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研究的缘起与主要观点 1.审美人生教育是自由人性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人性的最高境界,即自由的实现.著名美学家高尔泰有言:"美是自由的象征."席勒也早就定论道:"正是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走到自由."黑格尔则认为:"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可见,审美人生教育是自由人性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于儿童而言,审美活动正是其不可缺少的一种最为原初、最为本真的充分自由的生命活动,是儿童的一种存在方式.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当给孩子一个审美的童年,让他们在愉悦的审美体验中摆脱功利,超越异化,最终走向自由人性的完美实现.  相似文献   

2.
从"自伤说"的角度阐释了李商隐诗《锦瑟》的丰富艺术内涵,并分析了该诗在运用比喻和用典象征方面采用的独特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3.
"寓言","重言"和"卮言"就是所谓的<庄子>"三言"."寓言"有寄托、寄寓的意思;"重言"一般理解为引重之言;"卮言"就是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去描述、去论说的话."三言"在<庄子>一书中不是简单地相加构成篇章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言"中那些充满奇特想象的故事是<庄子>一书具有持久魅力的原因之一.超乎寻常的想象,反差强烈的对比使形象与思辩实现了完美的结合,让读者有一种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感觉.  相似文献   

4.
[设计思想] <蜀道难>作为经典名篇,选在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笔落惊风雨"这一专题下"诗从肺腑出"板块中."诗从肺腑出"萃集了唐代代表诗人的四首诗作,另外三首是<登高><琵琶行><锦瑟>.  相似文献   

5.
[设计思想] 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角度我们提出以下教学设计原则: 一、先言后文.学生学习一篇文言文,总是要先扫清理解上的文字障碍,知道每个字词句在文中表达的确切意思,从而正确把握全义的思想内容,不误解,更不曲解."言"这一关过了,才能自然进入"文"的阶段,对文章蕴含的文学和文化进行一番品味和评析,汲取优秀文化遗产中丰富的精神营养."先言后文",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程序."边言边文""先文后言",都不太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相似文献   

6.
从语义学的角度看,"意象"包括"意"与"象"两个层面."意",即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象",即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以及想象中的万物."意"是"象"的主宰,而"象"则是"意"的载体."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刘熙载<艺概>)这里所说的"烟霞"和"草木"便是意象.此所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见之意见于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可见,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相似文献   

7.
李商隐的<锦瑟>是中国古代文人诗中解者最多、聚讼最繁的一首.通过"以诗证诗"的考证和对诗本文的解读可以看出,<锦瑟>诗实际上是诗人自弹瑟曲的一次心灵体验的诗性记录.诗歌表达了诗人弹瑟前由瑟形、瑟貌引发的年华感思,弹瑟中由瑟声、瑟境激发的漫染着诗人之情、积淀于潜意识中之心象以及弹罢瑟曲对幻象幻境的思味和"惘然"而致的心灵感喟.  相似文献   

8.
如果从"A"的多重意义解读文本,那么<红字>中最根本的原型--"原罪--救赎"可以在意义的动态阐释中突显出来."A"既是象征生命的开始,人性的复苏,同时也隐射<圣经>中万恶之源头.红字A是贯穿全书的主线,也是最为典型的象征.  相似文献   

9.
先说"连及".《易·系辞》云:"润之以风雨."雨能润物,风怎能润?其实这里只取"雨"义.象这种语言习惯上的"因其—并及其—"连类及之"的现象,就叫"连及"修辞格.课本中用"连及"格的例子有:《芙蕖》"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耳目",仅用"目"义.再说兼言.《论语》"沽酒市脯不食."食"兼言了"饮",因为"脯"可食,而酒应说  相似文献   

10.
<毛诗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与言."这指出情感在学生作文中的重要性,无"情"便无"言".文学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夫桃李不言而成蹊,有实存也;男子树兰而不芳,无其情也."  相似文献   

11.
剧版让人大呼"真香" 真人版《棋魂》的剧照一发布,几乎引起了网络群嘲,身为漫画原著党的妍言便是其中一个."剧版褚赢(漫画中的佐为)的造型太辣眼睛了."一开始,妍言一点儿追剧的意愿都没有,以为又是一部"翻车"的漫改剧.然而剧集播出一段时间后,涌现了大量的"真香党",营销水军、情真意切的个人"安利"都有.好友说:"真的还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佩饰如繁星灿烂绚丽,数不胜数. 玉是最主要的佩饰, "古之君子必佩玉".玉贵为统治者专有,从而可以标志佩戴者的身份."温润而泽"的玉被用来象征戴者的"仁".玉的"缜密似栗"则象征着"智".佩玉者并非只佩一种玉,所以走起路来,玉石相撞发出叮咚之声.  相似文献   

13.
一、在学生面前不说虚的,要做到"一言九鼎" 班主任要在学生面前有威信,首要一条就是要说话算话."有言必行",这个"言"不是班主任的一言之谈,不是班主任的个人意志.这个"言"是指师生共同民主制定的科学合理的班级规章制度、守则、行为规范、公约等,学生在班级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定.这些规定既有一定的强制作用,也有一定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4.
"风雨关春归,飞雪迎春到."那纷纷扬扬的雪花,晶莹剔透,美丽壮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雪不仅是一道自然风景,而且还具有人文意义:"瑞雪兆丰年",象征着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把"言"与"行"区别开来对待.中国有"听其言而观其行"的古训(语出《论语·公治长》),西方也有"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行动胜过语言)"的民谚,都是把"言"与"行"严格区分开且对立起来."言"当然不能代替"行",光说不做显然不行,但二者之间是否真的是互不搭界,截然分开的呢?  相似文献   

16.
[概念引入] 象征--构思的婉转技巧 高尔基说:"在象征下面,可以巧妙地把讽刺和大胆的言语掩蔽起来,在像征中,可以注入很多的思想内容."象征手法,类似比喻,但又不像比喻那样直截了当地"以彼物比此物",它是通过强化象征体的本质特征,曲折地表现与之近似的人与事、情与理.这是一种隐晦、含蓄而又能使读者产生体会愉悦的美感的技巧.  相似文献   

17.
唐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艺术瑰宝,历久弥新.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词之为体,要涉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要眇婉曲的文体特征和情深言长的内容特征是唐宋词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8.
"文字的含义蕴含在它的运用之中."政治象征理论主张,从政策的生产、传递和接受三个层面,来分析"字面上"的政策是否被实施,从而质疑语言的政治性和作为性.在政治象征理论的分析视域中,20世纪80年代保守主义阵营在公共教育政策文本中生产出"优异"与"选择"两个"象征符号",并通过"学校大辩论"实现了政策的合法化,最后在与新进步主义的"民主对话"中实现了政策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9.
十个吻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孟郊的<游子吟>正是对伟大母爱的歌颂."三·八"妇女节快要到了,我心里充满了对妈妈的感激之情.该送什么礼物给她好呢?  相似文献   

20.
"阳光教育"是一种教育目的."师范教育"是为了培养各级各类教师,"职业教育"是为了使受教育者将来更好地从事某种职业,而"阳光教育"则是为了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阳光学生"而进行的教育. 阳光是光明、公正、温暖、热情、自信、生机、力量的象征."阳光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这些品质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