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古代青铜器铭文中常有“尊”、“彝”二字联用,它们本是青铜容器的一种泛称。直到宋代,在关于青铜礼器的了些著录中才区分开来,将一种盛酒器专称为尊.其形一般长身侈口,似觚而腰部较粗。此外,还有特制的鸟兽形状的尊,如鸟尊、虎尊、象尊、羊尊等。四羊方尊(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一册彩图)的时代属于商代晚期、体高58.3米,重近34.5公斤,是  相似文献   

2.
商代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商代手工业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成就,当时有铸铜、制陶,制骨、玉石、漆木业等生产部门.青铜器制造业是商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当时奴隶工匠已掌握了很高的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从出土的大量商代青铜器来看,商代早期的青铜器,已建立了礼器的基本体系,当时已有炊食器、盛食器,如鼎、鬲(lì)、簋(guǐ)等;容酒器、饮酒器,如斝(jiǎ)、爵、觚、尊、壶、盉等.青铜器的艺术装饰也相当普遍,兽面形图案是当时装饰中的主要内容,这种图案着重表现动物或幻想中动物的头部,体躯向两侧展开,尾部上卷,爪及腿部延长与体躯相平行,其构图是对称的.兽目是兽面纹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禽”、“兽”词义的发展有相似之处,都是由捕猎的动作引申出捕猎的对象,但两者的所指又有不同之处:前者有时单指鸟,有时单指兽,有时兼指鸟兽;后者仅指四足的动物。“禽兽”是“禽”和“兽”的总称,有时又是偏义复词,单指“兽”。  相似文献   

4.
鸱纹在商代后期至西周早期的青铜器造型和纹饰中占有很大比重,并且易于辨认,鸱即猫头鹰,用它作为祭祀重器的装饰纹饰,至今仍是一个难解之谜。本文试从商周时期的青铜形尊、卣的艺术特征分析开始,通过青铜器社会中的功用以及原始人类的图腾、崇拜及商周先民思维习惯、社会风俗入手,分析一下形尊、卣的社会本质及内涵,有助于我们理解商周社会的宗教、礼仪、艺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春秋以后的青铜器上,出现了许多图像内容。在一些日常生活用具如壶、鉴、杯等上面有许多栩栩如生的生活画面,或针刻、或雕铸、或嵌错,图像一般是带状分层展开,以宴乐、攻战、采桑、戈射等内容为多。有的资料称之为画像纹,有的资料称之为燕乐狩猎纹,也有的称之为攻战纹,为叙述方便,我们姑且统称之为宴乐桑猎画像。郭沫假在谈到这一风尚时说:“有镶嵌错金之出现,有羽人飞兽之跃进,附丽于器物之动物,多用写实而呈生动之气韵。”这些写实性很强的青铜画像,不啻为我国古代青铜器  相似文献   

6.
饕餮(tao tie)是传说中的一种恶兽,常用来比喻贪婪凶恶的人。饕餮虽然凶恶,但它的形象出现在青铜器上,却为中国美术史增添了重要的一页,“饕餮”青铜器被人们誉为青铜器艺术的高峰。  相似文献   

7.
佳士得拍卖行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原本无非是一次借中国人对圆明园的特别情结.挣中国人大钱的商业投机。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流失海外的中国国宝不知有多少.哪里轮到这几尊兽首呢?这十二尊兽首,无非是年代并不久远的古建筑配件.网上戏称之为“史上最昂贵的水龙头”。准确点说是“喷嘴”。当初没进入文物领域之时.就是摆在国外一般家庭园子里的装饰物。  相似文献   

8.
描述上古之人的吃喝,常用成语“茹毛饮血”。有一成语词典解释说:“古人猎到禽兽,连毛带皮地生吃其肉,吮饮其血。”这就不禁想到看电视“动物世界”中狮虎捕食猎物的场景。而我们的“古人”连兽毛都吃,以血止渴,莫非比野兽还要“原始”?这个成语源于《礼记·礼运》:“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孔颖达疏曰:“虽食鸟兽之肉,若不能饱者,则茹食其毛,以助饱也。”这里说明初民还是“毛”、肉分而食之的。其实“若不能饱”,再去捕猎是了,何至于啮食羽毛、兽毛?因此这里所谓之“毛”,究竟何所指,值得考…  相似文献   

9.
鸟有羽毛,兽有皮毛。人不是鸟兽,原始人赤身裸体,怎么能抵挡冬天的风寒,夏日的暴晒?人是有头脑的,于是开始寻找天然的衣裳。最先找到的是树叶,整张的兽皮,等到学会了纺纱织布,这才出现了麻布。  相似文献   

10.
鸟兽鱼     
天上的鸟两条腿,满身羽毛展翅飞;地下的兽四条腿,会跑会跳会膛水;水里的鱼没有腿,游泳全靠鳍和尾。鸟兽鱼@高帆~~  相似文献   

11.
太保鼎     
卢永锈 《历史学习》2006,(1):F0002-F0002
清咸丰年间(一说道光年间),山东寿张县梁山出土了七件青铜器。它们是小臣艅犀尊、太保簋、大史友甗、太保鼎等。这些商周青铜器,器型庄严厚重,纹饰华丽繁缛,是商周青铜器的典型代表,被誉为"梁山七器"。一时间,学者们研究著  相似文献   

12.
近年新见义尊、义方彝是一组商人大族■族贵族义受武王赏赐后所作的青铜器,同组还有一件圆鼎和两件方鼎。西周初年的义器铭文中的闰月历日可为武王克商年的判定提供参考。何尊与新见的贝毳尊卣、德方鼎等器均述成王迁宅于成周之事,迁宅至迟于成王五祀三月已完成。铭文中有“新邑”一词的青铜器,年代均应早于何尊所铭成王五祀。新出青铜器使得西周早期诸王年代的考订已突破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定年限,武王克商年有必要再重新考虑。以周初诸王在位王年,向前可推拟武王克商之年。以成王在位三十二年计,武王克商应为公元前1076年。以成王在位三十七年计,则武王克商年是公元前1081年。  相似文献   

13.
《后汉书·张衡传》记载:“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圆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乌兽之形。中有都柱,旁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机关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  相似文献   

14.
屈原作品中的花卉草木新探胡鸿延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乌兽草木之名.”读《诗经》然,读《楚辞》亦然.因为《楚辞》也有许多鸟兽草木之名.历代学者读《楚辞》也很注意其间的草木之名,又多从文学手法着眼,研究其“...  相似文献   

15.
《后汉书·张衡传》详细记载了张衡的这一发明:"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旁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  相似文献   

16.
<正>张衡在东汉阳嘉元年所造的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据范晔《后汉书·张衡传》载述,它形似酒尊,外面“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何以要用“山龟鸟兽之形”来装饰?所用的“篆文”究竟是什么东西?这是需要弄清楚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战国铜尊盘     
1978年5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又有一项举世瞩目的重要发现,这就是在湖北随县擂鼓墩发掘了一座战国早期的曾国国王曾侯乙的墓葬,出土各类文物7000余件,其中有许多是前所未见的珍品,而这件战国铜尊盘(见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教材《中国历史》第一册彩图)更是我国青铜器中罕见的精品。尊是一种酒器,盘则是一种水器。这套铜尊盘出土时,尊置于盘内,拆开来是一尊一盘两件器物,放在一起又浑然成一体。尊作喇叭状,高33.1厘米,口宽62厘米,腹径14.5厘  相似文献   

18.
清静与寂寞     
以前在国内的时候,总向往着有一天能有一个小小的庭院,有一幢自己的房子,住在远离繁华的地方;过一过“鸟兽之解毛,可绩而衣也;鸟兽之遗粒,足可食也”的生活。因为我们居住的城市实在是太吵闹了,走到哪儿都是万头攒动,人山人海,以至于国外的华人编出这么一句笑话来,  相似文献   

19.
善始之论     
《新作文》2006,(1)
伏闻上古之年,盘古奋威,混沌初开,已而清者上浮而为天,浊者下沉而为地,玉宇澄清,此天地之始也。天地既有,女娲圣眷,水土相融,塑为人形,此人之始也。火麟昂首,凤舞九天,司禽总兽,此鸟兽之始也。天地无涯,万物齐一,皆有其始。  相似文献   

20.
孔子曾说,学《诗》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其实,学习《诗经》,并不仅仅是多识鸟兽草木之名称,而且它们在诗中大多都承负着比兴、喻托之重任,所以我们更可以从鸟兽草木的各个具体个体特点、习性的认识基础上,进而深刻领会诗中的深意。单就鸟儿来讲,有的甚至已成为化积淀中的固定意象了,比如:鸳鸯、燕子、喜鹊、大雁、布谷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