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演讲,因文风变化而引人瞩目,综合习近平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和国家主席后在外交上的种种表现,观察家认为中国外交或将更加主动4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这也是他就任国家主席以来,第二次携夫人亮相国际舞台。习近平上任伊始首访俄罗斯及非洲以来,"习式风格""第一夫人""公共外交"等,成为热议话题,媒体报道焦点愈加多元化,而不仅仅囿于以往外交领域的就事论事。就此次关于博鳌论坛的报道而言,除了路透社、《华尔街日报》等设置专题关注政经、  相似文献   

2.
自2013年3月,习近平以中国最高领导人的身份开始首次出访以来,迄今21个月间,已完成11次出访,到访国家31个。其足迹遍及亚洲、非洲、欧洲、美州和五大洋洲这五大洲,意味着中国新的外交布局已经日趋完整。  相似文献   

3.
2013年3月22日,新一届国家领导人的首访,当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第一次挽手走下飞机舷梯,许多媒体人和观察家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中国外交已经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习式外交”时代。中国留给世界的印象,从未像现在一样,烙印着领导人鲜明的个性印记。  相似文献   

4.
9月20日晚,备受关注的2007版《中国外交》白皮书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首发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1月7日下午,《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吴尚之、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中宣部出版局局长郭义强等出席会议并讲话。《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一书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语言风格入手,辑录了中共十八大以来至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富有特色的引文引言,共70个词条,对其语源、语义、理论价值以及社  相似文献   

6.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陈锡喜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年11月【推荐理由】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平实中蕴含着大智慧,更有一种透彻、直指人心的力量,充满了感染力、吸引力和号召力,生动反映了一个大国领导人和中国这样的新兴大国对文明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外交观的独特思考。本书辑录了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富有特色的理念关键词,展现了习近平语言背后的"中国力量"、渗透其中的治国理政的"战略思维"、所体现的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传承,以及直面问题和困难的勇气,为广大干部群  相似文献   

7.
张晓霞 《今传媒》2013,(6):16-18
随着国际间竞争及全球化的加深,我国外交事业应该积极与时代潮流接轨,力图实现多元化的外交形式。中共十八大着重强调要加强公共与人文外交,可谓是抓住了中国在未来国际社会上发展的关键,为我国外交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早期的"乒乓外交"到近年来的奥运会、世博会、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公共外交在构建一个良好国家形象的同时,也推动了国际间的交往合作,增进彼此的了解。本文立足新媒体背景下,分析了公共外交与构建国家形象的关系,从宏观上总结了我国当前利用新媒体开展的公共外交工作,同时反思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给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近日,由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办的《公共外交通讯》在京创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担任总编辑。公共外交和政府外交的互补构成中国外交的整体外交阵容。培养民众,尤其是加强有对外交往机会人士的  相似文献   

9.
国家主席习近平此次赴杜尚别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并访问塔吉克斯坦、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印度。这也是他作为国家元首的第10次出访。此前,身为中国国家元首,他已踏足全球26个国家,周边国家占了一半以上。此次出访中亚南亚四国,更加充分地体现周边外交在新时期中国外交当中的首要、优先位置,是进一步完善周边外交战略布局之旅。  相似文献   

10.
平保兴 《中国索引》2009,7(4):56-59
王亮所编《清季外交史料索引》,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版的一部重要的专书索引,受到了当时有识之士的高度评价。但时至今日,我国索引界知之甚少。本文试就《中国外交史料》编纂者之生平、此书编制之经过、《清季外交史料索引》编纂体系和特色、编者的索引观等做一概述,以期补写中国索引史新的一笔。  相似文献   

11.
陈柯 《青年记者》2016,(9):91-92
中国典籍文化的对外传播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核心所在,习近平主席访英之旅,在多次重要讲话中引经据典,漫谈中英关系的历史和未来.“央视新闻”通过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以评论、漫评、图解等方式全面解读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内容,制作微视频报道,联动新浪微博、今日头条等商业平台扩大了报道覆盖的范围,全球客户端视频播放量和全网阅读量有了新的突破.习近平主席访英讲话借中英两国典籍文化的经典名句,阐释了中国对文明的贡献,推广了中国传统文化,展示了文化外交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2.
付玉 《新闻世界》2014,(7):389-391
2013年3月22日到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携夫人彭丽媛先后访问俄罗斯和非洲等国,"第一夫人登场"受国内外媒体和舆论的关注。中国"第一夫人"在国家外交中通过自己独特的魅力和外交方式,担任着多种角色,对国家软实力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出版广角》2015,(2):124-127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出版座谈研讨会1月7日,《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出版座谈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是2014年高校主题出版项目的重要成果,由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思政课教师及出版社联合撰写。该书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语言风格入手,辑录了十八大以来至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富有特色的引文引言,进行简明扼要的阐释,以期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供一个新颖、可读性强、"接地气"的读本。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全球涉华舆论中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中国军事威胁论”以极高的频次出现、以极快的速度蔓延、以极深的程度影响中国外交大局和正当国家利益的正常实现。这成为中国军队和国防建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和结构性压力之一。种种证据证明,2011年以来.中国周边涉及领土领海争端的矛盾冲突不断生成并有所激化.就与“中国军事威胁论”的长久存在和发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传记文学勃兴,卓然而自成一家者有三:军旅作家权延赤笔触酣畅,颇负才气,借自身与“家族”优势,80年代中期一度在中国大地掀起“红墙文学”之热潮,成名较早。人们读其作品,耳目 为之一新。半途改行转向的科普作家叶永烈 笔耕甚勤,著作等身,如《四人帮的兴衰》、《毛 泽东与蒋介石》等不下数十部。宗道一则大器 晚成,犹如文坛“黑马”。10年来,其外交传 记、外交纪实的创作角度新颖,蹊径独辟,且 已成“垄断”之势,国内无出其右者。 1991年1月,宗道一的处女作《联合国 的四位中国副秘书长》一炮…  相似文献   

16.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如何在国际大格局中正确处理错综复杂的国家关系,同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是中国政府面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改变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制定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工作方针。周恩来既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在外交工作实践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有许多独到的创造。关于新中国的外交工作问题,周恩来在建国初期曾指出,旧中国长期遭受帝国主义的蹂躏,新中国要不折不扣地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坚定不移地维护中国的独立和主权。这是我们确立外交政策的…  相似文献   

17.
2011年1月1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正式开播。作为中国唯一一个全国播出、全球覆盖的高端专业纪录片频道,开播一年多来,"CCTV-9纪录"中文版节目已经覆盖中国13亿人口,观众收看规模达6.6亿人,日收看观众人数最高突破9400万,并成功使收视份额一年内增长200%;"CCTV-9Documentary"英文版在全球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落地,拥有超过2500万国际用户。纪录频道成为去年央视社会影响力最大的频道。①中国纪录片的对外传播也呈现出一片喜人景象。2012年3月20日,一年一度的香港国际影视展上,央视纪录频道首次亮相,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纪录片制播机构的关注,多家机构对频道原创纪录片《故宫100》、《南海  相似文献   

18.
《大观周刊》2012,(23):29-32
傅莹女士是中国第二位女外交部副部长(2010年1月4日-今),本文从社会性别角度出发分析傅莹的外交活动,探讨其优点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其中涉及的社会性别问题。本文认为:傅莹外交方式与以往中国外交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傅莹善于发挥女性魅力,以温和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输出中国官方看法,输出中国软实力,有效地改善国家间关系;同时这种积极的作用受到国家实力的局限。现今中国外交中的女性仍受到歧视,所以在外交工作中纳入兼容两性,平衡发展的思想工作很重要。  相似文献   

19.
2010年7月1日,由新华社主办的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英语电视台正式上星播出,继2010年1月1日覆盖亚太和部分欧洲地区中文台正式上星播出后,CNC成为全球9家世界新闻电视频道之一。2010年11月7日,CNC英语台成功实现面向北美地区的卫星电视播出。从2011年1月1日  相似文献   

20.
聚焦外交档案开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月18日,共和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档案正式向社会开放。此举引起社会的极大反响。本刊编辑部对外交档案的开放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就外交档案开放的背景、过程、内容以及外交档案开放的社会反映等内容。对外交部档案馆和有关方面的人士进行了采访。组织了这一组《聚焦外交档案开放》的稿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