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意义】大数据时代,社交媒体用户的碎片化信息痕迹为刻画在线社交活动中的用户画像并揭示其信 息传播行为提供了依据。【方法/过程】通过对微博、QQ群、天涯论坛、人人网等社交平台的深入挖掘,构建了在线社 交活动中的用户画像模型,并对其信息传播行为的时间统计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在社 交媒体用户的发布行为中,时间间隔服从重尾分布,其活跃程度与幂指数正相关,与时间间隔宽度负相关;而时间 间隔的重新标度方法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不同活跃程度个体所造成的影响;在交互行为中,时间间隔服从重尾 分布,可用幂指数近似刻画,交互行为表现出“强阵发”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预测性。  相似文献   

2.
魏静  黄阳江豪  朱恒民 《现代情报》2019,39(10):110-118
[目的]为了研究社交网络以及研究微博网络与微信网络之间舆情的传递过程。[方法]利用无标度有向网络和BA网络分别模拟微博网络和微信网络环境,通过特定的连接关系设计了耦合网络载体,在SEIR模型的基础上,充分分析了用户的传播心理,考虑到了个体具有兴趣衰减效应以及记忆效应等特征,构建了基于耦合网络的社交网络舆情传播模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构建的双层社交网络舆情传播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舆情传播过程,用户在多层社交网络之间的互动加速了舆情信息的流动,扩大了舆情信息的影响力,层间传播阈值的控制是管理多层社交网络舆情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移动短视频UGC网络舆情传播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移动短视频用户的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从而帮助网络舆情监管部门加强移动短视频网络舆情管理。[方法/过程]文章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基于信息、信息人、信息技术、信息环境和谐发展的信息生态视角,构建移动短视频UGC网络舆情传播行为影响因素模型;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研究方法,使用SPSS 22.0和AMO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模型验证。[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说明,信息、信息环境、信息技术3个因素通过传播意愿对移动短视频UGC网络舆情传播行为产生正向影响;信息因素对移动短视频UGC网络舆情传播意愿影响最大,其次是信息环境和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平台通常将志趣相投的用户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同质化的集群,即“回音室”。通过分析在线用户行为数据来调查网络舆情的传播是否具有回音室效应,如果存在,那么回音室与舆情的影响力是否存在某种关系。[方法/过程]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了舆情回音室网络和识别算法,并通过内容分析、情感分析、矛盾心理测量和同质性测量对舆情回音室成员的选择性曝光强度和同质性水平进行检验。最后验证了回音室的大小和数量与舆情影响力之间的关系。[结果/结论]实验结果发现舆情信息的传播确实存在回音室效应,而且回音室的大小和数量与舆情影响力之间呈线性关系。这意味着回音室可能对舆情在社交媒体上的影响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当前社交媒体中的虚假、劣质信息层出不穷,极大地干扰了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对发布异常信息、呈现异常行为的异常用户进行预测治理,能够有效实现网络公共空间的正本清源。[方法/过程]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文章融合用户个体特征、行为、关系、文本主题和情感特征,构建社交媒体异常用户特征体系,并利用图注意力网络构建异常用户分类预测模型。[结果/结论]文章所构建的社交媒体异常用户特征体系具备完整性和普适性,且异常用户预测模型的分类准确率达到92.8%。相比其他分类模型,所构建的图注意力预测模型能够有效识别社交媒体中的异常用户。此外,关系特征、主题特征以及用户注册时间对预测异常用户的贡献度较高,在体征体系中具有较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预测在线社交网络突发事件中的用户行为,从而发掘舆情传播中的用户行为规律,有效控制引导舆论信息,尤其是对可能做出不同行为的用户做出分级,做到差异化的引导与应对。[方法/过程]以新浪微博中两类不同的突发事件为例,收集其中做出交互行为的用户数据,在理论研究与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将做出点赞、评论、转发3种行为的用户所具备的有效属性作为特征指标,使用随机森林和神经网络两种方法对用户交互行为做了预测实验。[结果/结论]神经网络的预测效果更好,说明本文提出的预测模型具备一定的可行性,同时本文也对突发事件中用户做出各交互行为所具备的属性做出了规律性总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探讨消极社会比较、不同类型的消极情绪对社交网络用户间歇性中辍的作用机理,有助于丰富与拓展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的相关研究。[方法/过程]构建社交网络用户间歇性中辍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通过在线问卷搜集273份有效样本,利用PLS-SEM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结论]结果发现,倦怠和嫉妒显著影响社交网络用户的间歇性中辍行为;而消极社会比较显著影响社交网络用户的嫉妒情绪,其次是焦虑,最后是倦怠。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针对突发事件中多种网络舆情信息交互传播的现象,构建双网络舆情信息交互传播SE2I2R2模型并仿真分析其传播演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及时高效开展多网络舆情的引导干预工作提供有益指导。[研究方法]在传染病SEIR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量化舆情信息的吸引力和相关性因素,构建复杂网络上的双网络舆情信息交互传播SE2I2R2模型,并在真实社交网络Facebook数据集上进行仿真分析,揭示双网络舆情交互传播的演化规律。[研究结论]仿真结果表明,当舆情信息相互冲突(强负相关)时,有优先权的舆情信息具有明显的传播优势;当舆情信息呈正相关时,舆情传播个体之间持续发生着状态转移,舆情传播演化至稳态的时间(弛豫时间)显著延长,且人群接纳程度显著提升;当舆情信息吸引力差距较大时,强势舆情信息对弱势舆情信息的传播产生较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利用知识图谱构建大数据驱动的社交网络舆情事件主题图谱,是网络舆情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新问题,结合校园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进行可视化分析对推动社交网络舆情监控平台的构建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方法/过程]文章在对知识图谱、社交网络舆情事件主题图谱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梳理的基础上,构建校园突发网络舆情事件主题图谱中的实体、关系和过程模型,并结合"北京交通大学实验室爆炸"舆情事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结论]数据结果表明,政府官微在舆情引导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以从"故事线"和"时间线"两个方面对舆情事件进行可视化分析;高校舆情事件在爆发初期、事件调查进展期、事件调查结果期呈现不同的情感倾向;高校舆情事件的传播媒介在移动端和非移动端传播差异不大;舆情夜间传播活跃度高于日间。  相似文献   

10.
社交网络用户行为是用户在对自身需求、社会影响和社交网络技术进行综合评估基础上做出的使用社交网络服务的意愿,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使用活动的总和,是在线社交网络研究的重要内容。在线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的研究对揭示在线社交网络结构的演化规律、信息传播规律以及有效监控网络突发舆情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文章介绍了在线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的研究背景,着重总结了当前在线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的主要研究成果。在线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3方面:用户采纳与忠诚、用户个体使用行为和用户群体互动行为。用户采纳与忠诚的研究解释了用户为什么使用社交网络,用户个体使用行为的研究揭示了用户如何使用社交网络,用户群体互动行为的研究揭示了用户之间的互动机理。最后,展望了在线社交网络用户行为在用户行为一致性、用户间行为的相互影响、监管政策与用户行为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专业性社交网络、移动社交网络等方面的研究机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随着网络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意见领袖"在网络社区的信息传播和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网络民意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识别网络"意见领袖",掌握其特征和规律成为了网络信息传播研究的重要方面。[方法/过程]在PageRank思想的基础上,利用文本的TF-IDF计算网络社区用户节点的连接强度,以此改进PageRank算法,提出一种LeaderRank方法用来评价网络社区用户节点的重要度,并结合其他指标及BP神经网络进行"意见领袖"的发现实验以及进一步的数据挖掘工作。[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相较于神经网络具有更高的识别率,该方法可以灵活配合其他指标和方法使用,具有更好的适用性、扩展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对舆情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舆情进行监测有助于相关舆情管理部门对舆情信息传播进行有效引导,促进舆情事件良性发展。[方法/过程]本文基于信息熵理论,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估指标体系,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监测模型,针对舆情指标隶属度结果对监测等级进行分类。本文以新浪微博舆情热点话题"鸿茅药酒"作为数据源获取数据进行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监测指标体系分析。[结果/结论]数据结果表明,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热点话题"鸿茅药酒"事件的影响力级别为Ⅳ级,需舆情管理者及时监测舆情发展和走势。通过最终监测值对照监测级别可以帮助政府及相关舆情管理者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监测和引导网络舆情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 探索突发事件舆情传播网络的拓扑结构和传播规律、识别与评判突发事件舆情传播网络中重要节点,有助于从源头上控制舆情,增强公众、政府和媒体引导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能力。[方法/过程] 以“魏则西事件”为实证研究对象、采集并整理数据,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理论,运用Ucinet软件构建互动关系矩阵模型和Netdraw软件绘制该事件舆情传播网络社群图,从整体、局部和个体3个视角进行了该舆情传播网络结构测度分析。[结果/结论] 拓展了SNA的应用,从本质上揭示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的结构特征与演变规律,总结并提出针对其本身拓扑结构的控制建议,最后,为从源头上弱化其不可控性,分别提出了公众、政府和媒体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的引导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构建网络舆情信息生态预警指标可以及时了解网络舆情信息与信息环境的关系,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预警,维护社会安全和公众秩序。[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调研和专家调查法,以信息生态理论为基础,构建网络舆情预警指标体系。并选择"武汉开通在线问诊"和"杭州开通健康码"两项网络舆情事件,运用多层次模糊评价法进行实证评估。[结果/结论]依据提出的网络舆情预警指标体系,实证表明"杭州开通健康码"事件具有较高的热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对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效果进行研究,为提升用户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效果提供参考意见。[方法/过程]基于系统评价法,借助NVivo12软件对33份文献进行整理归纳,梳理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效果影响因素,构建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效果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结果/结论]用户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效果受个人实施成本、个人心理因素、信息因素及人口统计学特征影响。据此,从系统导向和用户导向总结相关启示并绘制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效果生态环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随着5G时代的到来,短视频的信息传播成为引导网民舆情的重要工具,如何运用政务短视频导控网络舆情成为政府面临的新挑战。[方法/过程]将政务短视频网络舆情分为舆情事件、网民和政务短视频三个子系统,借助Vensim PLE软件,构建政务短视频网络舆情多主体应对仿真模型,并结合具体案例"黑龙江疫情反弹"仿真分析子系统中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探究政务短视频网络舆情传播的动态机制。[结果/结论]结果表明:政务短视频网络舆情受舆情事件、网民、政务短视频子系统及其相关因素的共同影响。因此,政务短视频可以通过控制三个子系统的相关因素,有效应对和导控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现代社会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基于用户画像的智能信息服务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对图书馆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用户画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方法/过程]以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的用户画像文献作为研究对象,使用CiteSpace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进行关键词分析,揭示我国用户画像研究的时间分布、学科领域、主题演变和研究热点问题。[结果/结论]我国用户画像研究划分为初始阶段、起步阶段和发展阶段,从2015年开始快速发展,但基础理论研究较少,研究成果尚未形成体系;用户画像研究文献从最初的计算机和电子商务等学科领域逐渐向管理学、经济学、人文社科领域发展,呈现出明显的跨学科特征;大数据构成了用户画像研究的数据基础,随着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用户画像研究和实践应用不断发展,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是用户画像研究的重要领域;研究热点包括基础理论、核心技术、实践应用和基础数据四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在以政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政法事件微博舆情传播成为政法机关面临的新问题。对政法微博舆情传播进行研究,有助于剖析微博舆情传播的信息生态学规律。[方法/过程]基于信息生态理论构建政法微博舆情生态系统,以聊城于欢案政法事件为研究实例,将新浪微博舆情信息作为研究对象,对系统内的信息主体、信息环境、信息3个因子的传播和演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主体因子中用户粉丝数和关注数均符合幂率分布且呈断尾分布特征;信息因子特征量符合指数分布;环境因子特征量具有长尾分布特征,政法微博舆情传播符合信息生态学的互生再生规律、动态平衡、协同进化规律。文章的研究对政法机关舆情监管部门把握微博舆情传播规律及舆情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