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学习《美国历史与文化》课程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美国历史,文化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更有效的学习英语语言。美国建国以来各个历史阶段都可以在不同的影片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反映。利用影片来教授美国历史与文化是英语教学中的一种可行性尝试。  相似文献   

2.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于1976年发表了《女勇士》而一举获得成功,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更是被克林顿赞誉为"一部划时代的作品",是美国华裔文学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尽管文学评论、批判家用不同的批评的方法、角度对其进行研究,相关的评论文章也有如汗牛充栋,但对于《女勇士》的阐述和研究还没有达到完整完全的程度。文章试图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来分析文章中的女性形象,特别是文章中大家耳熟能详的花木兰形象,从新历史主义视野下看这部作品的对当时社会和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非裔美国小说家莫里森极具历史意识,十分关注美国主流社会对黑人历史的忽视与抑制。她的获奖小说《宠儿》通过挪用美国内战前玛格丽特·加纳的真实故事,用小说这种形式对奴隶制进行反思。关于这部小说的大多数评论是分析女主人公塞丝作为一名母亲因受奴隶制的压迫所表现出的畸形的爱,将人生经历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来解读塞丝的多重身份能更深刻更全面地揭露美国黑人奴隶制对女性的摧残。  相似文献   

4.
人权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国际政治问题。人无论其性别是男是女,都应该享受平等的人权。目前,以美国为主要代表的西方世界,正日益频繁地祭起“人权”这个法宝,动辄以“人权”为名制裁他国。而美国自己的人权状况又如何?历史地研究美国的人权政治,可以宏观地探讨和揭示美国妇女在美国的政治、历史上所处的受歧视的地位及其社会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5.
美国文学中有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美国梦,在不同历史时期,美国文学中的美国梦有着不同的表现;在讨论美国梦产生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时期的美国文学中的美国梦:美国梦的实现、美国梦的扭曲、美国梦的幻灭及美国梦的解构。  相似文献   

6.
女性解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点。19世纪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女性解放,体现出螺旋式发展的历程。从根本上认识女性解放的必要性,对人类和谐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是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系列作品体现出他对人类命运的关切,对弱势群体的人道主义关怀。海勒在不同作品中展现了美国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也通过不同的人道主义关怀对象,体现出美国社会的症结和矛盾所在,从而为理解美国社会历史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独特的多元文化背景下,女性成长小说呈现出的多维度构建方式和鲜明的时代感,体现了女性在成长过程中对自我、社会的不断认识和把握,同时也折射了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对于女性的社会定位和伦理价值影响。《小妇人》和《嘉莉妹妹》中的女主人公们因为所处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环境和价值观念氛围,而呈现出了不一样的成长路径和成长追求。她们在实现自我的过程中,伦理价值观因为社会发展而进步,同时也受到时代价值观念的影响和束缚,有收获,也有失去。  相似文献   

9.
由于美国非裔民族的特殊创伤历史,历史观一直是美国非裔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话题。美国当代非裔女作家格罗丽亚·内勒的小说《林顿山》通过主人公老卢瑟·奈迪德和子孙从无到有由兴而衰的过程反映了极端利己主义与自我毁灭的必然联系,并揭示了极端利己主义价值观念的形成源于对美国非裔创伤历史的错误观念。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分析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在《女勇士》和《中国佬》中对文化符号的运用,阐释了其作品中的文化符号并不代表中西方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而是被赋予了指涉华裔群体在美国社会中的族裔身份和揭示与华裔密切相关的美国历史和社会背景的真实面貌的双重内涵。  相似文献   

11.
唐鹏  杨丹 《沧州师专学报》2009,25(1):54-55,60
声势浩大的废奴运动在美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揭露了奴隶制的罪恶,推动了内战的爆发,使奴隶得到解放,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通过对内战时期废奴运动者的活动分析来探讨废奴运动在战争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战时中立是国际法范畴的概念,从法理上看,不适用于一国内战,然而历史上一国在他国内战采取中立的事例不胜枚举。美国内战中英法等欧洲国家的中立就是较为典型的个案,英法等国的中立具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政治意义;名为中立、实为干涉,从实质上看是一条独特的干涉之路。英法等国中立的核心是利益,正是为了利益,英法的干涉图谋破产。但在战略利益方面英国从其中立政策中渔利颇多。  相似文献   

13.
美国内战结束后至19世纪末,自由放任思想成为政治思想主流。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美国经济走向辉煌,但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威胁到了资产阶级的统治。自由放任思想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新的国家干预思想应运而生,并在19末20世纪初取代自由放任思想成为美国政治思想主流,从而为政府干预社会经济和20世纪初美国社会的全面变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美国战争文学年轻而富有朝气。它再现了美国历史上的战争画面,反映了美国社会的发展变迁并以独特的形式影射出不同战争的时代特点、人们对战争不同的态度、观念和情感,这对美国乃至世界文学都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美国战争文学年轻而富有朝气.它再现了美国历史上的战争画面,反映了美国社会的发展变迁并以独特的形式影射出不同战争的时代特点、人们对战争不同的态度、观念和情感,这对美国乃至世界文学都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余廷明  杨敏 《茂名学院学报》2010,20(2):80-83,86
1941年初,海明威夫妇在中国抗日形势异常险恶时访问中国,支持中国抗日。海明威访华时负有间谍使命。海明威向美国政府转达了两条关键信息:第一,如果美国给中国出钱,那么中国至少可以把日本人牵制到1943年底;第二,蒋介石是保证中国坚持抗日的人物。海明威也非常清楚地把美国政府的信息转达给了蒋介石:不支持蒋介石在中国挑起内战。  相似文献   

17.
美国多元化的形成基于移民的多源性,同时离不开国内各种族、族裔人民长期争取自由与平等权的斗争。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及20世纪60年代的民权运动最终推动了“和而不同”的多元化格局的形成。这种斗争具有各族人民共同战斗、上下互动等特点,而且与人类全球明多样化进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美国自南北战争时期创建第一所赠地学院以来,其地方高校内部治理经过了150多年的发展演变,逐步走向完善。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地方高校内部治理结构进行案例剖析,从中归纳出美国地方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具有如下特征:董事会或理事会主导运行,广泛代表校内外利益的双边治理,"校—学院"双层级治理,以行政权力为主的双轨并行治理,通过特定管理机构进行治理协调等。  相似文献   

19.
战后应以和平为惟一目的的芷江受降并没有给中国人民带来和平,而是成为了国民党在和平的烟幕下谋划内战的一个重要步骤。从争夺受降权,到受降的过程,再到受降后内战局面的形成,其内战路线贯串始终。认识芷江受降内战的一面,对更好弘扬其和平的一面,是必要而且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0.
意思自治原则在传统民法中的式微及在国际私法中的勃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别考察意思自治原则在传统民法领域和国际私法领域内的发展历史以及对其衰荣的实证分析.揭示了20世纪以来,意思自治原则在传统民法领域和国际私法领域中表现出的不同发展趋势:在传统民法中渐趋式微但在国际私法领域却日益勃兴的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