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期刊编辑审稿三议●严少洁一、正确评价文稿,帮助作者修改有价值的文稿科技期刊编辑审稿最易舍弃文字毛病多的文稿,因此也就较易埋没一些有价值的稿件。但编辑的职责是要正确评价文稿,帮助作者修改有价值的文稿。编辑如能尽责,便可使易被埋没而有价值的科技论文面...  相似文献   

2.
贺窑青 《编辑学报》2017,29(5):440-441
生命科学类文稿因生命科学研究的复杂性及文稿内容的科学性在编辑加工时编辑需准确掌握相关知识,依据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文稿中的专业术语进行规范统一,并了解生命科学符号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等的正确用法,使用法定的量和单位.  相似文献   

3.
编辑在审修文稿时,与作者、评论者、读者相比较,所处的地位是怎样的呢?笔者认为,作为编辑,对文稿认识的支点,或者说方位,与作者是并不全然相同的。他也不可能和作者对文稿的认识完全重叠吻合。因此,象我们过去通常说的编辑在审读、修改文稿时,必须体会作者的意图、不要背离作者意图之类告诫,其实只是在一定意义上才是正确的,那就是用以反对编辑的胡删乱改。离开这点来看,正如人认识客观世界只能是近似的而非绝对的一样,编辑也只能近似而不可能和作者意图绝对一致,否则也就根本不需要编辑的工作了。  相似文献   

4.
论科技期刊文稿退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作新  李智兰 《编辑学报》1996,8(3):145-147
文稿经审稿人、编委或(和)编辑审读之后,在肯定其具有发表价值的同时,还会发现存在着某些只有经过作者对文稿进行修改才能得以解决的问题。为完善文稿内容,确保期刊的学术质量,常需将这种文稿退给作者进行修改和补充。这种工作通常叫退修。做好返修工作是编辑的应尽职责,然而不是所有的编辑都能把退修工作做得很好的;退修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文稿退修的质量,影响科技信息的传播速度。退修工作貌似简单,其实做好并不容易。本文试就编辑做好文稿退修工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当代报纸编辑学》一书于2008年11月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甘险峰教授。该书46万字,分为总论、文稿编辑、图片编辑、版面编辑、专业编辑五部分,共15章。  相似文献   

6.
漫谈文稿编辑"信达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作新 《编辑学报》2002,14(3):182-183
探讨科技文稿的编辑加工如何做到"信、达、雅".以"信、达、雅"为尺度,对个案进行分析.认为文稿的编辑加工要实现"信、达、雅",要求编辑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编辑业务能力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7.
一句“为他人做嫁衣裳”把编辑工作长久地定位在“被动”的位置上,许多编辑本身也习惯地以作者本位、文稿本位的思想来看待编辑工作,认为编辑工作无非就是选、审、改,出版物的质量最终取决于作者的水平、文稿的质量,编辑即使有能动性,也是非常有限的,充  相似文献   

8.
编辑在对作者文稿的加工过程中,应提高自身的著作权法意识,积极维护作者(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在具体的编辑工作实践中,一方面要帮助和指导作者正确行使署名权,另一方面要尊重和保障作者对文稿的修改权,正确行使编辑的修改权,以达到纯洁学术研究、防止学术腐败蔓延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论期刊文稿的编辑学术把关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周作新 《编辑学报》2003,15(3):178-180
探讨编辑参与科技期刊文稿学术把关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编辑人员参与把关是专家审稿的辅助和继续,是作者科研写作的延伸。编辑依靠辩证思维、专业学科知识、人文学科知识,以及编辑加工方法实现对文稿的学术把关。要提高期刊质量,编辑必须参与学术把关。  相似文献   

10.
面对文稿,编辑具有三种身份:读者、编者、第二作者。在编辑过程的不同时段,由于编辑所处位置导致角色的变化,相应地也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呈现不同的编辑心态。业内人士常把编辑职能分为策划编辑和文稿编辑两类。这恰恰也反映出编辑过程中两个大的阶段:策划组织选题阶段和文稿加工阶段。正是在这两个阶段的运行、衔接和过渡中,编辑实施或者说完成了角色的换位,促使一部作品走完了从胚胎到出生的历史过程。美国学者麦卡锡(PaulMcCarthy)认为,策划编辑和作者撰写文稿是一种共生关系,因为“事实上,早在编辑在书稿上画下第一个修改符号之前,作者和编辑就已经展开了创造性的合作过程”。在编辑策划过程中,“作者和编者一起把某个概念或构想发展为很强的写作大纲或出版提案,然后把这份大纲或出版提案扩展为文稿”。即是说,策划编辑在文稿酝酿阶段的“提前介入”使传统的作者撰稿、编辑编稿的关系被彻底打破,编辑不仅是在创作之后从微观的角度提出修改意见,还在创作之前(初),从宏观的角度,对作品的主题、框架结构、层次等根本性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这具有一定的实践基础。目前,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出版形势下,许多出版社、期刊社都把对市场的研发放到了首位;根据社会发...  相似文献   

11.
编辑活动是由作者、编辑、读者三个环节构成的过程,编辑作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个中间环节,既担负着对作者创作的文本进行文字修订的工作,也担负着对作者创作思想、意图的阐释工作.  相似文献   

12.
论科技文稿编辑加工的"度"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翁志辉  周琼 《编辑学报》2007,19(5):334-335
论述科技期刊文稿编辑加工"度"的问题.提出科技文稿的编辑加工可分为浅度加工、适度加工、深度加工和过度加工等4种加工的概念.认为科技期刊编辑加工中要避免浅度加工和过度加工,应根据文稿的质量和水平采取适度加工或深度加工的方法,以确保科技期刊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编辑加工学术文稿浅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第一读者的编辑,如何对学术文稿进行加工,使之既完整确切地表达文章的主旨,又符合汉语语言文字规范?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编辑加工学术文稿作以下浅探。  相似文献   

14.
编辑应该有对作者的服务意识,这也是尊重作者的表现。但是在具体的编辑活动中,编辑的服务意识却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果以刊用作者稿件前后划界的话,可以从刊用稿件前和刊用稿件后看出编辑服务意识的缺失。刊用稿件前,编辑活动一般有组稿、编稿、签发等几个环节,编辑的工作重点之一在编稿这个环节,在编稿方面暴露出的问题也最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断章取义编辑作为编辑活动的主体本来可以发挥其主体的作用,对于作者文稿作必要的删改,以使文稿去除瑕疵,精益求精;也可  相似文献   

15.
文稿审读加工的编辑学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作新  陈蓓 《编辑学报》1994,6(3):129-131
文稿通过编辑审读加工以后,如同璞玉经过能工巧匠的雕琢,即成大器,光彩照人。编辑靠什么来达到这种锦上添花的效果呢?靠的是编辑学方法。下面就文稿审读加工中如何应用编辑学方法进行探讨。1 信息方法 作者每寄来一篇文稿就提供了一个信息;专家的审稿意见也是信息。编辑的基本工作就是收集、鉴别、加工和传播科技信息。掌握信息,分析信息,应用信息是编辑必须具备时能  相似文献   

16.
当前有不少领域的学术出版面临着大众作者时代,学术刊物既有质量第一、内容为王的硬性要求,又肩负着教育和引导作者及读者的双重使命。因此,深度编辑的要求成为新时期学术期刊出版工作的必需和必然。在对文稿的选择和加工的具体过程中,形成了"三棱锥"式"一体四面"的深度编辑实践操作模式。基础教育期刊的作者主要是普通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写作能力普遍较弱,在文稿中容易出现较多的"病症",因而需要对文稿进行深度编辑以达到发表水准,这也是实现教育期刊助力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使命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胡春雨 《编辑学报》2013,25(5):464-465
针对编校过程中因无编辑署名致作者查稿出现兜圈子、扯皮的现象,提出在文稿的编校过程中编辑也应当署名。认为编辑署名具有增进与作者的相互尊重、担负编辑应有责任、发挥编辑能动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今传媒》1997,(1)
学术论文往往是作者呕心沥血,精雕细刻的结果。作为编辑,在审学术论文稿件时一定要全神贯注专心致志,调动自己的全部智慧投入“战斗”。编辑是文稿的内容的第一位读者。一位好的编辑,应该敏锐发现文稿中闪光的学术价值以及尚存在的问题疏漏之处,准确地进行修改加工,...  相似文献   

19.
文稿审读加工的编辑学方法探讨周作新,陈蓓,黄祖唯,马芳莲文稿通过编辑审读加以后,如同噗玉经过能工巧匠的雕琢,即成大器,光彩照人。编辑靠什么来达到这种锦上添花的效果呢?靠的是编辑学方法。下面就文稿审读加工中如何应用编辑学方法进行探讨。1信息方法作者每寄...  相似文献   

20.
编辑与作者关系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编辑在工作中,会和各种人打交道,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但在这各种关系中,最重要也最经常的是与作者的关系。因为作者是文稿或书稿的撰写者,是编辑的“衣食父母”。没有作者的稿源支撑,编辑工作便成了无米之炊、无本之木。所以,处理好与作者的关系,充分调动广大作者写稿的积极性,使优质稿件源源不断,是编辑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编辑处理人际关系的重中之重。那么,怎样才能处理好与作者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