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去浙江大学任人文学院院长.有一位朋友经常对我很不佩服,他讽刺地说:"你去教他们写武侠小说吗?去教他们写明报式的社论吗?"如果武侠小说和我过去所写的那种政论文章可以教学生照学来写作,我当然乐于教导,但有些学问、有些文章是只能凭自己习得、由自己抒发的.所以我回答说:"我想去提倡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浙江大学向来以工程、自然科学著名,我希望中国所有学理工的人,身上也都带有浓烈的传统人文精神.你看华罗庚先生、陈省身先生、杨振宁先生、李政道先生、竺可桢先生等等那些卓有成就的大科学家,哪一位不是对中国传统学问有相当高的修养.外国的爱因斯坦、达尔文等等,他们哲学上的造诣,恐怕还超过不少专业的哲学家."  相似文献   

2.
曾经听到一个真实的笑话:一个科班出身的数学老师,因为学生总反映听不懂,且所教班级数学成绩不理想,于是校长忍痛割爱,让他去教体育;结果学生又反映,他上的体育课一点意思也没有,什么也不会;最后校长无可奈何,决定让他去教语文,并告诫他说:你如果连语文也教不好,我看你这个老师就别当了。这个笑话够冷的,也让所有为语文教学勤奋耕耘、不懈探索的教师感叹和伤心:一堂语文课好上吗?它的内存需多大?  相似文献   

3.
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基层的工作者,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他们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领路人.他们承担着培养人、教育人的重要职责,他们对学生有着最直接的影响.新形势下,应该以科学发展的思想去看待大学政治辅导员工作.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可是,面对学生犯错误,作为教师,你能不生气吗?或许是我的脾气过于急躁,或许是我的性格较为古板,也或许“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孩子”的理念还没有深入我的灵魂,否则为何面对这群天真无邪的孩子,我常常会气得不停地提醒自己不要生气,不要生气,然后深呼吸,再深呼吸。曾有几次打算不去理睬他们,可是内心深处总有一段话不断涌现出来:“他们是你的学生,是社会的未来,你是一名教师,你的责任就是教育好他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所以良知告诉我,面对孩子们犯错误,我必须生气。  相似文献   

5.
当代少年儿童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度过。在学校他们作为学习者、被管理者与教师处于不对等的地位,他们的权利往往容易被忽视。加之目前学校的管理还有很多的不完善之处,教师的法律素质、道德水平不高,校园中侵犯少年儿童权利的事件屡屡发生。面对越来越多的学校管理诉讼案件,有些教师认为,教师越来越难当,学生越来越难教。对学生管理松点,学生学习成绩上不去,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成果及评优评级;对学生严厉点,学生就会把《少年儿童保护法》等法律当“尚方宝剑”,说你违法。有些教师非常困惑,教师难道就没有权利了吗?当然,教…  相似文献   

6.
【教学设想】语文似乎越来越难教,到底教什么、怎么教很难说清楚。笔者以为,一篇文学作品的教学,首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去理解文本的原味,去体验文本中人物的真实情感。本真也许是最平淡的,可也是最真实的。文学作品的阅读往往是个性化的,但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他自己的解读方式,让学生潜移默化地获得理解与能力的提升。【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中"逾""走""怒""苦""衰"等实词的含义,进而把握文章大意。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教师,"差生"这个字眼是很熟悉的。这是我们教师最不愿面对的,但是却又不得不去面对的一群孩子。他们有的学习差、有的纪律差、还有双差生。如何去面对这样一些特殊的孩子们呢?在这两个学期中由于所教的班级人数较多、"差生"较多,使我有机会接触了很多这样的孩子。在和他们交往的过程中让我对他们更加了解、更加理解更加疼爱。  相似文献   

8.
班上总有这么几个调皮鬼,让你觉得教育在他们身上不起什么作用,不管你怎么教,他们依然我行我素。李飞就是其中的一个,他生性好动,上课坐不住,常常在你讲课最投入时给你难堪。这不,今天又是他,当同学们听课十分专心时,他突然大声打了个哈欠,惹得班上的同学哄堂大笑,他一点也不觉  相似文献   

9.
也谈中职生     
中职的教师,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走进课堂,满满一教室的学生,听你讲的没几个,木木地坐着的、侧歪着的、睡觉的、偷着玩手机的却很多。如果你对他们进行管教,听话的会暂时收敛一下,不听话的会跟你干起来,“理”都让他们占了,简直让你下不了台。面对这样的学生,有些教师会有听之任之的态度,只要不过分扰乱课堂秩序,就由着他去吧,何苦自找难堪呢?但也有很较真的教师,一定要拗过劲儿,结果情况会更糟糕,  相似文献   

10.
私奔的歌拉     
他以为歌拉来这个城市是为了找他,是一场世故爱情的阴谋,没想到,他才是那个最世故的人。他以为他看明白了爱情的真相,懂得了爱情,原来他才是那个最不懂爱情的人。  相似文献   

11.
我的同事告诉我,他教《奇妙的眼睛》这一课时,学校有紧急的事要他去做,刚上课就把他拉走了,匆匆忙忙把放大镜发给学生:“大家去玩放大镜,你能发现放大镜有些什么用处?”学生差不多玩了一节课。事后他找学生考查,学生竟能把放大镜的作用说得清清楚楚,他感到有趣,接连问了许多学生,回答都是一样。他的结论是:不用老师讲效果还好一些,如果我去教,可能还达不到这样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的是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问题的方式所决定。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一个教师尽管教同一门课、面对同一批学生,但他在每节课上所处的具体情况和经历的过程都并不相同,每一次都是惟一的、不可重复的、丰富而具体的综合。教师的创造才能、主导作用,正是在处理这些活的情境中得到发挥。这些活的情境向教师的智慧与能力提出一系列的挑战: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的…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育学认为,实施语文的主体性教学,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语文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质疑,他们已经习惯了只学不问,但这并不代表他已经理解了老师所教的内容。卢梭指出:“如果老是由你去指点他,老是由你去告诉他,结果你用这个方法的确会使他变成一个傻子的。如果你用你的头脑去指挥他的手,那么他自己的头脑就会变得没有用处!”事实上,一个成功的老师更应该激发起学生质疑的兴趣、勇气、信心和能力。让他们敢于对老师质疑,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学会学习,体验创造的魅力!一、启发学生发现问…  相似文献   

14.
俗语有云:有些人不用教;有些人要用言语教;有些人则要用棍子教;而有些人即使你用棍子教也教不出来。说得好!它通俗而深刻的道出了学生中不同层次的客观存在。一个高明的教育者,一定是能正确面对并能科学解决这一问题的,而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就是“分层教学”。  相似文献   

15.
学教琐忆     
当教师就得学"教",学不好"教",怎么教好学生呢.我当教师是半路出家,也不知道怎么教,上课就是一个劲儿的讲.后来才知道教学还要讲究教学方法,教法好,效果就好.我就学起教来.向谁学?向书上学,向老师们学,还向我的学生学.学生能教老师教法吗?能.我有些教法就是学生教我的.我们成天与学生打交道,只要不把学生当容器来"灌",而把他们看成是学习的实践者,虚心向其请教,认真总结他们的学习经验,并依照改革教学,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不过,学生不会直截了当教你教法,而要我们做有心人,去发现,去"自学".五十年代初,有一次领学生去锄谷苗.农村老师事先告诉我怎样区分苗和草.他讲得清清楚楚,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学认为,实施语文的主体性教学,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语文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质疑.他们已经习惯了只学不问,但这并不代表他已经理解了老师所教的内容。卢梭指出:“如果老是由你去指点他,老是由你去告诉他,结果你用这个方法的确会使他变成一个傻子的。  相似文献   

17.
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常遇上有些学生,无论你怎么口婆心地要求他好好学,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他们感兴趣就会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自觉去学。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培养小学生爱数学是引导他们学好数学的基础。现以我从事的小学数学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一、让学生"爱屋及乌"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教  相似文献   

18.
智慧的美丽     
那天晚上看王小丫主持的《开心辞典》 ,我流了泪。这不是一个煽情的节目 ,因为有一种真实和聪明在里面 ,还有那分期待和紧张。是那个人感动了我。他的家庭梦想都是为别人 ,几乎没有自己一件东西。他有个妹妹在加拿大 ,妹妹有电脑没有打印机 ,于是他想得到一台打印机给远在加拿大的妹妹。王小丫问 ,那你怎么给妹妹送去 ?他说 ,我再要两张去加拿大的往返机票啊 ,让我的父母去送 ,他们想女儿了。听到这 ,我就有些感动 ,作为儿子 ,他是孝顺的 ;作为兄长 ,他是体贴的。主持人也很感动 ,她问 ,那你为什么还要一台电脑给你父母 ?他说 ,因为父母很想…  相似文献   

19.
家有小暖男     
周末,老公告诉我,他要去外地代职一年。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我一下子就懵了。军婚十几年,面对出差早已习惯,可这一次没有一丁点儿的预兆,我一时难以接受。"我跟你说,你要把我们娘儿俩带去。"他知道这是我说的玩笑话,可还是无奈地笑了笑。"爸爸,你走了谁陪我下棋,谁陪我晨跑啊?爸爸,你能不能不去啊?我说什么也不让你去。"儿子的话让我一惊。显然,我的情绪有点影响了他。"儿子,你就当爸爸还在当营长。以前,他们野外训练的时候,我们不也是几个月见不着他?"心里再  相似文献   

20.
我认为宝宝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因为从文中可知道宝宝平时很听话,从来不打入,遇到别人打他,也只能采取哭或告状的方法,显得软弱可欺,甚至有些可怜。哭并不能解决问题;告状,借助老师的威信,一次两次还可以,倘若老师当时不在,那又怎么办呢?我认为宝宝爸爸教的“别人打你,你就打他”这种方法最有效。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很善于因材施教,他的弟子冉求退缩不前,他就鼓励其勇进的一面;仲由好强争胜,他就培养其谦退的一面。像文中宝宝这类孩子,他们的性格往往比较温顺、乖巧,甚至有些懦弱,所以完全可采用“以其人之道还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