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杰  王虹 《新闻传播》2005,(5):54-54
在各传媒激烈竞争的今天,广播电视多一种新的新闻播出样式无疑就多了一种吸引受众的手段,多了一分竞争力。目前各城市电视新闻节目主持语言的平民化趋向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电视事业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韩洪雷 《新闻窗》2014,(4):92-93
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所,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一般分为照读式演讲、背诵式演讲、提纲式演讲、即兴式演讲4类。  相似文献   

3.
“演讲是一种具有审美性质和审美价值的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有着较强的艺术性,受审美规律的制约,所以它要求其语言必须有相应的艺术性”。演讲是语言的艺术,演讲语言运用的过程是一种美的创造过程。正因为演讲语言的艺术美,才使演讲更具真实性、鼓动性、感染力和征服力。  相似文献   

4.
融媒体语境的到来必然导致各类节目的创新.少儿节目在传统媒体语境下因循守旧、发展缓慢,融媒体语境是少儿节目变革发展的重要机遇.本文以少儿节目主持为研究主题,结合融媒体进程中少儿节目主持存在的问题,旨在通过参与式观察及个案访谈等方式提出少儿节目主持人提升主持能力、解决现有问题的新方法.此方法从语言创新策略角度展开.少儿节目主持人语言上的创新应遵循3"in"策略即"新(xin)—in time、亲(qin)—in the heart、因(yin)—in history"策略.  相似文献   

5.
节目主持艺术是客观存在的,是具有艺术内涵的。它既要求主持人具备高超的主持技艺、技能,又是创造性的工作、同时还需要运用语言来表达特定的内容和情感。因此,主持人的语言艺术是节目主持艺术的核心层面。然而,主持人语言艺术有其必须遵从的一些艺术原则。正因为如此,节  相似文献   

6.
演讲作为人类语言交际中的一种重要形式,见证着人类文化和人文精神的进步,体现着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方式。演讲与电视技术结合之后,电视语言的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受众之多、内容之丰富、影响力之大对演讲艺术产生重大影响。随着电视语言竞技真人秀节目的兴起,演讲在电视屏幕上呈现出新型的表达样式和面貌。相对于传统演讲艺术,电视真人秀节目为演讲构建了新型语言场、融入形象化表达手段、搭建了大众化平台,本文将结合北京卫视于2014年10月推出的语言竞技真人秀《我是演说家》进行分析,对于演讲艺术的电视化传播和表达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节目主持艺术具有怎样的艺术内涵是节目主持人以及节目主持艺术研究者所关心的问题。节目主持艺术是当代具有媒介性、现代性、科技性和大众参与性的传媒艺术样态。通过电子媒介的情境创造,主持人表现出了人格化传播的魅力,在节目的文本层、传播层、社会层分别表现出了不同的艺术特征,是叙事艺术、传播艺术和传媒艺术的综合。综而述之,节目主持艺术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表现出自身的基本特质,在宏观上追求较为独特的艺术境界,在微观上也初步建立了创作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8.
新闻语言应该是规范语言.这是受众对传媒的信任也是要求.从这一意义上讲.媒体肩负着舆论导向和语言导向的双重责任。新闻语言自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强大渗透力与包容性.作为一种社会群体语言及新闻信息的传播载体.  相似文献   

9.
张颂 《现代传播》2005,(3):45-48
本文认为,对于传媒语言尤其是有声语言的文化身份,还缺少范本和经典的共识形态。本文首先归纳了传媒语言的常规形态、基本特点,进而指出传媒语言文化身份弱化的突出表现以及在当下文化处境下不良传媒语言的危害;最后还提出了维护和识别传媒语言文化身份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主持主体在完成节目主持创作的同时,亦在自觉地生成语言的潜在之蕴和言外之意。这一过程中,节目主持主体的语义呈现出明晰的流变、更迭和再塑化特质。而无论是传统的有声语言创作还是主持传播研究,都需要对语言本体及其语义内涵加以关注。基于此,对语义类型进行识别和归纳,并对语义生成的策略方式进行提制和总结,既是对主持传播研究的基础性赋能,也是为主持主体的实践方向提供参照。具言之,在表达类型上,主持主体的语义可划分本原义、延伸义、推阐义和共生义四种类型。同时,通过运用“通感联觉、认知转化和身份交叠”等策略,可以实现对语义的生成和融用,进而实现有声语言表达的内在要求和正面的文化认同与价值引导。  相似文献   

11.
电视语言跟报纸、书刊等平面传媒语言的区别在于:平面传媒语言是用来看的,是书面语言;电视语言是用来讲和听的,更贴近生活。电视语言和生活语言最大的相似之处在于口语化,只不过去掉了日常生活语言中的“杂质”——废话、车轱辘话和冗余信息等。  相似文献   

12.
纪丽琴 《新闻前哨》2013,(11):81-82
电视作为视听结合的产物,是最普及、影响最大的媒体。主持人是现代文化语境下一种典型的职业形态。在现代传媒视角下,播音主持的语言、样态与以往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在概述语言魅力对电视主持人的重要性的前提下,分析了主持人语言魅力的要点,重点探讨了现代传媒视角下发挥电视主持人语言魅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周雪梅 《新闻窗》2014,(6):60-62
30多年前,节目主持作为播音工作的分支功能开始在电视传媒中出现,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在表达上有了丰富性,于是主持人的形象与称谓正式诞生,约定俗成地造就了播音者的两个名字:播音员与主持人。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以播音员主持人为传播主体的传播形态如今已成为中国电视传播的主要形态。面对激烈的媒体竞争,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意识到,播音员主持人作为传媒行业中的稀缺资源,对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品牌效应,各媒体开始不惜以重金聘请或挽留名主持人。  相似文献   

14.
蔡新中 《当代传播》2006,(1):105-106
传媒担负着向大众传播知识的任务,对语言文字的规范和使用要求尤为严格。无论何种传媒,都应自觉规范词语用法,避免语言不规范带来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当下传媒语言应用中的不规范问题,提出传媒语言运用中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5.
林溪漫 《新闻传播》2013,(8):139-140
站在节目主持传播理论高度,从两位主持人语言运用的特点入手,就福建电视新闻频道《新闻追追追》和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两档有影响力的新闻信息类谈话节目进行分析,观其口传效果,以期为主持这类节目的主持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广播电视传媒语言不仅肩负着传递信息的任务,还在语言的规范使用上起着示范作用。而关注当下的传媒语言,媚俗、粗俗、庸俗化倾向不可小视。如果任这些品位不高甚至可以说是低俗不堪的语言作品充斥荧屏,将影响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文化素质的提升。本文试图探讨广播电视传媒语言的教育引导功能缺失的表现及危害,以期引起学界业界对传媒语言教育引导功能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7.
李永莉 《视听界》2000,(1):37-37,27
1999年7月,著名播音员铁城在参加辽宁省第六届电视播音主持人研讨会时指出:现在有些播音员主持人工作时语速太快,没有起伏,没有逻辑,情感顿歇,所有语句一个模式,容不得自己有思想感情的波澜,不能传神。铁城所指出的这种问题,即主持人在节目主持过程中,不重视语言表达技巧,无语言形态美的现象,这在一些城市电台主持人中确定存在。什么是主持人的语言形态美呢?即主持人在完成一档节目的主持过程中,运用语言表达技巧,完美地  相似文献   

18.
张颂 《现代传播》2004,(6):42-45
本文认为 ,国家通用语言文学的传承和普及 ,集中体现在传媒语言的规范化和吸引力上 ,并发挥着重要的精神引领功能和文化导向作用。因此作者从广播电视的根本属性、语言传播的重要地位和有声语言的个性把握三个方面论述了传媒语言引领价值的本土意义。同时 ,结合我国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给予了必要的关注与反正。  相似文献   

19.
节目主持人主要是通过有声语言与受众进行信息传播、交流与沟通的,因此,如何运用语言对节目主持人来说十分重要。可以说,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修养,关系到节目主持的成败。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修养问题包括许多方面。本文从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审美、节目主持人的修辞水平、节目主持人的语境适应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消费时代下的电视语言是一种文本,具有具体和抽象两个层面的理解。只不过在全球化的语境下,电视语言更加注重传播的效用、商业利益,商品化形势给电视语言赋予了很多新的含义和话语特点,同时也带来很多病诟,使电视语言具有了许多特殊的、新的形态表征。一、消费时代的电视语言表征。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特点和方式,在电视等传媒领域也不例外。当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