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体育保健学》教材缺乏系统性和内在的逻辑性,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针对上述问题,对《体育保健学》教学内容提出调整意见,以使该课程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研究分析在应用型人才改革背景下,我校体育保健学课程实验教学,在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模式和实验成绩考核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解析了体育保健学课程的特点;其次,揭示了现行体育保健学课程实验教学的现状;最后,提出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希望本研究成果能对体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运动人体科学基础》是高职体育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我院对《运动人体科学基础》课程整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贯彻"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将《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和《体育保健学》三门独立的课程进行重构,优化整合成一门"三合一"课程,满足高职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在《体育保健学》汉语授课中汉语水平不适应、专业词汇理解困难、课堂教学容量大、考核有难度等问题,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采取了强化基础汉语和专业汉语的培训,修订教学计划,精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改革考试方式等对策,以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育保健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在高等学校课程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受到高度重视。本文对探究式教学在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展开论述,对探究式教学的概念、特点、实施方式等基本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详细阐述,最后提出在体育保健学课程探究式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在高等学校课程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受到高度重视。本文对探究式教学在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展开论述,对探究式教学的概念、特点、实施方式等基本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详细阐述,最后提出在体育保健学课程探究式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运用体育学、保健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阐述了高校开设传统体育保健课程的必要性,研究了高校传统体育保健课程的设置、特点、教学组织形式,并探讨了传统体育保健课对残疾大学生身心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由于大学生入学体格健康标准的修订,使很多高校出现体质弱势群体,由于他们身体素质和伤残现状的存在,就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面对这些体质弱势群体不能完成《体育与健康》课程,因此很多高校纷纷设立了保健体育班,而保健体育班如何授课也成了很多体育教师面对的问题,因此本为提出了运动处方在保健体育班教学中的可行性,希望能够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9.
通过比较法、观察法、数据整理等方法,对我国体育院校体育保健学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进行调查与分析,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对策,以期为体育保健学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产生积极影响,提高保健学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支撑和推动示范院校建设的诸多政策和我校示范建设的具体方案中,我校体育课程改革可以倚重诸如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加快推动中医学等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推动《中医养身与保健》等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突出医学人文教育等导向。依据政策导向对我校体育课程进行审视,揭示医学类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在示范院校建设背景下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胡承志,男,满族,生于1963年。中共党员。1987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获教育学学士学位,同年分配到通化师范学院体育系工作。1991年9月至1992年7月在扬州大学体育学院全国体育保健助教进修班学习研究生主干课程,成绩优异。2000年晋升为副教授,2008年晋升为教授。现任通化师范学院体育系主任。学术兼职有中国康复医学会体育保健专业委员会理事、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校体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通化市武术协会副主席、通化市长白山文化研究会理事。在教学方面,先后主讲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物力学、学校健康教育学、康复医学、速度滑冰、网球、大学生健康原理与方法、大学体育、选修篮球、排球、游泳等课程,其中“网球”课程被评为本校优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尽量了解学科的前沿知识,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欢迎。曾多次获教学优秀奖。在科研方面,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和运动人体科学保健康复。主编《体育与健康》一部、参编“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结构式体育与健康教程》、《中国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二部;参加省级重点科研项目研究一项、主持省级和院级科研项目各两项、主持...  相似文献   

12.
1981年出版的《体育理论》教材指出,体育保健课是为身体比较弱、或有某种疾病和身体某部分器官有缺陷的学生开设的。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体育保健课的规定为:“对个别身体异常和病弱学生升设必修或在高年级开设选修体育保健课”。由此可见,现行高校体育保健课的开设对象主要是身体异常和病弱学生。1993年邹继豪主编的住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材理论教程》是比较完整的体育保健课教材,但由于多年来我国体育教学重实践、轻理论的指导思想较为严重,仅把其中的太极拳、保健气功等传统养生方法作…  相似文献   

13.
当前,各高校体育院系对体育保健学课程的教学时数进行了调整,减少了体育保健学的理论课时,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压缩。在这种背景下,势必要对体育保健学考试进行改革与探索,传统的体育保健学考试形式单一,成绩构成略显呆板,面对大容量的教学内容,仅靠期末的闭卷考试已不能体现新时代下学生学习的要求,对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带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与创新时代下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且考试内容仅局限于教材,无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与中小学时代的应试教育大同小异,而体育保健学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这样做的后果是会割裂理论与实践间的联系,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保健学意识的培养不利,且此种僵化的考试模式在当前许多高校体育院系中比较普遍。本文对体育保健学考试改革的内容与途径进行探讨,以促进体育保健学在高校体育院系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推动逐步实现省属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使广大学生能享受高质量、高水平的优质课程,今年贵州省建立了优质课程高校课程互选共享信息平台,于9月首批在贵阳市花溪大学城4所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开展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据介绍,包括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阳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在内的4所高校参与了此次课程互选,共开设8门课程供学生选择,分别是贵州师范大学《公关礼仪》和《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贵州财经大学《经典广告欣赏》《社会保障学》课程,贵阳医学院《人体奥秘》和《微生物与人类生活》课程,贵阳中医学院《传统保健体育》和《养生学》课程,4所学校2013级共有1600余名学生参加了选课。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从提升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剖析了体育保健学实验内容设计与社会体育专业之间的关系,揭示了现行体育保健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现状不利于提升人才竞争力的培养,并大胆提出体育保健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思路:"大大增加实验学时数,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等。"展现实验室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为提升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竞争力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论全民健身与高校体育保健课程改革刘镇章正当我国人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以战斗的姿态迎接新世纪挑战的时候,一九九五年六月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纲要》的实施是中华民族体魄建设的伟大工程,它充分表达了我国人民发展体育、参与体...  相似文献   

17.
当前,学校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体现教育的公平性,普及体育及其健身理论,就必须把握好保健班学生体育这一环节,保障其接受体育教育的均等机会。为此,笔者从构建高校保健体育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保健体育课程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内容的编制等几方面提出了一点思考,为完善高校保健体育课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体育保健学在培养下世纪高素质全面发展人才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函授生如何抓住本课程的重点和要点,真正学好体育保健学课,成为与学历相称的人民体育教师。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6,(42):101-102
体育保健学是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一直以来多沿用"填鸭"式的满堂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虽然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但是不能很好地把二者结合运用于体育实践。PBL教学是一种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新型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尝试将PBL教学应用于体育保健学教学,为教学注入活力,在体育保健学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体育保健学PBL模式下学生由被动变主动,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高校体育学院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带来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必然性,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剖析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大学体育》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着力点应放在优化课程内容设置、健全考核评价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体育场馆设施等方面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