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意大利民族唱法是西洋美声唱法(Bel Canto)的起源,是在18世纪歌剧大发展时定格下来的.现在"美声唱法"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唱法盛行全球,并且影响着各地区各民族的本土唱法.而中国唱法所包含的戏曲唱法、民族唱法和曲艺唱法,是中国歌唱艺术的精华,因此我们必须在借鉴外来唱法和保持、发展本土唱法的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科学的态度,将中国唱法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
美声唱法起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它是随着艺术歌曲、歌剧的诞生和发展而逐步完善的,它主要以艺术歌曲和清唱剧、歌剧等题材作为表演形式。它的歌唱发声是在遵循演唱者自身的发声器官、共鸣腔以及气息运用的科学规律,充分挖掘最佳声音潜力,使得声音自然流畅、音色优美、连贯并富有弹性。而我国的民族唱法来自于生活和劳动中,它的声音具有朴实亲切、明亮高亢等特点。借鉴美声唱法的科学发声方法来丰富和发展我国民族唱法,可以逐步完善我国民族唱法,达到更具魅力、完美的民族唱法。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族歌剧诞生于二十世纪初期,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以及社会环境、声乐条件与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演唱风格。从最初天然、淳朴的原生态,逐渐与传统戏曲艺术结合,后期又继续吸收了民族唱法、美声唱法以及现代通俗唱法等,使民族歌剧艺术逐步走向完善成熟,并走向多元化发展。文章对我国民族歌剧演唱风格的演变过程进行了阐述,并总结了笔者个人的一些经验与看法。  相似文献   

4.
广义的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主要包括传统的戏曲演唱、曲艺说唱和民间的民歌演唱三大类民族演唱艺术,也包括新民歌、新歌剧的演唱和西洋唱法民族化的演唱等;狭义的民族声乐艺术,则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现代人所说的“民族唱法”。它一方面继承发扬了传统的民歌唱法,同时又吸收了西洋美声唱法的精髓,由两者融会贯通而成。声乐艺术的发展受到社会政治文化的制约。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导致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文学艺术的交流打破了国与国的界限,变得频繁起来。中国民族歌剧可以适当借鉴美声唱法,在此基础上把民族唱法发扬光大。本文就中国民族歌剧声乐"美声化"的趋势的相关问题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自中国民族歌剧诞生以来,一直在改革创新中砥砺前行。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中国民族歌剧演唱风格及技巧的演变历程,从演唱形式的多样化、抒情性到戏剧性、声乐及器乐和戏剧的融合、"戏歌唱法"为主的演唱技巧、借鉴美声唱法的演唱技巧、美声唱法为主的演唱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族唱法发展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矛盾和冲突为背景,从2种不同声乐艺术的共性表现因素出发,对美声唱法影响下的民族唱法的发展进行一些新的思考,为使我国民族唱法能在美声唱法的影响下,真正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相似文献   

8.
所谓“美声唱法”,又称为“意大利唱法”或“西洋唱法”,它是伴随着西洋歌剧的产生、发展而发展的一种歌唱艺术流派。随着意大利歌剧的诞生 ,现存的最早的歌剧《犹里荻茜》的曲作者、著名歌唱家卡契尼 ,提出要以洪亮致远的声音演唱歌剧的美声唱法的美学和技术要求 ;在他 16 0 1年出版的声乐作品集《新音乐》的前言中 ,他又进一步提出 :歌曲不仅应该是美的 ,而且也应该是表现戏剧性的 ,其中花腔不仅是装饰性的 ,而且是应该表达内容和情感的。卡契尼在为美声唱法进行美学及技术定位的同时 ,也为歌剧的表现内容定了位。声音要想洪亮 ,发音各共…  相似文献   

9.
邢立珂 《陕西教育》2020,(1):75-75,77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起源于不同的文化基础,是两种歌唱形式,它们之间既有共性,也有区别。因此,声乐教师要以开放的审美角度看待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笔者通过了解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含义及特点,分析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之间的共性,着重研究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相互借鉴与融合,为提高声乐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民族发展历史悠久,在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中国的民族唱法不断的被修改,经过多年的沉淀,我国的民族唱法逐渐有了自己的一套完善体系,但是我国的民族唱法不单单是自我发展的,而且在发展中逐渐的借鉴了外国的美声唱法,外国的美声唱法尽管只有短短的三百多年发展历史,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却形成了完善的演唱技巧和理论体系,美声唱法的发展对我国的民族唱法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原生态唱法这四种唱法的发声方法有共同的发声规律,但又各具特色。这些特色主要体现在歌唱发声的“呼吸”“共鸣”“吐字”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的民族声乐教学应当在维护和突出本民族风格演唱艺术创造的基础上,使民族唱法演唱的声音更圆润柔和,更能充分地发挥嗓音运用自如的能力和更好地表现民族歌唱的语言和风格特征。当代民族声乐教学中应注意:1.不要把民族风格唱走了样;2.要注重咬字吐字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价值;3.要注意协调好声音“竖”与“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体系是在中国传统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了大量西洋美声唱法中的科学演唱因素所形成的.主要有腹式呼吸因素、母声发声训练因素、依腔行字因素、混合共鸣因素、低喉位因素,等等.  相似文献   

14.
十多年来,各类声乐比赛把不同的声音及不同类型的歌曲加以分类,定义出了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并受到普遍认可。而事实上,三种唱法的定义和分类有待商榷,因为三种唱法间存有许多的共同点,其发声原理是一致的,即都是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歌唱。歌唱者只要掌握科学的歌唱方法并灵活运用,就可以同时演绎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歌曲。  相似文献   

15.
美声唱法注重音色美,它实际上不仅仅是一种歌唱方法,而是特指17、18世纪在意大利流行的一种风格和流派。美声注重气息的运用,有了气息支持可将声音扩大两个八度以上。  相似文献   

16.
声门发声时产生的初始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声音的最终效果。“声门挡气”是指声带发声时与呼出的气流产生的瞬间的力学状态,是喉部机能的一部分。笔者从对美声唱法传统精髓的再认识,对“喉头安放”下的“声门挡气”的机理状态的分析,探讨“声门挡气”技巧与声音审美之间的联系,以及围绕这一技巧展开的训练,从中对“声门挡气”的理解有了新的领悟。  相似文献   

17.
"跨界演唱风格"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丰富的实践经验逐渐形成的我国特有的演唱风格."跨界演唱风格"淡化人为的歌唱方法界定,注重艺术作品情感的表达,强调歌唱为表达声乐作品的情感服务,使演唱在民族、美声、通俗和原生态演唱风格之间自由转换,将几种演唱风格巧妙地融会贯通、兼容并蓄、优势互补,它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声乐艺术的繁荣和发展.探究"跨界演唱风格"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是伴随着民歌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以字行腔、以字带声、以字传神、以字传情,唱声唱情、以情动人是中国民族声乐特有的美学品格.民族声乐演唱艺术.必须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科学的技术方法和强烈的时代感三者高度结合.不断寻求科学性与民族性的完美结合,才能彰显民族特色风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声乐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19.
解放后,高校的声乐教育以美声为主,并且用美声的方法演唱中国的音乐作品。但是,由于汉语的发音和民族文化的差异,用美声的方法演唱中国作品时,既要改变语言的元音以利于歌唱,又要以歌唱的元音清晰地去接触语言,把中国的语言艺术与音乐艺术很好地结合起来,摆正技术与内容的关系,可以真正做到声音、感情、表演、风格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20.
美声、民族和通俗唱法是我国当前乐坛上齐驱并进的三种主要唱法,不仅社会影响较大,而且也是声乐学习者的主要学习唱法。在经历了自身的历史沿革和发展之后,这三种唱法已经成为具有各自鲜明特色的声乐艺术体系和演唱艺术方法体系。虽然关于三种唱法的艺术风格、审美感染力的研究已经相对较多,然而对于专业人员来说,在唱法的技术和技巧层面上对这三者有清晰而又透彻的理解与把握仍然非常重要,同时这三种唱法还是音乐教学研究和舞台演出的扎实基础。基于这种考虑,通过对美声、民族和通俗三种唱法的发声、共鸣、吐字等唱法的基本技巧的理论认知、实践阐释和比较研究,剖析三种唱法各自的强调要点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声音形象特征,探讨三种唱法的共同规律和舞台演出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