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个新闻教育者和研究者,我可以说是“学新闻名家”的老积极分子,因为我不但一贯积极,而且属“牛”,今年刚过了七十虚岁,应当是老之已至了。记得我在高中毕业之际,由于语文老师对我的钟爱,建议我报考北京大学图书馆系。我觉得一天到晚蹲在图书馆没劲,不想报考。老师说:你不懂,这是好地方,李大钊、毛泽东都是从那里出来的。但这仍未打动我。后来我听到有人说:“一匹马,一支笔,跑遍大西北,写出的文章轰动全国。”我想这正合我心意呀!  相似文献   

2.
刘萍 《青年记者》2004,(1):37-37
一则小笑话说,老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写一篇题为《记一场足球赛》的作文,大家都在忙着写,一位小学生却趴在课桌上休息,老师走过来问他为什么不写,他说写完了。老师一看,他写道下雨,没比赛。小孩子犯的错大人也不一定不犯。这个笑话倒让我觉得和黎信在《谈西方记者的基本功》一书中举的一则例子有某种相似之  相似文献   

3.
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新闻都是经济新闻一位财经网站的编辑对我说,现在的经济新闻几乎都是社会新闻.沿着他的思路我考虑了一下,总结出:现在社会上的新闻几乎都是经济新闻,(这里不光指的是社会新闻,还包括其他各类新闻,统称为社会上的新闻)并引发我对经济新闻概念的新认识: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新闻都是经济新闻.  相似文献   

4.
某次参加一场关于媒体伦理的研讨会,在讨论到"杨丽娟事件"的时侯,中国人民大学的陈力丹老师发言说,"杨丽娟事件"引发这么多媒体前去报道,真是媒体的悲哀.媒体应该更多地去监督政府的腐败行为,而不是一个女孩子去追星.陈力丹老师认为,媒体身为"社会的公器",去报道这样的新闻,属于浪费社会资源,而去调查黑幕、监督权力,才是媒体的正途.当时,我因为有事提前要离开,没有机会和与会的专家交流对此事的看法,但我内心,对陈力丹老师的看法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5.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开了一门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前几年一直是范敬宜老师主讲,现在是周庆安老师主持.最近,周老师请我去讲了一课.马列主义关于新闻的著作,我没有读过几篇,不敢讲.我就讲了学习毛泽东的新闻思想,因为毕竟〈毛选>一到五卷都看过,也有些心得.  相似文献   

6.
备忘     
我觉得追逐时髦的人都很让人轻视。不要说女人对时装、美容的追逐很令人可笑,男人追求时尚也同样可笑。尤其是东方人模仿西方人时尚,那是真的可笑,假如说那种原创是我们本土生出来的,那我觉得不错。  相似文献   

7.
李坚 《新闻记者》2001,(2):33-34
三 星堆似乎与我有点缘分。三星堆激发了我采访的灵感 ,也点燃了我艺术的灵感。90年代初我曾两次采访三星堆 ,世纪之交 ,我第三次踏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有趣的是第一次与第三次都是来去匆匆。有关三星堆的信息最早是画家章涪陵教授告诉我的。他说 :“李坚 ,你知道吗 ,四川出土了一个与人等高的青铜像 ,时间比秦兵马俑早1000多年 !”我不信 ,但章老师说是确实的 ,只是具体地点他说不清。后来在一次社交场合 ,与文汇报的郑重老师谈起此事 ,他说确实是有的 ,就在四川广汉的三星堆 ,而且他刚刚从那里回来 ,大饱了眼福。于是 ,我便以最快…  相似文献   

8.
我刚刚分配到报社,就跟着老师们跑时政新闻。老师们都说时政新闻是反映政治活动的新闻,因其特殊性和影响力,历来受到各界的关注,成为主流媒体的重要内容。经过一段时问的实践,我觉得时政新闻就因为它的特殊性很难做出新意和展现出亮点,说到创新就更不容易了。《新闻与写作》上经常刊登一些专家和有经验的编辑记者的文章和经验之谈。希望我的这个难题也能请他们谈谈。  相似文献   

9.
对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老师传授的做人的良好品格、挖掘核心信息源的能力,"学"与"术"相结合的基本功,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0.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 上午好! 非常高兴看到首届"好学力行"新闻传播学本科生学术论坛在各方支持,在老师和同学们积极参与、认真筹备下,从一个美好的设想变成精彩的现实;非常高兴作为受邀嘉宾参加今天的论坛活动,与各位同学、老师一起,就论坛主题分享我对新闻传播实践和新闻传播教育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惊悉丁淦林老师逝世,无比悲痛.丁淦林老师是我国著名的新闻教育家,新闻史研究专家.他的逝世是我国新闻教育界、新闻史学界的一大损失.我也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丁老师年长我七岁,从年龄上看我们是同辈.但是从学术上来说,他是我的前辈,是我敬慕的思师.  相似文献   

12.
6月过去了。回头看看过去的6月,想说说给了我许多“想法”的《太原日报》地方新闻版。 我也算是中老年“报人”。办报的差不多都爱看报。看人家的报,不光是看热闹。就说看《太原日报》,因为这家报社的老师和朋友太多,所以我就找那些熟悉的“本报记者”的名字,然后再读他们的新闻作品,看人家为啥就比我写得好! 光看文章也不够,还有版面也要看。我斗胆说一句,过去我  相似文献   

13.
诞生于1916年的甘惜分老师今年迎来了他的百岁之年,作为他的学生,我在衷心祝福他健康长寿的同时,自然会回顾起与他的交往和友谊,感念他所给予的关爱和帮助。我从1964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成为甘老师的学生,迄今已整整50年了。特别是后来我又在1978年成为他首批招收的两个研究生之一(另一个是童兵),2003年我又作为引进人才回母校任教从而成了他的同事,可以说在他教过的学生中,我是同  相似文献   

14.
我2010年毕业进入报社,从事新闻工作已近3年。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多不曾预料到的困难和烦恼。入门阶段:学会了"走程序",却疲于应付刚来报社的时候,我们几个新记者都分到了热线新闻部,有专门的老师带着跑新闻,回来模仿着写。我没有学过新闻学,毕业后也没想到去找些专业书籍看看,对新闻要素一知半解,所以头一两个月的学习如同"老虎吃天,无从下口",而且跟着去采访看什么都新鲜,  相似文献   

15.
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新闻生产中的关键因素,数据新闻一时成为各大媒体追逐的对象,国内媒体数据新闻的实践大多还停留在可视化报道上,未形成完整意义上的数据新闻。本文以财新网"数字说"栏目为例,分析其新闻生产的特点以及在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探索我国数据新闻的实践现状,并对数据新闻的未来发展做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当看到"人民性"频繁出现,尤其是出自高层之口时,我知道,新闻理念和新闻实践的时代变迁,确如"天下大势",不可阻挡.这种时代变迁,80后、90后们可能没有感觉,而在"过来人"眼里,却是历史性的. 5月18日,深圳特区报创刊30周年之际,李长春同志到深圳特区报考察,说了很多精彩的话.这些话,是对深圳特区报说的,当然又不仅仅是对深圳特区报说的.  相似文献   

17.
《全国新书目》2012,(9):79-79
面对人类所积累的知识的整体,每一位愿意独立思考的学生都可能问他/她的老师:我凭什么相信你讲授的这一课程所代表的极细小的知识片断是正确的呢?推而广之,在我以有限生命追逐无限知识的过程中,我凭什么相信我所追逐的那一极细小的知识片断不是虚幻的?如果很不幸地,我毕生阅读的核心部分事后表明是虚幻的,我的生命意义是否消失?  相似文献   

18.
真实的遭遇     
中学时期的一位老师从家乡来,我们几个同学去看他。谈话间他对我们说:“你们都是记者,你们是我的学生,今天没有外人,我讲个真实的故事:前些日子咱家乡邻县去了一位记者,采访全县办计划生育协会的事。记者要到村里采访,县里有关部门通知了某某乡,乡里选了一个村子。其实,村里没有什么这协会那协会  相似文献   

19.
唐瑾 《编辑学刊》2007,(5):78-80
作为一个女编辑,我一直很崇尚女作家丁玲的"一本书主义".上个世纪70年代上中学时,曾听语文老师说文艺界都在批判丁玲,说她鼓吹"一本书主义".  相似文献   

20.
正池莉老师是我非常喜爱的当代作家。她的文字不矫情,干脆,直截了当;她的故事充满生活气息,把很多生活的细节都刻画得入木三分。坦白地说,从看上去很美的电视行业转战到越来越被大家说"不好做"的出版行业,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觉得当图书编辑就有可能与自己喜爱的作家合作,我指的"喜爱的作家"便是池莉老师。像池莉这样级别的作家,很多出版商都盯着,她作品的市场保证且不用说,也绝对可以提升出版商的品格。当我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