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香港电影发展的黄金时期,彼时的香港电影,无论是影片的类型、数量,还是电影导演,都达到了一个相当的规模。当时在内地也掀起了一场港片热潮,香港电影在内地的传播达到了一个高峰。八九十年代香港电影的特征鲜明,其多元化、草根化、商业化、时尚化的电影风格受到内地观众的追捧与喜爱。香港电影在内地的传播对内地电影的本体创造、产业化经营、以及受众的审美趣味的提高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黑色浪漫"在当代香港电影中的一条主线是对体制性文化的颠覆,另一条主线是对弃婴和浪子心态的抒写。在97回归之前,香港文化基本处于无政府状态,这使"黑色浪漫"有了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在97回归以后,一些香港影片中的黑色浪漫在表达方式上变得委婉而隐晦了。香港是文化上的双重他者,这是"黑色浪漫"在当代香港电影中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中体西用"思想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所含内容极为广泛。这一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有其历史必然性,是中西文化冲突与社会危机的产物。在"洋务运动"时期,其实践虽以失败告终,但其影响却至为深远。  相似文献   

4.
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将儒家思想与教育融合,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对当时乃至当今社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是教育界无可争议的鼻祖。近现代知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其"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万世师表",堪称近现代教育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两位生活的年代相隔久远,但经探究比较可知,他们的教育思想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5.
厨川白村的创作论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苦闷的象征》一书中。该书出版不久,鲁迅便对其进行了翻译,并且大为激赏。本文从厨川白村的创作论思想出发,分别从位于其思想核心的"苦闷"与"象征"两方面挖掘其与鲁迅创作产生的共鸣,探讨其对鲁迅20世纪20年代后期作品的诸多影响。  相似文献   

6.
《美学四讲》一书是李泽厚先生20世纪80年代的美学专著之一,通过对"积淀"、"文化心理结构"等理论的分析,阐释了马克思的"自然的人化"观,建立了人类学本体论美学思想,并对中外各派美学思想作了一些适当的回应。  相似文献   

7.
亚历山大.杜布切克和他领导的"布拉格之春"改革运动是20世纪60年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值得大书一笔的内容。杜布切克的改革源于捷克斯洛伐克独特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特点,其基本主张是从捷克的具体国情出发走一条特殊的"捷克斯洛伐克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杜布切克的改革思想在他的祖国捷克斯洛伐克并没有结出硕果。然而,杜布切克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改革苏联模式的先驱者,其改革思想的影响却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时代。  相似文献   

8.
魏书生——穿西装的现代孔子,他教学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理论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曾风靡全中国,影响东南亚。然而,即使在轰轰烈烈推行教育改革的二十一世纪,他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仍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西方的国家思想首次进入韩国是1890年代。其思想是经由日本和中国来的。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中介绍了伯伦知理的理论——国家有机体论,该理论对当时韩国的知识分子起了很大的影响。民族主义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韩国民族主义的发展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且形成了以民族主义为根底的民主、自由、平等思想。可以说"救亡"精神和民族主义促进了韩国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0后”思维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后"思维是以年代(10年)作时间单位来分析所论述对象的一种习惯性思维。它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流入我国的美国代沟理论为理论渊薮。当前,不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喜欢用"80后"、"90后"等这种"0后"思维方式来讨论在校大学生的相关问题。我们应该理性审视"0后"思维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1.
"港味普通话"是普通话在香港流行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语言变体,它源于港人在说普通话时对粤普两语中同形异义词的借用和对外来词的借用。与香港本土文化及港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词汇进入普通话使用已成为发展趋势,大量的港式粤语词汇,经由"港味普通话"被内地的人们在普通话中广泛使用,并进入《现代汉语词典》。  相似文献   

12.
香港职业教育的发展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香港模式”,为香港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而香港理工大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又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典范与经验。合理借鉴香港理工大学“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对进一步提升内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水平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世纪以来,大陆和香港两地的喜剧片在题材类型与风格基调上有异有同。类型之异主要表现为:战争喜剧和民工喜剧是体现内地特色的题材类型,警匪喜剧和合家欢式市井喜剧是港式传统喜剧类型的延续;风格之异主要体现在:大陆一批喜剧片染有“黑色幽默”“冷幽默”色调,香港喜剧片擅长无厘头恶搞。两者的差异与各自的历史政治背景、地域位置、文化观念等因素有关。同时两地均拍摄有轻喜剧与爆笑两种风格的都市爱情喜剧;都创作有喜中含悲的小人物“悲喜剧”;奇幻喜剧、穿越喜剧与“黑色”喜剧片等片种均传达出某种荒诞性审美特征。两者的相似处说明处于同一时代的港陆电影在创作者的交流合作中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14.
香港动画电影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港动画电影有着自己的发展历史,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的香港动画电影有一些基本特征:漫画改编、影视先导、明星效应、喜剧对话、功夫情节、草根意识、艺术性欠缺、娱乐为重。为了取得更好的发展,香港动画电影走上与大陆合拍片的路子。  相似文献   

15.
女明星是文化工业明星制营销的商品。以法国学者露西·伊瑞格蕾的女性主义理论来检视香港性感明星徐子珊在影、视、歌三方面明星形象的设计、冲突、调整的演变过程,尝试从女性主义角度切入中国正在兴起的明星研究。通过详细的文本分析和具体的经验主义数据之间的比对发现,徐子珊的“明星个性”经历了从“假小子”到“性感尤物”的演变,戏里戏外又充满着矛盾和分裂。虽然,最终确立的视觉性感的“明星个性”渐获成功,但在文化意义上女性的主体性却悄然沉沦。  相似文献   

16.
香港电影在一百多年的发展期间,产生了形形色色的电影类型。然而时至今日,真正影响了全世界的.还是香港强盗片。它之所以能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如此强大的影响力,是和它独特的发展文化背景、低调的强盗形象、不同于世界的武侠环境、鲜明的女性形象及以静制动的个人风格分不开的。杜琪峰的《枪火》在此方面堪称经典。  相似文献   

17.
不能同意赵卫防先生对《以和为贵》作出的判断,用“思辨”和“黑帮文化”来界说此片是一种不太合适的介入思路。从电影本身各形式因素来看,《以和为贵》有非常出色的表现,并不弱于《黑社会》。用西方电影和戏剧的观念来衡量、诠释香港电影并不一定是最佳和唯一的选择,由中国古典戏曲与香港电影在美学特征上的联系入手,是一个新颖且可行的选择,这种研究思路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HKU SPACE)是香港继续教育的成功实践者,一直以来,它坚持从社会需求出发办学,根据成人学习者的特征和需求开发和设计课程,在办学理念上不断创新和发展,取得了成功。同时它采取高效的公司化运作管理模式,建立国际化的合作办学体系,创建可靠的质量保障制度,保持与香港终身教育的"立交桥"衔接与并行,形成了与香港资历架构相一致的特色继续教育模式。HKU SPACE的办学经验,对于当前开放大学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建设开放大学,既要立足国情,继承和保持中国远程开放教育的特色;同时更要吐故纳新,广泛吸取世界远程教育发展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促进香港学生赴内地升读大学,为了让内地大学及时了解香港考生来内地升学的情况,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回应他们的诉求,本文基于问卷与访谈的实地调查,以第一手资料梳理了当下港生来内地升读大学的动机、路径和基本诉求,分析内地高校对香港学生招生与就业政策的执行情况,探索在"一国两制"下内地高校对港招生工作的着力点及配套政策的跟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