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处理.方法 对74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单纯由妊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GT)61例(82.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引起5例(6.8%),重度妊高征引起8例(10.8%).对血小板<50×109 /L者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分娩前后使用血小板制剂,同时考虑剖宫产.大部分GT患者在产后1周血小板恢复正常.结论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原因较多,应根据不同病因,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医学界的研究,我们需要深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办法,根据目前的研究,我们主要采用止血或维生素C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还要加入激素的治疗,时间坚持三个月。深刻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证明新的药物治疗办法可以有更好的疗效,这也是目前最值得推广的一个办法,本文主要描述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体会,进行了简单的分享。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是以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导致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血小板,使血小板破坏为特征的疾病.我院建院30周年以来,共收治ITP患者25例,现就其主要症状及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患者巨核细胞、血小板参数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显微镜检测巨核细胞,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测定4项血小板参数,并与对照组相比.结果:贫血组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P<0.05),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增加,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巨核细胞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是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的重要特征,且与功能相关,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临床假性血小板减少的病理.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6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78例假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分析法,在末梢血仪器检测法、LT计数法、静脉血液EDTA-K2以及枸橼酸钠抗凝的前提下,进行血细胞PLT法等计数,同时严密观察涂片.结果:78例患者中,EDTA-K2抗凝血涂片聚集有大量PLT的有40例,其PLT在末梢血涂片与枸橼酸钠抗凝中分布比较均匀,没有任何聚集的现象,经研究判定为依赖性假性PLT减少症.其大血小板引起的有20例,小红细胞与细胞碎片引起的有9例,采血不顺有3例,其他因素引起的假性血小板减少(PLT)有6例,对初次检验与重新检验的结果进行比较,两者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血小板计数减低的不明因素,检验工作人员可以采用其他的检测方法进行复查,从而有效的确保结果的准确性,还可以防止误诊等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电子病历档案管理作为医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具有降低了差错率,存储量大,共享性强,有效提高病历的回收及时率与检索率等诸多优点的同时,在实际的操作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在充分肯定电子病历档案管理模式的同时,针对目前管理中存在的电子病历拷贝现象严重以及诊断选择错误等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而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7.
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由于血小板减少而发生的皮肤、粘膜和其它组织的自发性出血,多见于感染、中毒、恶性肿瘤、骨髓功能减退,脾功能亢进和病因不明的病人。临床表现,急性患者有畏寒、发热、血小板减少、皮肤粘膜大片瘀斑。慢性者主要反复发作的皮肤瘀点或单独性鼻衄、月经过多、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临床见习医师病历书写的教学水平,回顾分析了2005年11月到2006年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科见习的见习医师所书写的686份内科完整病历的书写错误。发现在病历各个项目中,现病史和诊断分析出现的错误最多,分别占39.7%和40.2%;病历书写重点不突出、不全面、条理性差、不规范是目前见习医师病历书写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见习医师病历书写问题较多,见习带教老师应加强指导,提高见习医师病历书写水平,以使他们能适应今后临床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EDTA作为抗凝剂对血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的影响较小,但有时EDTA会引起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此为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降低(EDTA dependent pseudothrombo-cytopenia,EDTA-PTCP)。EDTA-PTCP较为罕见,现发现1例,报道如下。1资料38岁男,体健,体检发现血小板减少,全身未见明显瘀点、瘀斑,口腔黏膜无出血,牙龈少许渗血。白细胞9.8×109/L,血小板24×109/L,巨核细胞成熟障碍骨髓象,有输血史。入院后给予糖皮质激素,一周后复查:白细胞14.21×109/L,血小板7×109/L,予丙种球蛋白25 g冲击治疗5 d,血小板无波动。糖皮质激素治疗3周血小板提升也不明显,考虑为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逐渐将激素减量。一月后加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连用2 d后复查血小板升高仍不明显,但外周血涂片示血小板散在、易见,遂考虑假性血小板减少,将抗凝剂改为肝素重新检测,复检4次血小板均正常。2讨论EDTA-PTCP曾有报道[1-2],其特点是无临床出血症状,多次血小板检测结果均较低,血涂片镜检易见血小板聚集现象,甚至成片分布。资料显示[3]EDTA依赖性假性...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是世界上导致死亡的第二大病因,也是致残的主要原因.血小板Gq活化形成血栓并引发一系列炎症反应,在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抑制血小板Gq功能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而且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脑卒中的药物也多与Gq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1.
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在血细胞计数及筛分时使用K2EDTA作为血常规标本抗凝剂.使用推荐浓度的EDTA盐在抽血后1~4h内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别.但用血液分析仪做血小板计数时出现血小板假性偏低的现象,即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症(EDTA-depresent pseudothro mbocytopenia,PTCP),而且这种凝集物不能被溶血素所破坏,这样也会使白细胞的计数相对升高[1].全国已有不少病例的报道,笔者遇到一例特殊而典型的PTCP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电子病历的主要作用是记录个人一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其功能应用建立在信息技术医疗体系基础上.我国在电子病历研发使用方面已经取得重大突破,包括临床医疗电子信息系统、数据库应用、病历程序编辑、床旁移动应用和电子病历集成应用等.但是,由于电子病历理论研究不全面,没有开发出相应的示范项目,加上医疗法律制度不健全,使得我国电子病历发展困难重重.所以,本文从这些方面出发,深入探究电子病历集成应用问题,对电子病历进行具体分析,同时根据当前实际提出一些建议措施,帮助我国电子病历建设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更有效治疗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方案.方法:通过单一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组)与常规强的松(对照组)治疗ITP的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40例,显效率77.5%,对照组28例,显效率39.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时比较两组血小板恢复情况,治疗组快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单一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ITP对迅速减轻出血症状,提升血小板计数,提高疗效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不同强度的规则运动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首次研究了同等条件下不同强度的规则运动对血小板内源性NOS的影响.实验将35个健康青年男子分为四组分别进行为期8周的不同强度的运动训练.结果如下:(1)中强度规则运动明显降低舒张压,增大脉压,小强度规则运动在增大肺活量上最为突出,而大强度规则运动在以上方面作用不明显;(2)中小强度规则运动后,血小板内NOS活性和血浆NO含量均明显升高,而大强度规则运动后NOS活性和NO含量没有明显升高.结果表明:中小强度规则运动在抑制血小板功能,减少血栓形成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小板输注效果在临床治疗中比较明显,但血小板输注无效(refractoriness to platelet transfusion,RPT)也是临床输血常常遇到的一个问题。笔者通过对39例血小板输注无效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进一步预防和减少血小板输注无效摸索经验。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病历档案作为医疗信息的一种载体,利用范围不断扩大,利用量也逐渐增多,病历档案对临床教学、医学研究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参考作用,也是医疗事故鉴定和责任认定的依据和凭证.病历档案管理人员应在依法管理和利用病历档案的前提下,改进服务方式,及时、准确地为需求方提供病历档案资料,充分发挥病历档案的价值,更好地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7.
《莆田学院学报》2017,(5):41-44
分析了电子病历编辑器的功能需求和系统架构,利用和封装Rich View组件,实现电子病历的打开、编辑、保存及个性化打印等功能。该编辑器提供源码二次开发平台,便于系统的扩展,进而提供更好的适应性。根据目前在中小医院的使用情况,该电子病历编辑器运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电子病历是医院综合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医生与患者间的交流,提高医疗质量和健康信息效益.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广下,电子病历的应用已成为一种趋势.本文就电子病历的概念、应用状况、与HIS的关系、相较传统病历的优势及发展趋势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9.
我院于今年4月电子病历上线,在实施前期先建立专科模板,同时对临床医生进行从点到面的操作培训,建立了覆盖全院的电子病历系统,基本达到预期目的.深刻体会到通过流程再优化和软件开发,完全可以建立合适的电子病历系统.从而提高病历质量和临床医生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PCI围手术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指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糜烂引起血栓形成所导致的心脏急性缺血综合征.在其治疗措施中,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1],但是PCI时球囊扩张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会引起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内膜、中膜损伤(置入支架更加重血管内皮损伤),引起强烈的血小板活化,促进血小板黏附、聚集和血栓形成.因此,抗血小板治疗不仅是针对ACS治疗的重要策略,而且是预防PCI围术期和术后远期发生血栓事件的重要环节.替罗非班(欣维宁)为一种可逆性非肽类血小板膜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于1998年5月首次在美国应用上市,2004年8月在国内上市,是目前国内唯一的血小板膜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2].其主要通过阻止纤维蛋白原与糖蛋白Ⅱb/ Ⅲa结合,从而阻断血小板的交联及血小板的聚集[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