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与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是中国墨竹画历史上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创作经验表述。前者体现了墨竹画技法程式尚不完备时期的绘画特征,后者则反映了技法程式高度完备条件下的画竹特点。中国人临摹学画的过程既是熟悉作画套路的过程,也是建立记忆表象的过程。记忆表象的笔墨化导致了创作意象的瞬间生成,而作画活动的程序化则削弱了画家对艺术构思依赖性。如此,画竹而"胸无成竹"才成为可能。本文试结合中国墨竹画的发展来分析文与可画竹与郑板桥画竹创作活动的异同,并由此论证表现技法程式化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创作活动尤其是创作构思心理活动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美术教师在辅导学生进行创作时,有这么一句口头禅"想怎样画就怎样画".表面看来,是借此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敢想敢做,是在发展学生个性.其实,这是辅导中存在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做法.本文从构思、构图、创作三方面来谈谈在儿童画创作中,怎样解决"想怎样画就怎样画"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绘画史上,"历史画"创作是一个源远流长、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特别是在宋代以前,以人物为核心的绘画,包括描绘历史事件的"历史画"和以刻画人物为主的"历史人物画"一直是中国绘画的主流,只是随着山水、花鸟画的兴盛,"历史画"在元、明、清三代发生了流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与山水画的合流,影响了"历史画"的独立发展.至于明、清时代,特别是清代大量出现的帝王"纪功画卷",则只是一种异变了的"历史画".中国古代的"历史画"可以为我们今天的创作提供借鉴,中国古代"历史画"发展的历史在很多方面也对我们有一定垂诫意义.  相似文献   

4.
"妈妈,我不想'6个1'了!"下班回到家,小艾坐在沙发上严肃地对我说. "6个1"是指看1本书,读1首古诗,跳100下绳,做1件家务事,认10分钟字,画1幅画.这是小艾参观了一所小学后,寒假里主动提出的每日目标.每天晚上,我会根据她的完成情况在记录本上画五角星.每当我画上一颗五角星时,小艾就笑靥如花.计划已坚持了两周,...  相似文献   

5.
净恩 《职业技术》2005,(7):30-32
每次采访前,我都有为采访对象"画像"的习惯.当然,这只是根据事先掌握的一些基本情况,在脑子里来一番不用纸笔的创作.每回"画"完像,待见到采访对象之后,我又习惯性地在心中暗自进行比较.有些时候,我"画"得挺准,便觉得采访也顺利、容易了许多.有些时候,则会沮丧地发现"画中人"与现实差得很远,每逢这时,难免就要调整采访计划了.采访莫言迟(化名)这一次,我就又把像"画"错了.  相似文献   

6.
学无定法,教无定法,评价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的好坏关键是看教学效果."走班"教学模式往往是学生走班 学习,教师固定.而我校开展"教师合作走班"教学模式是教师走班教学,学生固定班级."教师合作走班"教学模式目的是让 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得到共享,让学生得到更好更全面的教 育和发展,符合政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学过画画的同学都知道,不管是学西画的素描、色彩,还是中国画的工笔、写意,入门都要从"临摹"开始.掌握到一定的技法,知道别人是怎么画的了,才可以自己写生或创作.  相似文献   

8.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对不同的教材,必须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本文就"国际贸易和金融"一课谈谈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9.
教必有法是指教学时有法可依,有法可循;教无定法是指在实际教学时,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本文讨论教师如何达到教无定法的境界.从探讨因"课"制宜,到贵在得"法",着重介绍得法的四种途径: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展开教学过程;重视课堂教学设计,把握原则;以学法带动教法,教法促动学习方式;反思教学,静心学习,潜心研究寻求教学之法.  相似文献   

10.
何仲权 《考试周刊》2008,(8):167-168
所谓的"留白",原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它的意思是计白当黑,可以达到虚实相映.形神兼备,创造出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如南宋著名山水画家马远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一叶扁舟漂浮在水面上,一泊翁坐在船上垂钓,四周除寥寥几笔微波外,几乎全是空白.  相似文献   

11.
不能误解"教无定法"这句话,这句话完整地说是这样的:"教育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无定法"的前提是"有法",通过"有法"到"无定法"、再到"定法".许多特级教师口口声声说着"教无定法",可他们却一直在努力创建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魏书生靠什么成名的?  相似文献   

12.
教学方法是一个很大很严肃的话题,教无定法,但贵有法。面对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的新形势,本文提出了几点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不能误解"教无定法"这句话,这句话完整地说是这样的:"教育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无定法"的前提是"有法",通过"有法"到"无定法",再到"定法".许多特级教师口口声声说着"教无定法",可他们却一直在努力创建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魏书生靠什么成名的?六步教学法.  相似文献   

14.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就要改"注入武"教学法为"启发式"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解放思想,大胆尝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合理应用好"启发式"教学法,体现"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启发"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王雨 《教育与职业》2007,(8):182-183
北宋中期丈人士大夫画形成潮流,郭若虚提出"气韵非师"的理论集中代表了文人画教育思想的精髓并对以后中国画坛产生深远影响.这种思想一方面重视人品的培养,对繁荣文人画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另一方面重视画外工夫轻视绘画创作,导致了中国画整体水平的下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画中“意境”与“情感”表现是无数画家追求的目标,其要点就在于在创作中要创作出优秀作品,必须注重“意”与“情”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的课堂教学一般会按照教案中教学设计进行,但是也常常会出现一些"节外生枝"的突发事件,特别是那些既喧宾夺主、冲淡主题但又无法回避、合情合理的突发事件.如果碰到此类事件,我认为不应回避而应适时地改变原来的教学计划,若处理的好,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铸剑>以故事引出复仇之路,以复仇终结了人物形象,又以闹剧颠覆了严肃的复仇故事本身.鲁迅先生对这则故事的再创作,运用了古代的素材、现代的理念.对"铸剑"故事的重写,让"复仇"超出故事意义.死亡之后的复仇,而非复仇之后的死亡,展示的是分裂个体的存活状态.走出复仇之门,返归生命的本真状态,透过故事展现鲁迅先生对人生的深入思索和永久追问.  相似文献   

19.
所谓的"留白"原是指国画创作中一种计白当黑的构图方法.如"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只需画一叶扁舟漂浮在水面,一披蓑渔翁坐在船上垂钓,四周除寥寥几笔微波外,几乎全是空白.即使如此,却能给欣赏者提供了一个深远的意境,让欣赏者去思考,去补充发挥,让欣赏者和作者共同完成了对作品美学价值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20.
《太原大学学报》2017,(6):33-38
问题小说话语的演变是复杂的。胡适把问题作为小说写作材料的来源,但不提供问题的答案,这影响了《新潮》小说的创作面貌。周作人提出"问题小说"则是要密切文学与人生的关系,思考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因创作自由才是最根本的关切,其本意并非造成一种文学流派或创作风尚,而是要端正创作伦理、严肃创作态度。后来,茅盾在论述五四"为人生"的创作倾向时,把"问题小说"作为该倾向的最初表现而加以定型化,用来概括冰心等人的创作特征。作为现代小说的精神源头,问题小说留给后世最大的遗产其实是严肃的态度与创作的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