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网络舆论已成为事关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不容忽视。目前研究存在着机理认知和引导脱节的状况,且机理层面多集中于舆论在各类复杂网络上的物理表现,和实际事件联系不紧密;引导多以定性描述的方式,缺少可量化和评估的依据。将超网络建模方法与政策仿真技术相结合,定性会商与定量模拟相结合地研究网络舆论引导策略及建议,是一种从系统工程角度对网络舆论这一社会复杂问题进行探索的新模式。本文是系列研究的第一篇,通过建立集社交、心理、环境和观点等多维子网来描述社会舆论的超网络模型,并设计逻辑自洽的多层网络交互机制,为网络舆论的演化和干预等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渗透影响,指出网络虚拟社会已然形成,网络舆论事件频发要求提高网络虚拟社会管理水平,健全网络引导机制;指出与传统舆论相比,网络舆论具有突发性、互动性、燃点低、触点多、传播快、影响大等新特点,网络媒体的兴起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的一面,但在政府缺位网络公共舆论引导与管理的背景下则易演变为“公共舆论危机”;最后提出了加强政府和社会组织、官员网络舆论应急管理能力的六项措施,即消除网络“恐惧”,保障政务“透明”,强化政府“责任”,倾听“意见领袖”,预警事件“苗头”,加强网络“法治”。  相似文献   

3.
网络舆论对国家安全影响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网络技术应用的普及和发展,舆论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网络舆论对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社会状态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从非传统安全观的视角看,由于网络舆论传播的普遍性、跨国性、复杂性、不可控性等特点,网络舆论已成为影响国家安全新问题。本文论证了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影响,研究了网络舆论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冲击,提出了针对网络舆论的高度重视、疏导结合、有效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网络舆论的监测与管理,事关网络社会安全,体现管理者的社会管理能力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因此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已建立的超网络模型,实施网络舆论的干预与引导,探讨不同干预与引导策略的影响机制及其效果,旨在挖掘网络舆论监测与管理中的重要抓手,以期有助于网络舆论的干预与引导,降低网络舆论的负面影响,构建和谐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5.
王戈  张祖成 《情报杂志》2023,(8):116-122+128
[研究目的]探究“蹭流量”下网络公共舆论形成机制,可以弥补现有研究对网络公共舆论中媒体与公众聚合关系分析的不足,对促进网络公共舆论有序形成提供思路。[研究方法]基于40个网络热点舆情案例的QCA分析,从注意力引导和信息误导的视角出发,研究“蹭流量”下媒体属性、事件属性、流量行为和公众行为如何相互作用并影响网络公共舆论的形成。[研究结论]网络公共舆论形成受多因素共同作用:流量行为起决定性作用;公众行为发挥调节作用;媒体属性、事件属性发挥媒介作用。从源头出发扼制“蹭流量”行为,维护网络公共舆论的有序形成,政府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赋能,建立常态化流量跟踪和回应机制,加强公众情绪引导和网络舆论环境监督。  相似文献   

6.
舆论领袖对网络舆论的形成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可以影响网络舆论的走向,因此识别网络舆论领袖对于及时掌握舆情、引导舆论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超网络分析法应用到网络舆论领袖的识别中,首先在对网络舆论构成及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社交子网、话题子网、观点子网等子网络,并根据三者间的关联关系将它们集成为一个完整的网络舆论超网络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可用以识别网络舆论领袖的超网络测度指标,包括节点超度、超边重叠度、集聚系数、平均最短距离等;最后通过"钱云会"事件的实例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社会改革的阵痛期和复杂网络的创新社会治理背景下,社会舆论是反映社会 运行态势的“晴雨表”, 是预警社会风险的前兆。 自媒体时代, 以“用户为核心”的信息传播模 式使得社会舆情的定量挖掘成为可能。 本文基于社会燃烧理论提出中国网络舆论指数,与已 有传播指数不同 ,不是简单的信息度量指标的合成,而是舆论传播的“数量”、“能量”和“质量” 的综合表达。 舆论指数由舆论“集中度”、舆论“组织度”和舆论“临界度”构成, 分别体现网民 的活跃程度、舆论热度的差异性和负向舆论的社会破坏力。 最后, 从提高创新网络社会治理 的战略需求出发, 提出建立舆论指数的实时大盘, 并重点加强网络舆情预警体系研究与实践 探索。  相似文献   

8.
胡雨婷 《科教文汇》2008,(5):148-148
本文通过阐释当今新闻舆论承担引导大众和社会这一重要责任的必然性,重点讨论新闻媒介和工作者如何影响舆论,使新闻舆论的积极影响得到充分发挥,使当今新闻舆论加强社会责任感,对大众进行正面的人文向导。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阐释当今新闻舆论承担引导大众和社会这一重要责任的必然性,重点讨论新闻媒介和工作者如何影响舆论,使新闻舆论的积极影响得到充分发挥,使当今新闻舆论加强社会责任感,对大众进行正面的人文向导。  相似文献   

10.
从3Q大战中双方利用“十万水军”攻击对方以引导网络舆情乃至公共舆论的行为可以看出,互联网企业对公共舆论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网络舆情的重要性从国外一系列网络战之前各国对网络公共舆论的控制也可见端倪。而中国主要的互联网企业几乎都被外资控制,这对公共舆论的导向有着潜在的威胁,若不对互联网加以治理,不仅会威胁到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甚至会威胁到国家安全。借鉴国外控制互联网企业的经验,提出了3条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利用知识图谱构建大数据驱动的社交网络舆情事件主题图谱,是网络舆情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新问题,结合校园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进行可视化分析对推动社交网络舆情监控平台的构建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方法/过程]文章在对知识图谱、社交网络舆情事件主题图谱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梳理的基础上,构建校园突发网络舆情事件主题图谱中的实体、关系和过程模型,并结合"北京交通大学实验室爆炸"舆情事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结论]数据结果表明,政府官微在舆情引导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以从"故事线"和"时间线"两个方面对舆情事件进行可视化分析;高校舆情事件在爆发初期、事件调查进展期、事件调查结果期呈现不同的情感倾向;高校舆情事件的传播媒介在移动端和非移动端传播差异不大;舆情夜间传播活跃度高于日间。  相似文献   

12.
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网络舆情研究中的现有应用,通过分析网络舆情的结构,进而发掘网络舆论领袖。通过中心度测量、核心—边缘模型位置测算和影响力系数计算对大学生就业舆情展开案例研究。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相结合所发掘的网络舆论领袖,应成为网络舆情监控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 探索突发事件舆情传播网络的拓扑结构和传播规律、识别与评判突发事件舆情传播网络中重要节点,有助于从源头上控制舆情,增强公众、政府和媒体引导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能力。[方法/过程] 以“魏则西事件”为实证研究对象、采集并整理数据,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理论,运用Ucinet软件构建互动关系矩阵模型和Netdraw软件绘制该事件舆情传播网络社群图,从整体、局部和个体3个视角进行了该舆情传播网络结构测度分析。[结果/结论] 拓展了SNA的应用,从本质上揭示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的结构特征与演变规律,总结并提出针对其本身拓扑结构的控制建议,最后,为从源头上弱化其不可控性,分别提出了公众、政府和媒体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的引导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网络舆情的蔓延很容易引发社会公共危机,给政府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如何积极引导和控制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成为评价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指标。科学合理地评价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导控行为,建立系统的评价体系是发现问题、采取对策的重要手段。[过程/方法]运用危机管理和过程管理的思想,根据舆情发生前、发生时和发生后的网络舆情发展历程构建了政府网络舆情导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我国25个省级行政区域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结论]根据各省份得分情况得出,各省份的网络舆情导控能力基本与本省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从地域分布上看,沿海地区省份总体高于内陆地区省份,少数民族地区的政府网络舆情导控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15.
霍朝光  霍帆帆 《现代情报》2016,36(7):171-176
社交舆情传播影响因素是研究舆情规律的关键。本文从复杂网络视角出发,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社交舆情传播的相关文献,从网络结构特征、节点属性特征、信息内容特征以及其他因素4个方面分别对影响社交舆情传播的因素进行归纳和总结。研究结果发现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基本性质、网络关系特征等网络结构特征因素是影响社交舆情传播的客观环境基础,传播主体属性特征和传播客体属性特征等节点属性特征是社交舆情传播的主观人为条件,对社交舆情信息内容特征的分析成为及时化解舆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李菲  柯平  高海涛  张琦  宋佳 《现代情报》2017,37(9):97-102
[目的/意义]研究在互联网环境下舆情信息传播路径及传播规律,使社会网络分析法在今后的舆情信息研究中能够更好地被应用,使其理论和方法更加完善,也能对移动环境下舆情传播监管对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方法/过程]在对研究对象界定的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Gephi软件)结合新浪微博"大学生理财"的话题所采集的基础数据,对移动网络环境下舆情传播特征、过程、规律进行实证研究,参考研究结论提出具体监管对策。[结果/结论]验证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于移动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研究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说明了移动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的大致特点,并且为今后进行此项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实践层面监管网络舆情信息传播提供了借鉴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在线社交用户的信息行为对网络舆论生态环境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过程]借鉴"用户画像"的思想,提出了在线社交用户舆情画像的概念,围绕人类动力学研究视角构建了在线社交用户的舆情画像模型,最后从舆情信息传播的时间间隔分布、活跃度分布、时间间隔重标度、交互热度、阵发性和记忆性等方面对在线社交用户信息传播行为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在线社交用户"舆情画像"可全面揭示其网络信息行为特征,实现对用户基本信息与舆情传播信息的有效收集、有效识别与定量分析,从而为网络舆情生态环境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网络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和功能以及社会安全的方式,并向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即舆论在网络社会中如何形成、演化,又该以何种有效方式调控。本文基于超网络概念,建立了具有社交、心理、环境和观点4层子网的超网络,设计各层子网以及子网之间的舆论演化动力学模型,以期对舆论的演化机理进行深入探讨,为社会管理中舆论的引导、干预提供模型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