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网络社会作为一种隐性文化在给人类尤其是青少年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带来根本性变化的同时,其内在的痼疾也为规范青少年网络道德品性、型塑网络道德体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认识网络时代与现实社会的际遇,了解网络社会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明确网络社会对青少年成长的挑战,拓宽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的途径,是当务之急,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面对网络社会中青少年道德行为失范现象,需要正视网络社会的新挑战,从倡导网络社会伦理道德规范、构建网络社会青少年主体性道德教育体系、接受文化反哺、完善网络技术、加强网络立法等方面在青少年道德教育路径上作出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网络犯罪成因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生理、心理和伦理等个体因素和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等社会因素的影响,青少年成为日益严重的网络犯罪案件的主力军。堵塞网络漏洞,完善法制,加强网络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是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有效措施;加强对青少年的引导和教育,健全青少年网络人格,预防青少年网络有害使用是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治本之举。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社会支持的角度透视青少年的网络行为,试就当前青少年的网络生活状况、网络社会支持现状以及当前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与青少年网络生活脱节的症结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并就青少年网络生活的负效应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网络行为调查与心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信息化社会里,青少年与互联网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过度使用和不良使用互联网会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造成身心损害,危害家庭和社会.所以青少年网络成瘾正在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文章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对840名青少年的网络行为进行调查研究.探讨青少年网络行为和心理的现状,为进一步研究青少年网络健康教育、网络成瘾机制、诊断方法、矫治措施和防治策略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网络成瘾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性特征,采用《网络成瘾量表》和《中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对344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网络成瘾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性总体状况较差,在心理优势感、心理能量、人际适应性和心理弹性四个维度均低于正常使用互联网者;网络成瘾女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性更低于网络成瘾男青少年。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网络社会排斥、青少年社交焦虑和自尊三者的关系,采用网络社会排斥问卷、社交焦虑问卷和自尊问卷对735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网络社会排斥正向预测社交焦虑;网络社会排斥通过自尊的中介作用对社交焦虑产生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作为一种非积极的、负面的人际关系体验,网络社会排斥会增加青少年社交焦虑的风险,这启示教育工作者应重视网络社会排斥这一现象,提升青少年的自尊水平,引导青少年摆脱社交焦虑的困扰,进而促进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从网络、家庭、学校、社会方面出发,列举了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危害,对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从家庭、学校、社会几方面共同努力,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网络已是青少年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之而来的网络成瘾也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网络成瘾造成的心理、教育、伦理观念和社会问题也日益的凸现出来,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体与心理健康成长,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本文主要阐述了多学科观点中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并分析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弱势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由多主体参与的社会支持网络,正确对待网络成瘾的青少年,从而引导他们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教育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是一种新兴媒体,它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使人类社会迈向了网络时代。青少年是未来的主人,而网络是未来世界的最主要的呈现方式,网络要伴随青少年成长,因而青少年的成长将会打上网络的烙印。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犹如一把“双刃剑”。本文主要就青少年网络成瘾进行了界定;分析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重点提出了应从国家和社会、家庭、学校以及青少年自身等方面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教育对策,以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犯罪、尤其是青少年网络犯罪逐渐突显,成为干扰社会和校园的主要问题。因此,对青少年网络犯罪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尤为必要。本文阐述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概念与特点,从个人原因和社会原因分析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试图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预防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由于青少年本身法制观念的缺失,以及家长和学校对青少年的上网行为缺乏有效的教育和引导,青少年网络犯罪频频发生,已经成为一个令人头痛的社会问题。要想有效控制和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社会、家长和学校就要加强青少年的网络道德修养教育,引导他们健康地利用互联网。同时,管理部门应采取技术防范措施,优化网络环境,避免青少年受到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影响和毒害。  相似文献   

13.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在信息化时代,校园网络文化在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积极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4.
网络亲社会行为是指在网络中发生的符合社会期望的,对他人、群体或者社会有益的,自愿实施的行为。本文通过追踪调查上海某中学的BBS,发现无偿提供信息是青少年主要的亲社会行为。青少年网络亲社会行为呈现出行为主体符号化、相对不确定性与“零”损失;互动形态多样性;行为主题多为无偿提供信息和精神支持,行为结果具有强扩散性等特征。为促进青少年的网络亲社会行为,需要培养青少年的网络素养,规范虚拟社区秩序,培育虚拟社区文化。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的青少年学生是我国网民中最活跃的群体。但网络社会并非一片纯净的天空,目前存在着网络犯罪、网络欺诈、网络侵权、网络沉溺等一系列问题,对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方式、道德意识、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负面冲击。为规范青少年的网络社交,政府应该加大对网络的监管力度,加强立法,加强对网络从业人员的管理;学校也要将青少年网络社交内容直接纳入到学校对青少年的教育体系中,提高青少年学生对网络的认识水平和应用水平。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培养青少年的自控能力;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6.
网络时代,当网络成为青少年学习生活中的必要部分,网络在呈现了信息化便利的情况下,一些问题也就随之而来。网络内容的丰富多样使得自制力及分辨力不够强的青少年深陷其中,对网络虚拟社会的沉溺与依赖甚至使部分青少年无法适应现实社会的生活;而现实社会是每个生命个体生存的基础环境,只有网络环境而没有现实社会,生存也无从谈起。所以,加强其网络虚拟环境与现实社会对接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一、网络社会中青少年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表现1.学业求知的冷淡漠视网络社会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环境,它为青少年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和学习方式,进行虚拟实训,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应该说,网络社会是青少年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也  相似文献   

18.
网络成瘾是一种精神神经心理性疾病,临床可分六种类型。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青少年网络成瘾在给自身带来多种危害的同时,已经成为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防治要从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医疗机构全方位展开。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遭遇网络欺凌的现象日益增多,网络欺凌青少年的消权问题已严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成为当前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基于增能理论视角,需从个人、人际、环境等三个层面对网络欺凌青少年进行增权。同时,在实务操作层面上,社会工作可从个人、人际关系和环境等三个层面对网络欺凌青少年消权问题进行介入,以提升网络欺凌青少年的增权。  相似文献   

20.
沈旭升 《时代教育》2012,(20):43+51
今天当我们步入网络社会,发现青年与网络之间存在众多的契合点,正是这些契合点使青年对互联网"一网情深"。在网络千姿百态的影响下,虽然向社会展示了其众多绚丽之处,也令人倍感惊喜;但不少青少年网民的失色表现却无论如何不能给社会增辉,不能让人高枕无忧。网络有助于创新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开拓青少年全球视野,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但是网络的负面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信息垃圾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