉遵循“礼”的法度;“齐之以礼”,才能起到“礼”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五、仁为核心,克己复礼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实行“学而优则仕”是他长期的政冶实践和教育实践的概括,是以他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为指导的。他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有二:一是“礼”,在政治上主张“礼治”,在教育上主张以“礼”为教。二是“仁”,在政治上主张“德治”,在教育上主张以“德”为教,都以“仁”这个最高道德概念为旨归。所以“礼”和“仁”是贯穿孔子政活思想和教育思想的一条主线,成为我们令天探究、论述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体系完整而丰富,其中“仁”的教育思想是其核心,批判的继承和发扬其“仁”的教育思想遗产,对于现代中学生品德教育大有裨益。 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仁”的涵义很深刻,概括来说,“仁”有三个方面的意义:一、“仁”的思想的一般意义是“爱人”,是封建的人道主义。二、“仁”的思想的特殊意义乃是一种忘我的无私的积极奋发精神。三、“仁”的本质意义是“天”赋予每个人的一切根  相似文献   

12.
孔子仁学思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孔子随心所欲凭空臆造的。孔子的仁学思想,是前人思想和智慧的结晶,是社会存在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反映和经验的总结,也是他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变革的结果。只有把握这一基本思想,才能正确地看待孔子,探讨其仁学思想的形成及其历史意义。离开他以前的某些进步思想谈“仁”,便是无源之水;离开当时和以前的社会存在谈“仁”,便是无本之木;离开他所面对的社会现实谈“仁”也就不能理解它的意义和它的时代价值。作为“仁”的本意是“爱人”,离开其本来的面目就不是“爱人”,而是“吃人”了。  相似文献   

13.
古代十圣     
文圣孔丘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子。晚年致力教育事业,传弟子有3000人,著名者72人。政治上主张“正名”,提倡德冶教化,反对苛政。伦理思想上宣传“仁”。教育思想上注重“学”与“恩”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恩则罔,恩而不学则殆”和“温故知新”。现存《论语》集录孔子言行。孔子被誉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相似文献   

14.
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继承张载的思想,将“将万物与我为一”训为仁之体;并且发展了二程“爱人是仁之端”的思想,提出“称物施爱”是仁之事;他还借用《中庸》的词语将“忠恕”训为仁之方,“宽裕温柔”训为仁之质,“齐庄中正”训为仁之守,“发强刚毅”训为仁之用.他认为慎守力行这些原则,仁道可得.  相似文献   

15.
引言孔丘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属世界级文化名人。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华教育、中华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至今仍闪烁着熠熠韵光辉。“温故而知新”是孔丘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实践总结出的一句名言。简练的“温故而知新”几个字,以朴素的辩证观点揭示了“教”与“学”,“新”与“旧”的关系,概括着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丰富经验。既可用于学,也可用于教。  相似文献   

16.
宰我是孔子的弟子,他通过怀疑传统礼教、怀疑权威的方式表现出他个性化的反叛色彩。他以对象化的思维方式来理解“仁”,将“仁”视作某种独立自在之物。他还具有善发怪问的求知风格,其提问方式蕴涵着对形式逻辑矛盾律的应用。这些思想特点在今天仍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林乃燊同志在《关于孔丘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对拙文关于孔丘的“爱人”思想的论述提出了异议。读罢,感到他的质疑对我深入思考问题颇有启发,但对文中所论,尚不敢苟同。本着毛泽东同志倡导的“发展各种意见之间的相互争论和相互批评,即容许有批评的自由,也容许批评批评者的自由”的精神,不惮浅薄,就此问题再申管窥之见,求教于林乃燊同志以及热心孔丘再评价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18.
孔丘学无常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春秋时代,开始了私人讲学之风。孔丘(孔子)是倡导私人讲学最著名的人物,虽然在他以前以及和他同时已经有人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而以私人成分开始讲学。有些人(包括外国的某些学者)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孔丘被推尊为“万世师表”,那么,孔丘本人是否有所师承呢?我们考索文献,提出下列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很多关于怎样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些基本的理论原则,这些原则对我们现在还具有启发意义。孔子的思想精髓是“仁”。“仁”也是建构他交际思想理论的基石,在“仁”基础上,孔子提出了人际交往中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把孔丘押上审判台钟山风雨起苍黄。十九世纪中叶,以南京为都城的太平天国革命,也是一场波澜壮阔、声势浩大的反孔运动。当时,曾经流传着一个深受太平天国军民欢迎的神话故事——有一天,“皇上帝”把孔丘的书摆出来一看,发现里边尽是些教人做坏事的胡言谬说,于是派人把孔丘抓来,叫他跪在地上,厉声质问道:“孔丘,你为什么写坏书害人?”孔丘开始时还狡猾抵赖,瞪着眼睛,死不认账,“皇上帝”又训斥道:“你真是罪恶的渊薮,该杀的妖人!”孔丘被问得哑口无言。他一看形势不妙,就私逃下天,准备同人世间的“妖魔头”一同溜走。“皇上帝”勃然大怒,立即派天使去追捕孔丘,逮住后就捆绑回来,严加鞭打。孔丘被打得体无完肤,狼狈不堪,只好跪在地上再三哀求,不得不承认自己有罪。最后,“皇上帝”宣布永远不准孔丘下凡,罚孔丘这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寄生虫去种菜园! 这个富有革命浪漫主义色彩的故事是谁创造的呢?不是别人,正是太平天国的杰出领袖、反孔英雄洪秀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