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当学生阅读一篇课文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迅速地把握必要的信息,删繁就简,帮助学生清晰、敏捷地抓住文章的思路,这是教师进行课文整体教学的主要任务.为此,教师在课文教学中可使用螺旋式的思维方法,帮助学生进行课文的整体阅读;采取整体快速阅读法,培养学生课文的整体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式进行评析,整体把握阅读内容.此外,还可通过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当学生阅读一篇课文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迅速地把握必要的信息,删繁就简,帮助学生清晰、敏捷地抓住文章的思路,这是教师进行课文整体教学的主要任务。为此.教师在课文教学中可使用螺旋式的思维方法,帮助学生进行课文的整体阅读;采取整体快速阅读法,培养学生课文的整体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式进行评析.整体把握阅读内容。此外,还可通过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3.
《唐诗五首》作为教学容量比较大的一篇课文,采用以往单一的陈旧教法,教学效果是不明显的,需要采用多种教法,如跨学科学习、专题教学、对比阅读等,改变以往只从诗歌本身字词讲解的单一角度,更好地引导学生积累学习方法,还可以从拓展阅读的角度进行教学,从而打开学生学习的思路,使学生对诗歌形成多角度的立体认识。  相似文献   

4.
研究性阅读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探索研究的方式自主阅读,以获取和运用有关知识和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研究性阅读的关键是要选准研读点,以之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阅读探索。那么如何确立研读点呢?1.以课文题目为研读点。文章的题目犹如一个人的眼睛,蕴含、折射着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以课文的题目为研读点可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如学习课文《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若让学生仔细研读课题,抓住题眼“舍身”进行研读活动,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以课文作者为研读点。教材中有许多名家名篇和写名人故事的文章,以作者…  相似文献   

5.
一、什么是造句作文训练法 所谓“造句作文训练法”(以下简称“造作法”)就是用课文中的精美词语来进行多角度的造句练习,然后选句扩段,连段成篇的一种作文训练方法。学生学完一篇课文,文中新奇的内容和精妙的语言常常使他们赞叹不已,回味无穷。教师就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精妙语言进行反复品味,在达到心领神会、完全感悟的良好氛围时,让学生(或教师)从课文中取最精美的词语来进行多角度的造句和扩变句式的练习,这进行的是拓宽即将选择素材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研读、揣摩、感悟、玩味的心路历程中各有所得,发出不同的声音.笔者在此结合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2册课文《孔子游春》谈谈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这篇课文是一篇游记散文.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说:“我以为教师教语文,无非是引导学习看书作文的本领,主要一步在透彻理解课文。而所谓透彻理解,须反复玩味课文,由字句章节而通观全篇。”(《叶圣陶语文教育书简》)让学生“反复玩味课文“不是让他们简单地重复阅读,而是选准角度,分层次地引导学生带着明确的单一的目的把课文看了一遍之后,再看一遍,使学生每看一遍,均能有新的发现。每一个阅读层次就应有一个角度,层次与层次之间环环紧扣,逐层提高,形成递进式的阅读结构,使学生的阅读认识由粗到精,由初晓课文内容而细悟全文的主旨。下面以《琵琶行》的教学为例,作一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8.
研究性阅读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探索研究的方式自主阅读,以获取和运用有关知识或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研究性阅读的关键是要选准研读点,以之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阅读探索。那么如何确立研读点呢?1.以课文题目为研读点文章的题目犹如一个人的眼睛,蕴含、透射着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以课文的题目为研读点可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如学习课文《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若让学生仔细研读课题,抓住题眼——“舍身”进行研读活动,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以课文作者为研读点教材中有许多名家名篇和写名人故事的文章,以…  相似文献   

9.
一篇课文总有自身的特点,或遣词造句方面,或布局谋篇方面,或选材立意方面,教师如能引导学生求异思维,发现课文妙处,哪怕点点滴滴,就能让学生在课文的反复阅读中,有如步入曲径,领悟甚多,其乐无穷。  相似文献   

10.
“整体反复”是一种适用于广大一般语文教师掌握运用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艺术。所谓“整体”,就是将一篇课文作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板块”来处理,在每一次的阅读品析之中都是以“全文”的面貌出现;所谓“反复”,就是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由浅入深地多次地组织阅读品析教学。“整体反复”法的设计对象主要是一些精美的短诗和短文;其主体教法是“以读带讲”、“读读讲讲”,于反复的阅读品析之中传达出课文的丰富内蕴。 下面《天上的街市》的教学过程,表现出明晰的“整体反复”的教学思路。 步骤一:听读,感受诗的内容。(3分钟) 步骤二:诵读,体会诗的节奏。(3分钟) 步骤三:诵读,表现诗中的重音。(3分钟)  相似文献   

11.
一、认真研读课标,慎选教学内容1.研读课标总目标,保证教学内容选择合适。众所周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对同一文本的阅读,由于读者的生活阅历不相同,知识水平有差异,阅读结果一定是各不相同的。同样的道理,我们每个教师对于教材中的每篇课文的理解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教师喜欢文学研究,对文本理解得要深一些,那么他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往往引导学生去挖掘深层次的文学意蕴;有的教师阅读量大,从一篇课文能联想到多篇相关的文章,那么他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往往是多多益善;有的教师谨慎、细致,总担心学生学不懂,那么他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尽量简单、浅  相似文献   

12.
《幸福是什么》是一篇阅读课文,讲的是三个牧童在智慧的女儿引导下,经过亲身实践,最后弄明白了幸福的含义的故事.通过阅读、写作,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一、疏通文意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学生易于理解.教师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疏通文意.然后联系课后思考题,将课文划分为四个层次,领会课文意思,并从课文中找出关于幸福的句子;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专题研读:研读,即研究性阅读,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探索的方式自主地进行阅读,以获取知识、激发兴趣、陶冶情操、提高阅读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优化语文综合素养。专题研读,指引导学生围绕可以涵盖整篇课文的一两个专题进行研读。  相似文献   

14.
一、研读教材,深入挖掘,做好课前准备语文素养的形成要靠大量的阅读去积累,要靠阅读过程中的认真体会和领悟。所以,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挖掘极其重要。首先,不同体裁的课文有不同的学习和欣赏角度,因而要采取不同的阅读引导方法。如,  相似文献   

15.
学生阅读一篇课文,不应是接受型的阅读,而应是批判性的阅读。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用求异思维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让他们的个性在研读中得到张扬。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如何教会学生读懂一篇课文,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一、研读重点词句与片断指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研读理解。如《富饶的西沙群岛》  相似文献   

17.
一、注重读书这里讲的读书不仅仅是读教材上的课文,还要超越文本,在网络上进行阅读。良好的语感,要靠平时多读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来实现。如在教《荷花》一课的教学片断时,让学生读了5遍后教师才开讲:第一遍要求学生在网上阅读,对教材进行整体感知;第二遍要求学生读顺课文;第三遍要求学生读懂课文;第四遍要求学生赏析课文;第五遍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只有这样,读书才能落到实处;只有这样,语感才能得到培养。二、注重发现这足以说明发现在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只有发现才能读进去、品出味儿;只有发现才能读得深、悟得透。…  相似文献   

18.
<正>《醉翁亭记》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的经典篇目,教过很多遍了。现在重教这篇课文时,才感觉过去教授此文时,一直是解析教材,而不是引导学生主动研读和理解。该怎样设计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地研读、理解并欣赏这篇优秀的古典散文呢?选择恰当的切入点是关键。文章结尾写道:"太守归而宾客从也,然而宾客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学生阅读到这里,很少注意此语的深意,认为是作者随意说出的一句话,如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一样。学  相似文献   

19.
语文阅读能力是一种能力建构,靠的是大量的反复的语文阅读实践,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在感知、记忆、积累、应用四个方面下功夫,扎扎实实地指导学生识字、学词、诠句、析段、解篇,让学生在精彩纷呈的"谁持彩练当空舞"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地进行语文实践,逐步提高语文素质.为使这些落到实处,针对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应把握好阅读的层次:基础阅读--框架阅读--咀嚼阅读--延伸阅读.  相似文献   

20.
余映潮在《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10·3C)》上撰文认为,阅读教学要做的最基础、最细腻的工作,就是科学而又艺术地进行课文研读。教师的任务,就是把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读"厚",把每一篇课文教"薄"。课文研读是语文教师的第一功夫。这种功夫,表现在能够读出课文的味道。对于课文,必须精读、深读、细读,领会、赏析、体味,从不同的角度,或选点,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