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鄂渝黔边少数民族山寨体育文化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研究概述了湘鄂渝黔边山寨民族体育文化产生的人文和地域背景,探讨了对这一少数民族聚居区体育文化研究的必要性、研究重点及战略选择。研究目的旨在寻找湘鄂渝黔边山寨体育文化作为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生长点的特性,构建边区山寨体育文化理论框架的可行性和思路,强调山寨民族体育社会和市场开拓可以弘扬民族体育文化,充分体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
张永 《体育科技》2013,34(2):1-4
布迪厄提出的"文化资本"以身体化形态、客观形态和制度形态三种基本形式存在。广西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创造出璀璨的民族体育文化。但是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当前广西民族体育文化资本出现不少的问题。通过民族体育旅游产业化、民族体育节庆经济化、民族体育器具商业化、民族体育文化品牌化等途径进行文化资本的转化与再生产,可以帮助实现广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民族体育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化象征,其文化力的大小关键要看民族体育自身的文化势能。文化势能是民族体育文化力的基础,是民族体育文化生存和发展的能源所在。文化势能包括文化生命力、文化的历史积淀、文化共同体等成分。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中国南疆民族体育长廊民族体育发展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探讨新形势下中国南疆民族体育与东盟邻国合作发展的创新理论,旨为促进"长廊"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以及民族体育经济文化、生态旅游产业群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体育系统层次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体育因历史背景、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等因素属于我国民族体育的“文化边缘地带”,并具有表、中、深层等系统多层次特征。构建长江中上游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走廊,进行区域性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研究等发展设想,将为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与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乌孙是新疆历史上重要的游牧民族之一,曾经在天山以北建立当时西域最大的行国,由于其游牧民族特性,相关史料匮乏。虽然乌孙研究还有很多疑点尚待解决,但毋庸置疑,乌孙对新疆乃至中国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一千多年的民族发展进程中造就了光辉灿烂的体育文化,与中原王朝有着深入的体育文化交流。乌孙民族体育主要存在于生产生活、军事组织训练等各个领域,自然环境、生产方式和特定历史环境是影响乌孙民族民族体育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乌孙民族体育的发展进程。研究乌孙民族体育对于研究新疆古代民族体育文化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北庭西大寺壁画历史悠久,在已发现的部分内容中可以看到古代体育项目以及民族体育的雏形和民族体育文化的元素。壁画展现出的一些体育项目在各少数民族当中广泛传承并得到进一步发展。文章研究整理壁画中民族体育的相关信息,结合新疆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区域特点,分析探讨新疆民族体育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变迁因素,促进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扬。  相似文献   

8.
对万义、白晋湘等学者的民族体育发展“全盘西化论”观点提出质疑,就张岱年先生的“综合创新”理论与民族体育现代化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民族体育“综合创新”发展观的历史梳理,并运用“综合创新”文化思想和理论,研究了我国民族体育的发展问题。结果表明:“综合创新”是民族体育的科学发展观,必须辩证地看待中西体育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藏族锅庄舞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调研等方法对我国的藏族锅庄舞发展情况进行研究,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体育舞蹈,体现体育功能同时兼有文化传承的社会功能;做好锅庄舞的普及,使锅庄舞成为全民健身工程的重要内容,并能够进入学校体育,把握好锅庄舞发展过程中的民族体育认同感、继承与创新、传播方式与手段和人才师资培养等制约因素,将会使民族体育文化历史中最悠久、最能体现藏族体育特色、影响最为深远的锅庄舞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丝绸之路与民族体育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丝绸之路民族体育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当代丝绸之路民族体育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可以分为竞技类、娱乐类、生活类。当代丝绸之路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需要产业依托和加强交流。  相似文献   

11.
民族体育乐舞——土族"纳顿"舞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土族体育乐舞“纳顿”进行了考察与分析,包括“纳顿”的起源与内容、“纳顿”的传承与文化表现、“纳顿”的多元文化色彩、纳顿的现代发展的思考等。对它的研究有利于理清民族体育发生、发展的历史,并助于对其进行现代科学改造,从而为促进民族体育的发展和繁荣,推动民族地区大众健身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唐代长安城市区域体育文化"群"的形成原因、文化特征及其在生态中的功能。唐代长安体育生态具有"镇集化"形态,体育文化具有"群"特征,其体育文化区域主要可以分为军事体育文化区域、宫廷体育文化区域、文化体育文化区域、食邑体育文化区域以及宗教体育文化区域等。提出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时代创造精神是民族体育文化发展内在的、特有的动力源泉,呼吁加强对民族体育文化历史的研究,以探索我国民族体育发展独特的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民族体育比较研究的理论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民族体育比较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认为,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自觉、民族体育的飞速发展和区域民族体育研究理论的丰硕成果是问题提出的背景;比较研究的意义是促进民族体育的发展、助推民族体育文化的基础性研究和丰富民族体育文化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等;比较时要坚持整体观、社会民族观、文化性和可比性的原则;而以地域、民族和体育项目三个综合角度作为分类的标准,是进行民族体育比较研究的具体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4.
广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本质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广西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及其文化背景资料进行研究和考证 ,发现广西少数民族体育的形成与生产方式、军事、民俗、文化崇拜及文化生活密切相关 ;广西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既具有本民族独立的个性特点 ,又具有几个相似民族的交叉特点以及多个民族间的普遍特点 ,作为一种文化形态 ,广西少数民族体育还具有自成体系、历史积淀深厚、保持原始传承性、与节日民俗相亲和以及同时向文化核心聚合和向世界体育拓展的双向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5.
论文从体育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了亚洲的民族体育与文化的关系;研究了亚洲民族体育运动的特征及其发展规律;揭示了民族体育文化对于发展世界体育的重要意义。文章指出,亚洲有灿烂的传统文化,创造了东方文明,民族体育是个极为鲜明的象征。亚洲的民族体育是亚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着重分析了亚洲民族体育与文化的关系:亚洲民族体育与亚洲文化的关系是个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研究亚洲民族体育,必须以亚洲文化为参照系统。文中提及亚洲民族体育项目如中国的气功  相似文献   

16.
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特征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特征进行整理.指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文化形式.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文化性特征表现为鲜明的地域性、浓厚的民族性、独特的传承性、宗教信仰性、融合与多样性和多元与规约性;其体育特征表现为健身娱乐性、竞技与对抗性、极强的观赏性和广泛的参与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体育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亚洲的民族体育与文化的关系,研究亚洲民族体育运动的特征及其发展规律;揭示民族体育文化对于发展世界体育的重要意义。研究表明:亚洲的民族体育与文化之间有着相互推动和促进的作用,这一问题是体育与文化关系的一个典型应用研究;亚洲文化是亚洲民族体育发展的思想内核;由亚洲体育文化的进化、播化和涵化证明东方文化并非完全隔绝机制。  相似文献   

18.
运用民族学、体育史学、社会学等方法,以原始宗教和文化生态学为研究视野,对居住在“三江并流”区域内云南西北部怒江州傈僳族民族体育的产生和发展、具体形态以及影响机制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傈僳族民族体育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原始宗教和生态环境是傈僳族民族体育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影响机制;傈僳族的生产生活与精神财富集中反映在其绚丽多彩的民族体育文化中。根据史料记载以及对傈僳族民族体育现存形态的考察,都表明了云南傈僳族民族体育与原始宗教以及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与归纳演绎等方法对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起源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起源丰富,宗教信仰与祭祀、神话传说、英雄崇拜、生产与生活、军事与战争、文化交融、健身娱乐、自然环境与民族习俗等是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源流。有些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起源众说纷纭,如舞炮龙、威风锣鼓、达瓦孜等起源出现多元性。  相似文献   

20.
民族体育融入社区体育发展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民族体育源远流长,是人类历史文化中极为珍贵的一部分,但目前远未被充分利用。社区体育作为社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也是新世纪我国发展群众体育的一大重头戏。通过分述民族体育与社区体育的概况,并对把民族体育融入社区体育中共同发展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