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由3项调查组成.其一,调查当代中国青少年心目中的主流价值观.以1285名各级各类学校学生为对象的开放式调查研究表明,主流价值观有14项,即自我观、法制观、审美观、亲情观、公正观、国家观、友情观、健康观、群体观、财富观、生态观、人权观、集体观、关爱观.其二,调查这些主流价值观的含义.基于文献研究结合专家研讨、征询后形成了表达14项主流价值观含义的命题句,并在以570名中学生为对象的匹配反应作业中获得确认,表明命题句能反映主流价值观的含义.其三,调查这些主流价值观的取向.以334名年龄22~25岁的大学研究生和公司职员为对象的两项作业表明,国家观、法制观、集体观、群体观、生态观5项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取向,健康观、自我观、财富观、亲情观、审美观5项具有明显的个体性取向,人权观、友情观、公正观、关爱观4项则兼具个体/社会两种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本质观与价值观的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的本质观与价值观规定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问题的基本取向,理清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本质观和价值观的发展脉络.对指导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本质观和价值观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梳理.探究了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本质观和价值观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价值观的迷失,是当今中国社会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缺少了价值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没了"主心骨"。孔子仁学思想在现代中国个体人生观、社会观、政治观的建设中仍然具有积极作用,它是我们今天制度创新、价值重建和文明发展的动力和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4.
所谓时间管理倾向是个体在对待时间的功能和价值上、在运用时间方式上所表现出的人格特质。它包括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三个维度。时间监控观指个体利用和运筹时间的观念和能力,它通过一系列外显的活动来体现。时间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利用和运筹时间的信念和预期,反映了个体对时间管理的信心以及对时间管理行为能力的估计,它是制约时间监控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实事求是价值观是对人类价值活动、价值关系的概括总结 ,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实事”、“求”和“是”中有着丰富的价值论意蕴 ,是该价值观的基本范畴。该价值观同科学世界观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融为一体。它由价值基础观、价值主体观、价值动机观、价值目标观和价值取向观、价值建构观、价值选择观和价值评价观、价值原则和价值方法观、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观等组成。该价值观的核心是讲求满足人民需要的实效。它有求实性、实效性、人民性、民族性等一系列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贫困大学生是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对这部分大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部分.价值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个体的成就,因此对贫困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贫困大学生价值观建构的内容、方法和途径等方面做了相应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吕伟 《广西教育》2010,(29):57-57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中的三个维度之一,它要求学生初步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而生态文明价值观则是一种重要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所谓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就是指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生态文明价值观要求人类要尊重和爱护自然,要自觉、自律,树立生态观念,  相似文献   

8.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体育锻炼价值观,它是指个体评价和选择体育锻炼的标准,有目的性体育锻炼价值观和手段性体育锻炼价值观之分,对体育锻炼行为具有解释、预测和导向的作用.体育锻炼价值观具有主观性、选择性、社会历史性、阶段性和导向性等特征.研究体育锻炼价值观是体育锻炼行为研究的需要,是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需要,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需要,是不同时代体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劳动观和地位观是价值体系的核心。我国传统的劳动观非常低调,也缺乏平等意识,与时代精神价值取向刚好相反。与现代生活相适应的核心价值观,应该是积极的劳动观和平等的地位观。语文课堂教学是重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语文课程的文化立场中,引导学生发掘语文课程所潜藏的思想资源,积累生活经验,生成人生体验,由此获得语文知识的个人意义,重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建构主义教学观及其对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教学观是对传统教学观的批判和发展。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是由人创造的并受他们的价值观和文化的影响,主张学习是对知识的主动建构,重视个体的建构潜能,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对于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师生观的分析有利于对传统教学观念的改变,并为如何培养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思维空间,对我国当下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